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2018-01-30 22:00施志慧��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施志慧��

摘要:估测是数学估计的一种常见形式,数学估计则是指个体对于那些无法或者是不用做出精确的数字处理或者数字运算情境的理解和把握,并且能运用相应的数学方式和策略适时给予接近答案的能力。

关键词:小数数学;估测;估测能力;估测策略

我国正在推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测量之外,学生还需要掌握估测技能。学生在估测过程中合理的选择策略能够提高学生估测的速度与准确性。

一、 课程标准关于小学阶段估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地明确了数量的估计是“数和代数”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数感主要是指数和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的方面的感悟。4~6年级要求理解估测的意义并初步形成数感,可以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统计。

二、 如何提高估测方面的有效性及如何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一) 重视操作,建立测量单位的表象——奠定估测基础

测量包括测量单位和实际测量的两个基本要素,其中测量单位作为大家认可的公度是测量的基础,当然也应该是估测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教师教学时,很容易把现成的、标准的运算方法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标准的运算模式反复进行操练。而《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减少机械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所以,在讲解方法时,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教师应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以帮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建立测量单位的概念,形成测量单位的表象,从而方能正确理解和感受测量单位的实际意义,为估测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 切实联系生活,充实测量单位的表象——丰富估测参照

测量单位的表象,不能单单依靠个人随意的猜测与臆断对一个量进行估测,而应联系生活根据相关的参照物进行合理的估计与推测。参照物越丰富,参照系也就越完善,估测的手段自然也就越多,随之估测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仔细观察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测量体验,如此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同时又能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安排学生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时要坚持先估后测的原则,让学生在估计中提高估测能力,在测量中修正估计精度,在估测中逐渐积累经验。

例:中秋节的夜晚,我们一家三口在老外滩赏月。站在江边,迎着徐徐的清风,望着月光下粼粼的江面,我心生疑问:这江面到底有多宽呀?

我问了爸爸,他不假思索地说:“该有100多米吧!”妈妈听了,立刻反驳:“不可能,最多只有六、七十米!”

这时,江上驶来了一艘运沙船。爸爸立刻指着大船说:“你们看,那艘船大约宽5米。在江上并排行驶20艘,不成问题吧?”妈妈仍不甘示弱:“照你这么说,难道江面有我们学校的直线跑道那么长?”

他俩争了老半天,听得我耳朵也烦了。到底谁对谁错呢?课堂上,老师曾教我们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精确时,可以用步测和目测法。可是江面那么宽,视线又比较模糊,似乎这两种方法都不合适,那么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突然,我发现江上的大桥两侧有一长排的景观灯,且之间的距离都相同,约是4米左右。我心中一动,大聲对爸爸妈妈说:“你们别争了,我有办法。只要数出那座大桥上有几盏灯,就能算出桥有多长,江有多宽。”

“1、2、3……”我们仔细数了数,共有31盏。

“(31-1)×4=120(米)果然有100多米,老爸说得对!”我大声宣布。

顿时,老爸兴高采烈,老妈垂头丧气……

上述事例说明,学生需在理解掌握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借助身边实物的相关数据进行估测,如此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估测的盲目性和主观性,还能提高估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 注重实践,提高估测策略——培养估测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找数学”。在创设情境时,应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体会运算的意义。估测与生活密切相关并被广泛应用。因此,新课程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求得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参与和体验。通过实践加深其对测量单位的理解,学生的估测长度的错误情况也会大量减少,就不会再胡乱估测,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三、 小学生培养估测能力的作用及影响

估测本身不仅是一项十分有用的日常数学技能,同时估测的教学也能够对个体理解物理测量起到出尽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估计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猜测、推理、判断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对于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综合性和概括性的认识及学生对数量、时间、空间的整体性、全局性和概括性的认识也非常有益。

四、 小结

长度估测、面积估测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两种估测任务,因此小学生的估测能力培养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熟练掌控估测这项日常数学技能,并且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去,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估测教学的探索意义深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胡松林,孔企平.数学课程标准[J].国家课程改革之窗,2003,278(2):8-9.

[2]熊华.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G].课程·教材·教法,2012(10).74-75.

[3]刘庆娜.四、六年级小学生的估测水平、估测策略及培养[D].河南大学,2011(4).1-4.

[4]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数学卷[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徐群飞,李俊.中小学估算意识及策略的调查研究[J].中学数学教与学(小学版),2006(11).

作者简介:

施志慧,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