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微处入手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

2018-01-30 21:59欧阳贽��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培养对策科学素养小学生

欧阳贽��

摘要: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是时代教育的需求,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探究”为核心,通过体验式课堂的构建,通过积极的启发和引导,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意义;培养对策

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知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世界,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要求现代的学生也应当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现代教师的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小学阶段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都是习惯于“直观”学习,而不是“原理”学习。因此,作为小学阶段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从细微之处入手,通过体验式学习、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在长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国家输送大量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 小学阶段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意义

从本质上讲,小学阶段教学的核心要义,应当是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如下积极的意义:

1.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知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网络发展对社会的冲击不言而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远远比知识本身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在这样的时代,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和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和传授。正是因为时代发展的要求,科学课程才作为小学阶段的必须课程进入到学生的世界。而影视教育理念的影响,又让很多教师通过知识灌输的方式给学生讲解科学课程,这样的教学模式,失去了科学课程作为一门现代化课程的实际意义。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自2001年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自此,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不断推动和改革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俗易懂的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推动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 从细微之处入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结合前面分析我们可见:小学生是“直观”思维,他们很难用哲理化的思想来思考世界。正是因为这样的思维方式,才促使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通过细微之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1. 重视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在这个段落中,笔者主要强调的是教师要重视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而这里面包含了两个关键性的词语,一是探究,二是兴趣。从根本上讲,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不习惯于受到束缚和约束,不喜欢在成人的强制之下学习。因此,唯有不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方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欲望。这一点和新课程改革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不谋而合的。而“探究”,则是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改变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的被动思维模式,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两个细微之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 构建体验式课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体验”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切忌不能讲解一些虚无缥缈的空洞的理论和知识,而应当立足实践,通过体验式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在这种体验的大环境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讲,体验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如同一张白纸,他们需要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获取知识的感悟,并在自己的生活中,感悟身边事,懂得用科学的眼光分析所见所闻,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体验式课堂的构建,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实际的体验活动中,在不断的感悟中悟出真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师在知道学生学习《养小鸡》这个章节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全面参与到小鸡的孵化、成长过程,让学生在学活动中,亲自饲养小鸡,并在此过程中,写“小鸡宝宝日记”,这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对于现代化的小学生而言,具有无穷的乐趣和无尽的意义。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才能够实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科学教育目标。

3. 善于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中,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应当改变传统知识讲解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积极地启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质疑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资源,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赋予现代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新课程改革强调:科学学习应当以探究为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的兴趣;通过体验式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科学化的思维和能力;通过积极的启发和引导,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学武.浅谈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

作者简介:

欧阳贽,福建省泉州市晋光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科学素养小学生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