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混合式学习差异研究

2018-01-30 09:36王晓宇��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美国中国

王晓宇��

摘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本文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法和文献查阅法,对中国和美国的混合式学习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异同点,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的混合式学习研究。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中国;美国

国际教育界对美国的Elearning实践进行深入反思之后提出混合式学习概念,将面授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汲取各自的优势,混合学习。其可以作为一种思想或观念,又可以作为一种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包含多个层次,教学环境开放、交互,师生关系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习方式强调自主、探究、协作,知识传递和课程评价都是多元的、系统的。

一、 中美blending差异

1. Blending之异: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即经验积累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而经验的积累需要环境的支撑,通过对老鼠是如何学习的实验研究发现,生活在复杂环境中的老鼠视觉皮质中每个神经细胞的突触拥有比单一环境中的多,积累的经验多,很少犯错误,由此证明复杂环境即混合式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美国学习环境blending

根据查阅李睿(亲身体验过美国中小学混合式学习)的研究发现美国混合式学习环境设计为不同学区,即指导区、合作学习区、自学区。不同学区承载不同的学习方式、课桌摆放、技术支持,不同学区的学生根据学习水平的不同进行弹性流动,整个设计体现了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的统一,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理解水平,进而实现认知图示的境界。

中国学习环境blending

根据我国混合式教育现状调查,发现混合式学习环境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的环境设计,区域划分不明显,多为小组合作学习环境设计,相当于美国的合作区,指导区混合于合作区。线上学习环境多是通过moodle平台、微信、QQ等进行,但由于线上学习环境受到家长和学校等外界因素的限制,无法进行推广,仅有少数教师、少数学科、少数年级应用。综合以上因素,得出中国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不足。

2. blending之异:学习资源

混合式学习资源即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并能用浏览器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资料。具有多样性、共享性、实效性和再生性等特点,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习资源的种类分为自主性学习资源、交互式学习资源、动态循环式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促进知识、学生、教师三者形成共同体,知识的更新带动教师与学生的进步。

美国学习资源blending

美国混合式学习资源建设,按资源来源划分,分为教师备课、图书馆资源、技术支持的网络资源。其中教师备课分为纵向备课和横向备课,教师自主编撰生本教材,且对教材有主观调整,不按部就班地讲授;图书馆不仅可以借书、看书,又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级阅读,开展阅读生活,网上检索信息等;技术支持资源的收集,每人有专属的ipad或计算机提供保障,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头脑风暴、视频学习、成果记录、游戏自测等相关活动,且每个活动都有专门的软件支持如(schoology在线系统、class、dojo),有效地保证了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学习,教师有计划、有规范地进行指导。

中国学习资源blending

與美国相同之处,教师备课都是依据网络资源和课后辅导资料进行,但不同之处,中国教师的备课形式大多仅是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各学科之间无交叉;图书馆仅停留在借书和看书的阶段,有的地区学校无对应的图书馆或图书馆不开放;网络资源的应用仅是教师搜集相关的资源,之后发布给学生,学生线上学习的各个相关项目没有对应的软件支持。中国地大物博,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教学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都待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资源利用的自主性有待提高。

3. blending之异:学习模式

混合式学习模式即假定能够使个人达到最佳学习状态的方法。颠覆性变革模式,其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最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模式。

美国学习模式blending

美国如K-12学校混合式学习模式呈现多元化,种类分为多维度自主选择的弹性模式、私人定制路径的菜单模式、多个角度转换的转换模式。后者应用较广,又称为个体转换模式、实验室转换、翻转课堂模式三个模式。无论是哪一个模式,都是通过技术的力量走向学习的中心——学习者,并通过“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契机,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中国学习模式blending

中国混合式学习模式多为转换模式中个体转换模式,从在线与面对面的混合中构建混合式学习模式,搭建混合流程,包括三个层次,形式上: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在知识分类上:基于学习目标混合;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参与的学与学习者本身的习相混合。相比美国,混合式学习的内容设计更为广泛,美国仅局限于学习形式上的混合,而中国在学习形式、知识分类、教学设计上有混合,但中国在每一层面的混合模式创设尚不完善,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教师指导的主导性弱化。

二、 中美1+1>2优化blending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依托互联网,利用线上与线下混合,实现目标。美国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而中国突出以教师为中心,综合两者的优势,发挥1+1>2的优势,优化混合式学习模式,有效达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借鉴美国混合式学习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 开放计算机课程。将课堂教学划分成两部分,60%线下学习,30%线上学习。线下学习指传统的学习方式,线上学习则是将计算机课程混入各学科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计算机教师与各科教师合作,指导学生通过计算机实现对课堂学习内容巩固、提升、迁移。这样既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又能进行自主学习,或与教师在终端合作或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想法,提高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 三疑三探加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适宜在实验课教学中,尤其是生物实验,与生活联系紧密,易理解,易实践,符合中学生思维发展水平。课前,教师通过微信或QQ平台发布一些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疑问搜集资料,自己进行探究;课上,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现问题串,并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全程指导,保证方法和方案的正确性;课后,教师以问题串的形式检测学习结果,学生根据互联网平台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问题的答案。

3. 研学旅行。开放生物第二课堂,假期组织进行,开放学习环境,搜集整合学习资源,体会大自然的美,对学生进行智育和德育,同时培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充实感。

三、 展望

经调查发现,美国K-12学校联邦联结学院、创新大学预科高中等对混合式学习的实践应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此说明混合式学习对于推进教学改革是有意义的。根据Halverson等研究者在2014年对引用次数最多的出版物进行梳理表明,目前对混合式学习的理论解释很少,笔者认为未来的研究热点趋势应包含混合式学习理论模型的探索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参考文献:

[1]崔鸿.混合式学习设计:生物学教学论课程改革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杨宗凯,2013.2-5.

[2][美]布兰思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05-106.

[3]李睿.混合式学习:美国中小学的“整合”式教学策略[J].教与学,2016,31-32.

[4]石小岑.美国K-12混合式学习模式变革的多元化路径[J].远程教育,2016,55-57.

[5]马志强,孔丽丽,曾宁.国内外混合式学习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学术时空,2016,50-53.

作者简介:

王晓宇,吉林省四平市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混合式学习美国中国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