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彼岸

2018-01-30 11:55雷锋飞��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美育精神

雷锋飞��

摘要:教育的宗旨在于要让“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而人可以通过美育“发达其精神”。我们品德课堂教学上可以通过美之智——吟诗且欣赏、美之勇——竞争且批判和美之仁——创唱且绘画来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认识能力及在实践中初步的创造美的能力和自我完善的追求,以到达美的彼岸。

关键词:品德课堂教学;美育;精神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早在人类的童年,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连生存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原始人类就萌发了对美的追求。如山顶洞人用贝壳等制作成的项链挂在脖子上做装饰。教育的宗旨在于要让“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而人可以通过美育“发达其精神”。于是1917年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之主张成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当前,我们品德课堂教学上又如何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认识能力及在实践中初步的创造美的能力和自我完善的追求呢?

一、 美之智——吟诗且欣赏

美在于智慧。《大学》中曰:“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其先后,则近道矣。”讲的就是最基本的智慧。知识不是智慧,但知识之花可以酿成智慧之蜜,结出智慧之果。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们华夏儿女文化中的瑰宝,是我们民族艺术中的珍奇。它博大精深,意蕴深长,千古流传,永不退色。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吟诵相关的诗句,既可增进学生对诗词的了解,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又可体会其诗境、词境之美。如在执教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八册《家乡的风光美》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

师:同学们,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许多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诗篇。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两首图文并茂的古诗)

静夜思——唐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同山东兄弟——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师:同学们,著名诗人王安石也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深情吟诵)。可见,家乡让多少人魂牵梦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家乡去领略她那秀丽风光。

这种导入法对本课来说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法国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四年级的学生天天生活在家乡,往往会觉得“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很难感受到家乡的美好。由此,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参观、访问和调查等方式,学会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执教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八册《家乡的风光美》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做到全员参与,并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探究、合作的成果。1. 在家乡有故事板块:第一小组通过边图片展示边讲述传说故事;第三小组全员上台展示本地话歌曲。2. 在家乡有历史板块:第四小组当导游;第五小组演话剧。3. 在家乡有科技板块:第二小组做板报用数据体现家乡古代有科技;第六小组通过实践活动录制成视频展示家乡当代有科技。在这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和互相欣赏的学习方式中,极大体现了学生的智慧美,从中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认识能力!

二、 美之勇——竞争且批判

美在于无惧。常言智者无惧,那后进生又该何去何从?我想,唯有教者心有大教育观,方能让后进生因无惧而美。相反,如果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心惊胆战、惶恐不安,那么这毫无安全可言的教学,还谈什么让人愉悦的审美教育呢?美育是使人精神上獲得解放与自由的,就像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的发言是否正确而害怕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一样。如在执教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九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时,教师设计一个民族知识竞赛环节,学生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有的得意洋洋,有的指手画脚,有的捶胸顿足,好不热闹。接着,比拼民族舞蹈场面更是热火朝天!男生、女生争得上台表演,什么姿态都有。真是美在自在,美在无惧,美在开怀大笑!

有一位哲人说:我反对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利!在品德课堂上我最喜欢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有争议的问题,然后同学们互相讨论。如在执教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九册《祖国的宝岛台湾》时学生提问:“中国台北是不是台湾?”“为什么称中国台北?”又如在执教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十一册《学会拒绝》时学生提问:“吸烟不好,为何大人还是要吸呢?”“吸烟不好,为什么还要制造香烟呢?”课堂上,学生只要勇敢,就能表现其真实。这样,才会在质疑的土壤上开出批判精神之花。

三、 美之仁——创唱且绘画

美在于慈悲。蒙田说:有人受益,必有人受损。那么,有人受损,必有人受益。我想大自然也是一样的,当百花争艳的春天过去了,炎炎夏季一定会到来!周而复始。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当品德课堂教学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时,我想,此时的学生应正如一位已游览完毕的观赏者站在展厅,他想要么创唱,要么绘画等某种方式来表达他此时的情怀。因为有时语言何其苍白,无以名状的情感总不能如实表达出来。于是在执教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八册《家乡的风光美》时,教师让学生改版校歌变家乡歌,并深情创唱,然后总结提问:你想对家乡说什么?生:“我爱我的家乡!”“家乡还是很美的。”“家乡正如一位母亲!”“我会想念她!”“我会保护好她!”……

同样的课,另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画好的家乡最美处作品,然后总结交流:你为什么要画这一处风景?生:“我喜欢。”“我觉得这一处风景独好!”“这里干净,有体育器材。我喜欢运动。”“这一处古建筑有历史价值!”……

创唱与绘画等并不是学生锁定的目的,这只是一种能量通道而已。而通过这条能量通道能帮助所有的学生,抵达教师脑海中最美的彼岸。

常年在沙漠行走的人,走三天休息一天,为的是让在路上行走的灵魂跟上躯体。教学也一样,只有充满灵性质量的教育才能使每一位学生的精神得到洗礼。

只因美在彼岸!

参考文献:

[1]蒋孔阳,朱立元.《美学原理》.1999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欣频.《变局创意学》.2013年,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雷锋飞,一级教师,福建省福安市社口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精神灿烂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拿出精神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