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力课堂”的构建与实践

2018-01-30 09:31沈蓉蓉��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活力课堂实效活力

沈蓉蓉��

摘要:不管什么样的学校,课堂教学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灵魂,中职学校的课堂也是如此。笔者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仅以中职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为例,来谈活力课堂的构建,借以突破瓶颈,提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活力;实效;策略

一直以来,课堂一直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老师和学生在其中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中职学校的课堂也是如此,丢失了课堂这个主阵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仅仅是一句空话。

笔者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先带大家看看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中职语文教师大部分接受的是普通高中的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早已习惯了“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普教教学模式。以古诗词教学为例,从备课开始,就不自觉地进入这样一种思维模式:我怎样理解这首诗歌,我怎么分析,我怎么讲解,我怎么设计这首诗歌的赏析思路,怎么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终究是“我”字当头。走上讲台,不自觉地就“逼”着学生跟着教师的赏析思路走,围着教师的“设问游戏”转。这样的语文课,师生同感乏味无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我们的老师没有尽力,还是我们的老师没有水平,抑或是我们的语文学科真的这么难教?这些都不是,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老师上课的立足点没有改变,没有从“我”转到“我们”。

此外,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也常常忘记考虑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相较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加薄弱,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加之升学压力不大甚至根本没有升学压力,自然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懈怠。所以,提升中职学校的课堂活力,迫在眉睫。

接下来我们就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为切入口,探讨活力课堂的构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

一、 尊重鼓勵,亦师亦友

首先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态度组织教学,营造宽松的语文教学氛围,热爱、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对他们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热情地帮助、指点,以情育情;同时,抓住古诗词的情感力量和语言艺术的特点,让学生把认知与情感合二为一,引导学生阅读古诗词,感悟古诗词,及时肯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参与活动,赞扬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创新、发现行为,使学生在鼓励中,在老师的赏识中提升语文素养。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充满活力的高效的课堂。

二、 反复吟咏,创设情境

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灵性是古典诗词的鲜活气脉,故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诗教足以养心。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式的分析;多一些陶冶性情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刻板;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咀嚼体悟,口诵心惟,润养身心,化育灵魂,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创造出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充满活力的高效的课堂。

三、 以字激趣,盘活课堂

意趣,是指作品中的思想内容产生的审美趣味,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意趣”这一内蕴力,就可以推动学生产生最高境界的审美追求。好的古诗词,总有一些字,甚至只要一个字,就会成为全篇亮点。抓住这些字,即可纲举目张;讲活这些字,会使全诗鲜活而生动,激活全诗意趣。如杜甫的《蜀相》中写景的两句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看起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其实里面“自”与“空”两个字大有讲究。碧草映阶、黄鹂鸣唱,本是一番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所含之情就大为转折:阶前之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声音婉转动听,可又有谁欣赏呢?由此自然生出“感物怀人之意”。通过对这两个字的分析,学生很快进入了诗的意境,学生不仅不会感到枯燥,反而觉得妙趣横生。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充满活力的高效的课堂。

四、 结合专业,整合资源

活力语文课堂应该是能够有效整合课程资源的课堂,课程资源即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人和物。中职学校的语文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结合专业特点,整合专业课程资源为我语文所用,肯定可以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学前教育专业讲授白居易的《琵琶行》,带领学生鉴赏琵琶女美妙的琵琶声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把琵琶女的琵琶声用声波的形式表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琵琶女琴声的美妙和琴声中蕴含的复杂的情感。再如,在教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时,要求学生根据诗中描述的山居之景设计一幅图画,结果,很多学生的设计作品超出老师的想象,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归来的女子们在竹林里开怀的笑声,小鱼船缓缓地穿过荷花婀娜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诗作画给学生们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机会,专业对口,学有所用,所以他们很感兴趣,有热情,也很投入。这样的活动既增强了古诗词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又加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充满活力的高效的课堂。

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关键,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古诗词教学”活力课堂的构建,我们一直在尝试,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杨庆存.中国古代诗词的境界与品鉴.《新华文摘》,2012.17.

[2]程郁缀.中国古典诗词译解方法之浅见.《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3]朱月明.我怎样朗诵古诗词——古诗词朗诵技巧探究.《中华吟诵》,2009.11.

作者简介:

沈蓉蓉,江苏省扬州市扬州旅游商贸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活力课堂实效活力
活力
基于学科特质的初中活力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活力性教学探究
在玩中学,学中练,打造小学体育活力课堂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全公开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