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变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30 11:59黄铁龙��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变式教学初中数学应用

黄铁龙��

摘要:初中数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的重点科目,但是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所以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一直不佳。新课改以后,针对初中数学进行了教育改革,很多创新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数学的教学中,教学形势一片大好,在这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笔者认为数学变式在初中數学教学中的应用有非常好的效果,以下将进行主要的论述。

关键词:变式教学;初中数学;应用

一、 引言

数学科目一直都是教育的难点所在,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都致力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新课程思想的落实,为初中数学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数学变式作为新教学理念下衍生出的一种全新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笔者就数学变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二、 简述数学变式教学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对于数学变式教学方法的定义众说纷纭,简单的讲数学变式就是,在解决数学题目时将相关数学条件进行合理的转换,也可以说,其是一种随意改变数学题目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变式教学方法,不仅大幅度的提升了学生的解题效率,还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这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 应用数学变式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教学知识,理论性以及逻辑性都比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掌握不好学习方法,数学的学习效果不佳,长时间发展下去,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应用数学变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变化数学题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变式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数学条件,实现“一题多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的解题方法,会给学生一个不一样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的学习乐趣,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与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四、 数学变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数学变式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概念教学是基础的教学部分,是学生学习其他部分的前提,因此落实数学概念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数学概念,理论性比较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非常的困难。再加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照本宣科”,因此一直以来概念教学的效果都不佳。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变式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知识变得更加的灵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分式的概念”时,对于“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时,分式的值为零”的概念,学生总是分不清楚“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这个数学条件。应用数学变式,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变化:

变式1:当n为时,分式的值为零?(分子为零时,n=?)。

变式2:当n为时,分式的值为零?(时分母为零因此要舍去)。

此外我们再进行概念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情境题目,加深学生的学习。例如,我校与兄弟学校要协同举办校运会,我校和兄弟学校共有30名领导到场,每两个领导握手一次,共需要握手多少次?那么每个人都需要与29人握手,也就是握(30-1)次手,握手的总次数就是30*(30-1)。变式:将30人增加到n个人,需要握多少次手?这种生活情境与数学相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加清楚变式的含义。

通过以上的变式,学生对于此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刻,学生认识了概念的本质,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二) 数学变式在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习题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在教学完成后,通常会给学生选择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会对此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总结解题规律,然后让学生应用到其他类似的题目中去,做到一通百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例如,在讲述“函数”相关知识时,一次函数y=kx+b,可以对其进行变式,变式1:y=kx+b,k和b在什么情况下,一次函数等式成立。变式2:y=kx+b,k和b=0,等式有怎样的变化?,通过变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还让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的能力。

(三) 数学变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在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过于依赖课本,在教学时,习惯于“照本宣科”,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和课本的思路去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在教学中应用数学变式,可以让知识变得更加的灵活,对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非常大的意义。例如:在讲解“概率的计算”相关内容时,教师不要一味地讲课本知识,做课本习题,可以利用“过程性变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老师有一个硬币,向上抛50次,正面出现的概率是多少?学生纷纷自己拿出硬币,进行实验。这样的方式,不仅落实了教学内容,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变式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形式,调节了课堂氛围,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会遇到更加复杂的情况,这还需我们共同的努力,不断的完善数学变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实际上,变式教学法在其他科目中也可以使用,其不仅对初中数学教学有非常大的意义,对于整个初中教育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付天华.数学变式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3,(18):44-45.

[2]欧翠荣.数学变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J].中学课程辅,2013,(04):56-57.

[3]王琪.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创新思考[J].教育研究,2013,(17):75-77.

[4]张海波.浅析数学变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效果[J].学周刊,2013,(28):89-92.

作者简介:

黄铁龙,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明江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变式教学初中数学应用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应用途径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