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对预防静脉留置针堵管的效果观察

2018-01-30 09:09熊勤林罗秀华罗艳
当代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静脉炎输液静脉

熊勤林,罗秀华,罗艳

(1.樟树市人民医院综合ICU重症科,江西 樟树 331200;2.樟树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西 赣州 341000;3.樟树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 樟树 331200)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具有对组织刺激小、操作简单、不易将血管刺破、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近年来已普遍应用于广大基层医院,然而静脉留置针在使用中常因操作不当、护理不到位等因素发生留置针脱落、针头堵塞、液体外渗、静脉炎等问题,对静脉留置针的安全使用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造成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临床疗效受到一定影响[1]。一直以来针对静脉留置针的研究始终将重点放在因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的治疗与预防上,往往忽视了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2]。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同封管方法不当、封管夹与穿刺点距离较远、回血堵管等有着密切关系,为进一步预防静脉留置针堵管情况发生,本研究针对该问题实施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活动,以观察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对静脉留置针堵管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内科使用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另选2016年4月~2017年4月同科室使用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12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男74例,女46例;年龄40~74岁,平均(61.41±6.41)岁。对照组男75例,女45例;年龄40~76岁,平均(61.52±6.51)岁。所有患者均为心血管方面疾病,且实施常规检查未发现凝血功能障碍。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标准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实施留置针U型固定,每次实施输液治疗前仔细检查是否出现穿刺部位红肿、堵管等情况,输液后严格根据操作封管,责任护士对具体情况进行记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实施前护理人员对自身认为科室内存在的严重护理问题,发现促进静脉留置针堵管率降低是大家认为最为迫切的解决问题,因此运用四步法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即PDCA:P设计-D实施-C检查-A应用。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①管理方面。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及考核加强;②护理人员。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封管正确方法,实施正确的正压缓慢封管,当发现管内液体仅剩余约1 ml时实施推注及夹管,并使用U型固定,固定时避开穿刺点,利用3M胶带固定,实施固定时避免对穿刺点以上部位造成压迫;实施穿刺时应尽量避开肢体末端及关节选择穿刺部位,封管使用肝素稀释液实施(稀释液使用量:2~5 ml),若输液管延长时应增加肝素使用量,观察肝素帽是否连接紧密,避免利用留置针的肢体实施血压监测及抽血;③要求患者避免留置针侧肢长时间处于下垂状态,卧床时应避免将手放低,应尽量抬高肢体,避免穿刺肢体过量活动。

1.3 评价指标 护理人员每日对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情况及穿刺部位周围是否红肿,观察时间仅为留置1个周期时间,每次实施输液治疗前与含有2~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针筒连接,若针筒回抽时无回血或阻力较大则堵管。记录比较两组堵管发生率、封管时间、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静脉炎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封管时间、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观察组封管时间、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封管时间、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表1 两组封管时间、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P值<0.05<0.05项目封管时间(s)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d)对照组(n=120)33.74±3.85 2.61±0.97观察组(n=120)20.24±3.49 3.71±1.02 t值28.459 8.561

2.2 堵管、静脉炎发生率 观察组堵管发生率、静脉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堵管、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是静脉治疗主要给药途径之一,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实施输液治疗患者而言,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帮助患者的临床救治建立更为安全的用药通道,此外也为临床药物使用限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3]。然而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也常出现诸多严重并发症,如导管堵塞、回血、静脉炎、液体外渗、静脉血栓、局部静脉硬化等。因此为使用静脉留置针实施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实施一定护理干预极为必要[4]。

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使用U型固定还是实施正压封管总会存在少部分回血,回血后血液在输液管中发生凝固极易造成堵管,部分患者发现有血液凝固后将出现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个别特殊患者甚至发现回血后将出现晕厥现象[5]。王秀萍[6]等研究指出,针对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实施正确且合适的护理干预可促进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的延长,有助于降低留置针使用并发症发生风险的作用,减少医疗成本,从而促进医院总体护理质量提升。传统的护理干预仅仅注重患者治疗效果,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留置针使用情况及使用并发症关注度较少,患者常常因护理不当发生静脉炎、堵管等情况发生。此外,静脉留置针护理不当极易导致多次穿刺,增加患者痛苦,临床护理效过不佳。本研究对观察组1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实施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而对照组患者单纯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封管时间、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堵管发生率、静脉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可延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堵管情况发生少,显著降低静脉炎发生风险。原因在于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属于医院质量管理发展新型模式,该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护理过程中更注重对护理过程的管理及护理环节质量的控制,较传统护理管理更具综合性、严谨性,护理计划的实施从护理人员方面、护理管理方面及患者自身展开,开展护理管理,将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错误给予纠正,并将新的管理措施融入,促进管理实施的针对性及严谨性提升[7];对护理人员静脉留置针方面专业知识进行定期教育、培训及考核,促进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提升;后为患者进行正确的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法,保证静脉留置针使用方法正确性,从而降低堵管、静脉炎等发生风险,促进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延长[8]。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缩短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患者堵管率,降低静脉炎发生风险。

[1] 王虹,梁明娟,邱秀银.两种型号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6,27(7):1199-1200.

[2] 王瑞芳,王宏艳,刘萍.品管圈降低留置针堵管率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5):675-677.

[3] 梁熙德,刘励璇,刘嫣媚,等.护理专案在降低全院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5):698-700.

[4] 刘红.改良封管方法对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的影响[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4(4):404-406.

[5] 丁妍,余健,黄贤珍,等.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方法的改良[J].护理学报,2015,22(13):66-68.

[6] 王秀萍,王雪仙,李飞飞.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率的效果观察[J].浙江医学,2015,37(11):1003-1004.

[7] 彭园园,肖卉,彭娟.特殊护理干预在儿科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9):149-150.

[8] 赵婷,张姝.静脉治疗中外周静脉留置针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6,22(6):122-124.

猜你喜欢
静脉炎输液静脉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介入治疗髂静脉肿瘤性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