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强化策略

2018-01-30 11:59陈雅君��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巩固

陈雅君��

摘要:作为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小学生会因数学概念的抽象性特征而感到较为难以掌握。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思维的特点,从概念形成和练习强化两方面采取恰当的策略来帮助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与运用。

关键词:把握概念;巩固;概念运用

一、 以典型素材的提供助力学生把握概念的形成过程

与概念的抽象性特征相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却是具象的,较为易于接受直观、具体的材料。因此,针对小学生的概念教学必然在这两者之间通过典型的材料提供来达成学生针对概念理解上的和谐。

1. 以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认知停靠点

小学生最初的数学知识学习无不来源于现实生活,而这一点又恰为学生所拥有。因此,教师可借助情境创设以为多数学生所熟知的背景提供来帮助学生理解并熟练识记概念的特点、含义等。如引导一年级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即可以有关人民币的背景图片、购物活动、找付钱视频、实际的找付钱游戏等提供,来引发学生对人民币更加深入的认知,而非简单仅如“钱可以买东西”等浅显理解。

2. 以关键词指引为学生理解提供突破点

在人的認知思维中,理解某个概念往往是通过某个“点位”的抓取来作为突破点的。表现在概念教学中,这个突破点就是概念中蕴含着的一个或者数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住了概念的关键要点就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特征。如学习《三角形》时,抓住“三角形”概念中的第一关键词“封闭”和第二关键词“三条线段”;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抓住“角”概念中的第一关键词“一个顶点”和第二关键词“两条直线”;来认知这两个概念就会容易得多。

3. 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由思考

思维的深入是因为解决问题需要最佳的路径选择。对于概念教学,以开放式的问题导入会引导学生作积极、自由、开放的思考以找寻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并会促进不同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等。如教学《乘法的意义》时,结合某游戏提问“一架小飞机可以坐3个人,5架小飞机就可以坐‘3+3+3+3+3=15个人。如果问100架小飞机可以坐几个人,在这样写加法算式,是不是有点长、有点麻烦了呢?”在得到学生的回应之后。老师再抛出第二个问题“如果不这样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很好地引发学生思考并实际探寻问题的解决之道了。

二、 以良好的习题设计巩固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

概念教学中,良好的练习设计既指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也指向学生以对概念的理解为基础的数学知识的运用与能力的提升。

1. 以准备性练习为理解新概念奠基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最终要构建并形成自我一定的知识系统,这就需要在各知识点之间搭建起有效联系,而这也正是数学知识本身所固有的特征。对于概念教学,则要借助学生的已知并进行必要的迁移以作学生新的数学知识成长的生长点。如此,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就要从学情实际(学生数学知识的已知与未知)出发,并选择已知中与即将展开的新知学习密切关联的内容作迁移点来为学生的新知学习奠基。如教学《约分》之前,即可进行如下问题设计如:(1)什么是互质数?举例说明;(2)说出下列分数中的分子、分母中各有哪些公约数?最大公约数是几?(实例略)等。显然,前者指向互质数的概念复习,而后者则指向分数的基本性质复习,两者共同为新知学习中的最简分数、约分的根据和方法等来做学生新知学习的预备。

2. 以形成性练习为概念成长助力

小学生的概念掌握,几乎都经历一个由未知、到似懂非懂、再到正确感知的反复进程。所以,概念教学中并不会因教师的教的过程完结就意味着学生的学的过程也已经完结;相反,很多学生必要通过相关练习并通过在练习中的反复思考,如对正面例证与反面例证中的区别认知,才会真正理解并逼近所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如《数的整除》教学巩固环节,出示相关例题如“12÷2=?1.2÷2=?1.2÷0.2=?12÷5=?12÷7=?”等,来引导学生思考与整数除法相关之小数除法、除尽与除不尽等多种情形,以在辨析和理清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除尽与除不尽之间关系的同时,进而辨析和理清整除的两种关系、倍数与几倍、约数和倍数等易混淆关系。厘清这些概念,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3. 以巩固性练习提高概念运用能力

巩固性练习是指向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运用已知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为此,教师的练习设计,必要以学生熟知的课本范题为例并做出适当的变式调整,如所考查知识出现的形式、结构、思考方向指引等,希冀以灵活的知识考察方式在助力学生巩固已知、深化理解、熟练运用、查漏补缺等的同时,也提高学生应对不同形式问题的解决能力。如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有填空式例题,如“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倍”,即可变式为“在底相等且面积也相同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中,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倍”。如此,即可在达成避免学生死套公式、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新公式的目的的同时,也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顺——逆”思维和能力。

总之,小学生的概念学习是一个复杂且会出现反复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和学情实际、深入研究概念教学的特点,从概念形成和练习强化两方面采取一定的策略,才会切实提高教学的效果。

作者简介:

陈雅君,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中心上房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巩固
英语课堂的延伸,家庭作业的完善
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之我见
小学生自主有效识字几步走
妙趣生 童心扬
寓教于乐,让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绽放活力
多感官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