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僵化现象探微

2018-01-30 09:36苏晓华��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

苏晓华��

摘要:语言僵化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无法回避的普遍现象。本文浅析了学生语言僵化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策略和改进方法,帮助学习者克服僵化同时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僵化现象;大学英语;英语教学

一、 引言

随着中介语的深入发展,诸多因素导致僵化现象的产生,亦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导致学习者不能顺利地朝着目标语方向发展的原因之一。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许多语言学习者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出现语言能力的停顿,对英语学习的敏感性和可塑性也逐渐降低,不论怎样努力都不能使自己习得的外语水平有所提高,这样的学习状态处于一种“僵化”(或石化、固化)状态。国内外众多研究学者均认为,学习者几乎很难达到目的语的语言能力,而且逐渐会终止学习,更为严重的是受母语影响的一些语法规则也会慢慢趋于一种固定状态,最终导致僵化现象产生在目标语形成中。本文将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基于僵化现象理论解释及其性质特点,浅析僵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减轻或防范语言僵化现象,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效率。

二、 僵化现象

“僵化”概念最早由Selinker提出,研究发现目的语或外语学习中的一些语言现象:无论学习者年龄的长幼,无论学习者得到多少有关目的语的解释和指导,在其目的语的中介语中,总会出现其母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规则。这些词语和表达结构长期重复使用会形成语言僵化。其阐述95%的外语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会出现僵化,使其语言能力不能达到本族人的同等水平。如果不能有效地克服这种“僵化现象”,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但不佳,而且会对英语学习丧失信心,甚至放弃。

1. 僵化现象成因

语言僵化现象的产生原因和机制是错综复杂的,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的探究始终未停止过。通过国内外学者对此剖析,僵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总体可归纳为:母语迁移(language transfer);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培训迁移(transfer of training);文化迁移模式(acculturation model)。

(1) 母语迁移。導致语言僵化现象的母语迁移属于负迁移,因为母语中的一些习惯表达迁移到中介语中,从而干扰了目标语言的习得。外语学习很长一段时期,尤其初期,母语干扰性误差明显。主要表现在语言学习的语音、词句法等语法结构方面,从而在口语交际以及书面语学习表达上始终处于“本土调”,即汉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如,[n]/[l],[v]/[w],[e]/[i]等发音不分;又如,I am come from China

Wingdings 2UA@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Wingdings 2UA@ 等这样的句法错误表达。学习者在日常学习中如此有缺陷的母语负迁移,自然就难以接近目的语,且成为了僵化的主要缘由。

(2) 学习策略。不同的内外环境因素相互影响造就了学习者及学习策略的迥异。而由学习策略产生的僵化是学习者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将目的语简化,尤其明显体现在句法的简化上。中国学生由于受母语、文化、社会环境等影响,语言学习过程中越是困难越喜欢回避或简化问题。例如,在英语写作中,不难发现众学生多数情况下使用简单句、省略句(一个词、短语)等来表达复杂而多变的涵义,因为句法的混乱或复杂,很多时候就简化了语句甚至回避之。如此而来,不但养成了不良的语言习惯,影响了语言习得,而且语言的多样化、创造性更体现不出来。

(3) 培训迁移失误。指教师授课中的一些不地道、不合适的语言使用致使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错误理解。且教师话语的影响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伊始所教授的为标准正式的语法,与日常生活中的地道表达接触甚微。如,How are you?回答几乎标准一致Fine, thank you, and you?(不论心情好坏与否)。可见,语言表达呆板拘泥于生搬硬套,少于变化。

(4) 文化迁移。旨在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者学习心理的影响。面对中西方文化明显差异,学生语言学习上心理始终与目的语很疏远、或是无兴趣。这样语言处理过程中,记忆和输入都会受到限制,对此僵化就产生了。

2. 僵化对英语教学的不利影响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如今的教学中有重结果轻形式的趋势,教师有时会对学生的个别小的语法错误避视或是见错就改;有时过度重视了语言的综合技能培养,忽视了语言的文化差异,即把外语当作知识体系来传授,过于重视四六级考试培训,忽视学生交际功能的培养。这些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导致了课堂僵化现象时常发生,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课堂教学中僵化现象的发生也有着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自认为背单词,刷题即是语言学习,同时学生语言学习自信心匮乏、语言焦虑性强,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以致反复出现,长期多次得不到纠正的错误,会被其他学生误认为是正确的语言知识,最后由个体僵化引发群体僵化。大学英语教学中太多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仅限于通过四六级,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可见,学习动机亦是一个僵化的因素,这样的英语课堂教学自然不会高效。

三、 应对英语教学僵化现象的策略

面对英语教学中的僵化现象,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讨论积极的引导策略。一方面,教师应向学习者传达地道的目的语资源,使他们更深层地融入目的语文化;另一方面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视角出发,克服中介语僵化现象。

1. 教师的正确引导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启发是至关重要的,为了降低课堂教学中学生语言普遍僵化现象,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其一,减少母语文化干扰,重视交际中的情感因素。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母语为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目的语假设,为克服此现象,只有通过大量的目的语输入,才能减少母语的干扰程度,建立目的语的认知语法体系,从而增强他们目的语学习自信心。其二,根据僵化现象的成因,教师要及时调节和灵活运用教材。教师应该用正确的、地道的语言形式对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形式适时地给予正确的反馈,及时巧妙地纠正,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不能抑制学生使用目的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三,教师还应该对学习者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尝试和所取得的成绩做出肯定的情感反馈,以激励学习者继续运用目的语,克服中介语僵化状态。

2.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除此之外,学生端正自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发挥自主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效学习的关键。目标语言习得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自信是语言学习成就的大前提。因此,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多多参与第二课堂实践:诵读、配音、以及Role-Play等等多说多练,对英语学习培养兴趣,逐步培养语言自信。同时,鼓励学生多大规模的课后英语交流活动,如英语演讲赛,英语辩论赛等,有效帮助学生克服语言焦虑感,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平台以及众多网络、APP等学习资源软件平台的使用,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训练。同时,学生应该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个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改进学习策略,努力克服语言僵化。

四、 结束语

总之,僵化现象在目标语形成进程中是无法规避的,这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密切相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僵化现象存在很普遍,缓解僵化现象也不是短期就能克服解决的,真要有效解决僵化问题,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确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共同实践、克服,并有针对性的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受到上述几方面影响,要克服中介语的僵化,学生应增强学习动机,能动地输入大量地道纯正的英语表达。教师应帮助学生分辨正确的英语与错误的英语、地道的英语与汉化的英语,打破中介语僵化的局面,使之不断地朝着目标语形成。

参考文献:

[1]陈惠媛.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

[2]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李秋畹.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僵化现象及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10(27).

[4]Selinker.L,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1972.

作者简介:

苏晓华,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