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研究

2018-01-30 12:12黄清华��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改实验教学

黄清华��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改进,我国初中物理教育出现较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上,教师转变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自主解决物理问题,不断丰富自身的物理知识与实践技能,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设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引导、引领作用,能够主动引领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不断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纵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发现课程上存在着实践探究较浅、课时较短等问题,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设计,让学生在创新设计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自主实践、探究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启发思维,实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发展。

一、 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

好奇是每个人的天性,兴趣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因此,物理老师要想方设法挖掘趣味因素,巧妙创设具有趣味性的实验。例如:在探讨“沸腾规律”之前,可做一个“纸锅烧水”的实验。学生未做该实验前,多数人认为纸锅烧开水是不可能发生的,做了该实验后,发现水烧的很热且纸并未烧坏。这种做法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沸腾规律,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引导学生制作实验器材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开展大量的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实验器材,不仅能丰富实验用具,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更认真、用心的进行实验。如:在学习《光和颜色》这节知识时,老师可借助实验让学生明白光传播及小孔成像原理,该实验可使用自制用具展开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每个学生提前准备一个易拉罐,在其底部中央位置打上小孔,并采用半透明塑料膜蒙在空罐口部,把小孔对着发光的物体(灯丝),随之观察发光体在薄膜上的成像情况。观察完后,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最终由老师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在整个实验中,所用器材均有学生动手制作完成,具体实验中会集中注意力观察现象,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不断创新演示实验

传统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不积极,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演示实验进行创新,诱导学生自主参与实验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摩擦力这节知识时,课本上只通过用手拿瓶子证明静摩擦力的存在,学生很难理解。若实际实验中改用毛刷进行演示,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此一来,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发挥减负的效果,也有利于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四、 增加探究实验

初中物理是一门科学性与探究性的学科,具有开放性、科学性等特点。通过探究实验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规律,体会科学探究方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学生与教师的有效结合,才能够体现出初中实验教学的价值所在。初中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年纪,对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与想象,而且有着很强的动手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就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进行正确引导,将学生对世界的探知欲望转化成实际探究的动力,从而学好初中物理。物理教学过程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将课堂教学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用边学边实验的方式,这个过程不仅能巩固学生已有知识,也可以培养其自主探究的精神,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以采取问题设置的教学方式,在新内容开始时,先提出问题,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与物理知识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就会更有目标性,且会更加认真与谨慎。如:学习光现象这节知识时,先向学生提问直射、反射、折射、色散都是光现象,通过光源与物体反映能显示光的作用么?学生会对老师的问题产生强烈地好奇,促其开展下一步的探究实验,学生的习主动性大大提升。具体实验:器材:玻璃演示器和光源,演示器上主要由①地面、②矩形面和③顶面围成,地面①是平面镜,其余面均为玻璃,在顶面③上有一个圆形小孔。①底部表面、②矩形侧面、③顶部表面、④圆形小孔。让学生从④投入少量烟雾,用激光灯从④处射入一道光线,从三棱柱的侧面观察到光线沿着直线进行传播,即为直射。从④处射入一道光线,光线在射到①上的平面镜上,发生反射,从侧面玻璃观察光线反射的传播路径。从④处注入少量水,投入少量烟雾,用激光灯从④处斜射光线到水面上,光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现象,从侧面玻璃可以观察光线折射路径。而太阳光照射到②上,太阳光透过玻璃传入演示器内部,随后通过玻璃作用发散到空气中,发生多次折射,由此出现色散现象。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在深入分析初中物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提出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设计的对策,以期更好地培养初中生探究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志超.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设计及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31(12):28-29.

[2]陈容.农村初中物理实验的现状及优化[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34(10):73-74.

[3]刘英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2(35):255-255,256.

[4]胡宗池.談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3(15):231.

[5]程春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的优化[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32(11):59-60.

作者简介:

黄清华,福建省宁化县水茜初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新课改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