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如何延长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保质期

2018-01-30 11:57龚旭��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自信学习兴趣

龚旭��

摘要:不少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把学习数学当做是一种负担,而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是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是什么让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该怎样使学生保持甚至更加喜爱数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关键词:学习兴趣;数学活动;生活;自信

在校园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稍作调查,便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高年级学生谈及数学,总是愁眉苦脸,说数学怎么难学,公式多么难记;中年级学生谈到数学,他们大多数表现出对数学有较大的兴趣,但在学习数学中也存在少许困惑;而和低年级小朋友聊到数学,若是遇到喜欢表达的孩子,他们时常眉飞色舞地说数学多么有意思,和你讲起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甚至会和你介绍他们的数学老师。正如我们所见,越是低年级的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越浓厚。

这样看来,学生并非一开始就不喜欢学习数学,而是在学习中慢慢地失去了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显著。”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何等重要。在现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当学生对学习活动兴趣盎然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乐学、爱学数学。作为一名中年级段的小学数学老师,我很庆幸这时候的学生对数学还保持着较大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我也想到,找出学习兴趣变质的原因,延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保质期,想办法使得这份兴趣变得更加浓厚,我们责无旁贷。

通过查阅资料和对自己学校情况的分析,我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几点:1. 教师本身以及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2. 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对学习兴趣的影响。3. 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那么怎样从这几点入手,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呢?

一、 开展活动,让学习兴趣在课堂活动中扎根

“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前提,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教师是一个强制向学生灌输知识的独裁者,那么肯定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信任。想想看,当你看一本推理小说时,突然有个人非要告诉你谜底,你还有兴趣把这本小说看完吗?你对这个“好事”的人是什么感觉?

数学需要享受探究的过程,而非索然无味的“剧透”。课堂上教师只需多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知识直接讲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己去摸索探究,在活动中得到启发,最后收获真理。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知识,这才是财富,获得的过程越艰辛,知识越显珍贵,也越令人印象深刻。

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來想一想,在探究三年级《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时,若是老师直接告诉我,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乘宽,那我一定失望透顶,因为这样的学习变得一点乐趣都没有,我不仅没有理解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来算,而且没有获得从无到有、从不懂到懂、从不认识到认识的兴奋和喜悦。如果每次数学课都是这样,长此以往,我对数学也就没有什么期待了,更别提学习的兴趣了。我只要坐着听便可以了,做一个只会用耳朵听讲而不会自己动脑思考的录音机。

换一种方式,老师让我们用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摆长方形并填好书上表格里的长、宽、正方形个数和长方形的面积,听到这个要求,我的兴致一下子就来了,本来我就快坐不住了,老师让我们“动”起来,我们当然会不遗余力地参与,很快我就摆好了一个长方形,记好了长、宽、个数还有面积,我惊讶地发现:“长乘宽的得数和正方形个数和面积在数值上相等。”好奇心促使我思考,通过和小组里同学的讨论我们终于发现……

你看在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主动性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出的学习兴趣也是截然相反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学习兴趣在课堂活动中扎根。

二、 回归生活,让学习兴趣在生活中汲取养分

“我们为什么学数学?”很多时候,我们都忘记了学习数学的初衷,是父母的逼迫?是随众的亦步亦趋?不是!因为数学是一种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的教学也只有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有实际意义。脱离了生活实际的数学,必定失去色彩,使学生将数学误解为单调无聊的符号,抱怨数学是枯燥难记的公式。教学《圆的面积》时,若是少讲了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的故事,求极限的数学思想便得不到体现,若是忽略了“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7位,并保持之后800年一直是全世界最精确的圆周率”这份名族自豪感,那么这一课就真的只剩下S=πR2这个空洞洞、没感情、枯燥乏味的公式了。

“生活即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浓郁的生活气息带到数学课堂中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的血与肉,体会数学的精神与思想,体会学习数学能让生活更美好。

如教学了“认识人民币”后,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开设“小小商店”、“小小银行”,让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同学们熟悉的设施出现在课堂,在“小小商店”中体验付钱买东西并找零的过程,在“小小银行”中体验整钱换零、零钱换整的过程,体会等价交换的思想原则。

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时,可以让同学们联想生活中打牌的情形:“52张牌发给3个人,1个人分得几张牌,就是求52的三分之一是多少,也就是平均分,用除法就可以解决”。学生欣喜地发现数学知识替我们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难题。数学教学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当数学回归生活,数学就有了鲜艳的色彩,数学就有了实用价值,学习数学也就不再枯燥了。数学教会我们道理,数学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得到了生长的养料。

三、 积极鼓励,让学习兴趣在自信中茁壮成长

细思低年级的孩子,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为什么总是充满自信,有时甚至盲目自信,这与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受到的家庭教育不无关系。在很多家庭中,孩子在家里享受着夸大式的表扬,一有稍好的表现就被夸到天上去了,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而且没有其他孩子和他比较,“我是最棒的”这个美梦根本没有人来戳破。然而,进了小学课堂,情况就不一样了,周围少了夸赞孩子的自家人,多了很多不经意就表现得比自己好的同龄人。这份心理落差若是得不到调整,孩子也会陷入困惑与失落。一、二年级由于学习的内容较为简单,孩子都很容易掌握,孩子的心理落差并不会太大,这份情绪也并不突出。不过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内容难度的加深,这份落差也越来越大,低落情绪也会越来越明显。这也是学习的兴趣减退的原因之一。

上述的夸大表扬不可取,但尽可能发挥正面评价的激励作用是我们应当做好的。适度的表扬,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而自信促使人成功,成功又滋养一个人的自信。用“自信”与“成功”的双脚奔跑,学生必然“跑”出学习的乐趣,“跑”出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正面评价更多的孩子。比如一个孩子答对了一个难题,不妨提一下“和他一样想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思维真敏捷,我把掌声送给你们。”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评价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班级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佼佼者为少数,大多数是普通的孩子,他们或多或少会感受到竞争的压力,难免会不自觉地拿自己和同桌、组长、课代表、班干部比较,很容易因为比不过而产生失落感,心理较为脆弱的孩子甚至会产生自卑感。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孩子和自己作比较,比之前的自己进步了便值得肯定。比如,“你的计算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你的思维比以前更加严密了。”“你的数学表达能力更强了”……

此外,通过评价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也能使孩子增长自信,间接地激发学习的兴趣。如,“王同学的分析能力在我们班是数一数二的!”“张同学的思维总是十分灵活!”“李同学总是能够一语道破重点!”就算再差劲的学生,你也能很容易地给他“编造”出一个优点,“陈同学从来都不会忘记写单位名称!”

通过积极的鼓励,孩子也更容易找到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兴趣也自然跟着生长起来。

以上,便是我对这一话题的初步探究。

陶行知在《新教育》中指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兴趣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这份兴味慢慢变淡,学习兴趣缓缓枯萎,学习动力逐渐衰竭的严峻现状下,如何延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保质期,值得大家继续探究。

参考文献:

[1]卢海程.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G].考试周刊,2012(08).

[2]王三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作者简介:

龚旭,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自信学习兴趣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