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管理情况调查研究与分析课题

2018-01-30 12:08刘义��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大学生管理

刘义��

摘要: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职人员大学生、学校管理人员等群体的调查,就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管理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明确当前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深入了解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管理情况,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并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为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实践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管理

一、 前言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学生体育俱乐部选拔机制。由于俱乐部选拔过程不透明,公开性比较差,很多学生无法获取有效的渠道,导致俱乐部运动员、管理员、后勤人员等群体隔离于普通大学生群体之外,俱乐部对学生的吸引力、号召力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人才挖掘方面的实际效果也不理想。第二,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管理层级问题。俱乐部的管理结构比较复杂,既包含了从学校、教师、学生三级管理结构,又包含了俱乐部教练、队员、服务人员三级管理机构,两种结构交叉造成的管理混乱局面比较明显,不利于俱乐部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第三,大学生体育俱乐部资源整合机制问题。当前的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在资源整合使用过程中主要借助校园资源,缺少有效的外部资源支持,同时也不会对外部进行资源输出,甚至很少参与校外举办的体育赛事,在这种资源整合机制下,俱乐部生命力和生命活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很难持久保持优势的竞争力。

二、 调研过程

此次调研活动共持续三周时间,第一周主要结合相关理论资料和实践经验,进行了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设计工作,形成了围绕大学生俱乐部管理现状调查的问卷和访谈问题,为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第二、三周调研实践活动,研究人员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学校运动场、餐厅、教学楼等人群密集的区域,随机选择了5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有效回收问卷48份,达到了调研目标,在问卷调查活动中研究人员与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了现场沟通,获得了更多有关信息。研究人员对15名俱乐部成员、10名体育教职人员和3名体育教育专家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了这些人对体育俱乐部管理情况的具体认识。

三、 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受访学生并不熟悉俱乐部,甚至有13%左右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大学生体育俱乐部,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大学师生体育俱乐部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严重不足。在对俱乐部成员的访谈中,部分成员也表示当前俱乐部在学生人群中的影响大不如前,很多学生宁愿参加网上游戏团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俱乐部活动。这种情况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俱乐部的管理工作不到位,没有意識到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失去了获得学生支持的大好时机。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俱乐部成员、体育教师都认为学生为主的俱乐部管理结构是最合理的结构,共同管理模式也得到较高的支持,而以学校为主的管理模式则普遍不被看好,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学校管理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了。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俱乐部管理混乱,学生的管理权重应当进一步提升,虽然并不能直接转变为学生为主的管理模式,但在共同管理中,学生团队应当负责更多的管理工作,从而让俱乐部更具活力,更贴近大学生群体。

大学体育教师、体育俱乐部教练拥有大量的实践管理经验。在访谈中S表示,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必须回归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管理活动,支持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寻找更多合作机构,让俱乐部获得更多的支持,这样才能够组织更多的活动,吸引更多关注。同时,有效提升俱乐部工作人员的整体待遇,进一步提升俱乐部的整体实力。

大学生体育俱乐部过度依赖学校支持,是当前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了赢得更多的学校支持,俱乐部只能够依靠学校的管理力量,这样俱乐部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就难以实现。总体来看,学校要从俱乐部管理中心退居二线,为俱乐部开辟更多的道路,用开放的姿态吸引更多外部资源关注。

四、 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的具体情况来看,当前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

第一,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工作脱离了校园环境,在校园中的影响力明显不足。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俱乐部都不熟,更谈不上对学生俱乐部热爱。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俱乐部的管理工作没有深入到学生中去,俱乐部的人员选拔、活动宣传、内部工作情况等信息根本无法深入学生群体内部,学生也没有有效的渠道对俱乐部进行深入了解,这样一来,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对俱乐部的兴趣,即便是想要参与某项体育俱乐部活动,也经常无法及时获得相关信息。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大学生与体育俱乐部之间产生更大的距离,失去大学生支持的体育俱乐部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变得非常困难。

第二,大学生俱乐部的管理结构不合理,学生群体参与不足,让俱乐部管理工作失去了活力。在调查中部分教师表示,学生群体虽然在管理经验方面有所不足,但本身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能够更好的组织开展体育俱乐部活动,但学校的管理却比较死板,没有给学生机会,学校组织的活动也往往比较死板,无法有效吸引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在管理结构设计中,学校始终是俱乐部管理的核心力量,全面负责俱乐部的各项管理工作,学生只能够作为其中的基层工作人员,并没有决策权力。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还让有强烈进取要求的俱乐部成员备受打击,进而失去了创新进取的意识,进一步降低了俱乐部工作效率。

第三,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对学校支持的依赖较强,失去了自身发展提升的动力。大学生俱乐部作为学校学生组织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一直备受学校关注,对部分俱乐部予以了大量的支持,同时也对俱乐部管理活动设置了很多限制,导致俱乐部只能依靠学校支持,无法获得更多资料,发展活性大大降低。

作者简介:

刘义,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体育教研室。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俱乐部大学生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研究——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管理的另一半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