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教学设计

2018-01-30 22:03薛东��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旅游地理教学设计

薛东��

摘要:本文为我校2016年度实验课题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主要是针对我校新开设专业方向课程的实习教学设计,阐述了旅游地理实习从内容、路线规划到教学设计的过程,通过实习教学的实施,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综合素质。

关键词:旅游地理;野外实习;教学设计

一、 引言

旅游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我校地理科学专业新开设必修课程,旅游地理野外综合实习主要任务是首先对实习点的自然、经济、人文、交通等旅游资源、各类图表等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通过野外自然资源调查、景区线路的对比、景区服务评测等环节,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的观察、调研、分析、评价以及报告编写等诸多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因此,它是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二、 内容与路线规划

1. 在实习内容设计上,主要思路是通过参观、调查等野外实习环节,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实习仪器,学会野外辨别岩石、矿物的主要特征,掌握野外调查的程序与方法,其次使学生对旅游系统有全面、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探讨实习地区旅游业在区域、景区、旅游企业各个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并就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旅游者行为等诸多专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 线路选择与设计上,我们首先要以主干课程旅游地理、旅游管理学为主,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并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其次为了节省学生开支,在整体设计路线为一椭圆形,不走重复的路线。

实习地点安排:

(1) 广西: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群、穿洞天坑。

(2) 贵州兴义马岭河峡谷、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景区、茂兰喀斯特森林保护区、平塘克度镇中科院天文台500米孔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

(3) 广西阳朔十里画廊景区。

实习具体线路及内容:

第一天考察路线:学院—乘坐汽车前往广西百色乐业—居住地。

考察内容: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自然状况中的地质、水文情况,景区丰富的地貌景观、地质环境典型性和生物多样性认识。

考察点问题思考:(1)说出广西的区位特点和自然地理属性,综合分析其旅游资源。(2)了解广西现有的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布局情况。(3)说出地质公园概念,如何开发该地的观光、科考与科普、探险以及康体等旅游产品。

第二天考察路线:居住地—兴义马岭河峡谷—居住地。

考察内容:观察峡谷的岩石、地层、断裂构造、谷地地貌表现与发育,河流水文特征;喀斯特多层次地貌景观碳酸钙壁挂的集中表现,漂流生态旅游开发情况。

考察点问题思考:(1)说出峡谷形成的原因。(2)马岭河峡谷漂流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第三天考察路线:居住地—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黄果树瀑布—居住地。

考察内容:海生爬行动物、海百合为主古生物化石遗迹;黄果树景区道路、植物、旅游服务规划与布局。

考察点问题思考:(1)如何提高地质公园体验性与创意性。(2)观察瀑布区的地质、河谷条件,分析黄果树瀑布的产生、演化与现状。

第四天考察路线:居住地-荔波小七孔景区—茂兰喀斯特森林保护区—平塘克度镇FAST—居住地。

考察内容:观查典型的锥状喀斯特景观、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植物群落和植被、土壤垂直分布,旅游资源情况。

考察点问题思考:(1)荔波旅游气候资源优势分析。(2)中国荔波锥状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现状。(3)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第五天考察路线:居住地-广西阳朔十里画廊景区。

考察内容:岩溶地貌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貌表现,阳朔的自然环境、生态演化和旅游资源。

考察点问题思考:(1)说出岩溶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特点,解释成因,总结阳朔地势及地形的特征。(2)从地文景观特征、不同观赏位置、最佳观赏时机以及观赏线路等方面鉴赏地文景观。

三、 实习教学设计

1. 地理与旅游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模式:

因为本专业既要学习自然地理相关的地质学与地貌学、气象与水文、地图学等地理科学知识,同时也要学习旅游管理、旅游规划设计、导游业务等旅游专业课程,如何在实习中将二者结合起来,需要有一定方法进行设计。比如在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景区,首先让同学们对乐业地区的自然环境、地质地貌、气候水文资源进行一个陈述,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再对大石围“喀斯特漏斗”的形成进行分析推测,最后,针对乐业的自然资源、交通、文化资源等方面进行总结,针对乐业目前的旅游现状,引导同学们展开对“你认为乐业应该围绕大石围天坑群怎样设计旅游线路、怎样发展当地旅游资源”等问题进行探讨。在描述与分析中,即提高了学生对地学知识的理解,也使同学们掌握了旅游规划、线路设计等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观察完实习点后,带队教师会提出问题,由实习各小组同学进行分别讨论交流,然后由各小组分别叙述各自的观点,这样提问与交流探讨的学习方式,有别于过往的游览式实习,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例如:在兴义马岭河峡谷景区,在观察中可知马岭河景区最大特点是高原与峡谷的喀斯特景观,景区内包含了高原、嶂谷、万峰、百瀑、钙华瀑及峰林田园等截然不同的景观,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河水比较浑浊、两岸草木叶片积满灰尘,通过资料可知,景区周边有贵州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兴化化工公司,上游有楼下煤矿等企业,兴义城也有大量生活废水,这些污染物排放,使河水污染日益加剧。针对上述问题,教师提出“如何使马岭河峡谷和万峰林景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接下来各组分别讨论并总结。

四、 實习效果评价

通过本次为期一周的旅游地理野外实习,学生普遍反映过去在课堂上反复多次难以理解的问题,在野外实习中迎刃而解,深化了对自然地理和旅游知识的理解,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丽娟.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户外运动现状研究.广西民族大学,2012.6.

[2]李兴中.兴义马岭河喀斯特景观及旅游开发探讨.贵州地质,1999.

[3]金海龙.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薛东,广东省茂名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地理教学设计
中等职业学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研究
探究新时代有效开展旅游地理教学的途径
旅游地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试论职业能力取向的高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建设
论基于职业能力取向的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