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说理题的答题技巧

2018-01-30 12:14李自东��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研究对象解题思路技巧

李自东��

摘要:说理题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是一类比较困难的题型,本人在教学一线任教多年,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几个具体的个例对说理题进行了分类,阐述了说理题的解答技巧。

关键词:说理题;技巧;解题思路;研究对象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有一类题是解答说理题,这类题是失分率比较高的一类题,学生普遍反映对此类题的解答比较困难,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是解题思路不够明确,没有找到解答说理题的方法技巧。二是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不够透彻,三是物理语言的组织能力欠缺,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够。本文就谈谈对此类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技巧。

一、 说理题答题的方法

说理题的答题可以分为三步:

1. 仔細审题:找到题目的研究对象,搞清楚题目的背景。

2. 明确问题:根据题目的题意、所给的条件,明确需要回答的问题。

3. 组织解答: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组织精炼的物理语言写出解答过程,最后的一句话要回到本题上来。

二、 说理题的常见题型

(一) 单一题型

1. 小华端着盆泼水时,盆留在手中,水却泼了出去,请你解释这个现象?

【分析过程】(1)仔细审题:审题可知,题目的研究对象是水,题目的背景是在“小华端着盆泼水时,水泼了出去,而盆却留在手中”这个情景中,由这个情景,学生会想到利用惯性的知识来解答。(2)明确问题:问题是解释“盆留在手中,水却泼了出去”这个现象。(3)组织解答:组织精练的物理语言利用惯性的知识解答。利用惯性知识解答生活中惯性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是分为三步:①描述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②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研究对象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会发生什么现象。所以针对本题,研究对象水原来是运动的,这一点学生容易搞错,说成水原来是静止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审清题目中的“泼水时”这个关键词,在泼水时水肯定是运动的,后来盆在手的力的作用下,由运动变为静止,而研究对象水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所以盆水分离,盆留在手中而水却泼了出去。

【答案】盆与水原来都处于运动状态,盆在手的作用下停止运动,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盆水分离,盆留在手中,水却泼了出去。

2. 同学们都知道切蛋器装有一排很细的钢丝,能轻松地把熟鸡蛋切成片,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分析过程】(1)仔细审题:审题可知,题目的研究对象是一排很细的钢丝,背景是能轻松地把熟鸡蛋切成片,由细钢丝把鸡蛋切成片,可以想到利用压强的知识解释,究其原因是“细钢丝”受力面积小,压强大,所以可以轻松把鸡蛋切成片。(2)明确问题:审题发现问题是“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所谓其中原因就是“解释为什么细的钢丝,能轻松地把熟鸡蛋切成片”?(3)组织解答:要解释此现象的物理知识是细钢丝受力面积小,压强大,所以能轻松地把熟鸡蛋切成片。

【答案】钢丝很细,切蛋时鸡蛋受力面积小,钢丝对鸡蛋的压强大,故能轻松地把鸡蛋切成片。

(二) 复合题型

1. 市场上有一种便携式“碘伏棉签”,碘伏消毒液装在塑料管内,其上端用封盖封闭,这样从下端就不会流出消毒液;在使用时打开封盖,消毒液会自动向下流入药棉中。请解释这个现象?

【分析过程】(1)仔细审题:审题可知,题目的研究对象是消毒液,题目背景是消毒液在便携式“碘伏棉签”中,使用时将封盖打开,消毒液会自动向下流入药棉中,使用前不会流出。(2)明确问题:本题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使用前消毒液不会流出塑料管,而使用时才会流出?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在使用前下端不会有消毒液流出?二是在使用时打开封盖,为什么消毒液会自动向下流入药棉中?(3)组织解答:两个问题的回答要对比回答,使用前,由于消毒液上部是封盖密封的,不与大气接触,没有大气压,而下面是与大气接触的,在向上的大气压的作用下,消毒液会保持静止不会流出,使用时,打开其上端封盖,大气压与消毒液上部相通,大气压也与下部相通,且上下的大气压力相等,塑料管内的消毒液依靠竖直向下的自身重力,向下流入药棉。

【答案】使用前,消毒液上部密封,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塑料管中的消毒液不会流出,使用时,消毒液的上下部与外界大气相通,且大气压相等,塑料管内的消毒液依靠竖直向下的自身重力,向下流入药棉。

2. 用茶壶烧水,在水沸腾时在壶嘴较远端会看到“白气”,靠近壶嘴的位置却看不到“白气”,这是为什么?

【分析过程】(1)仔细审题:题目的研究对象是“白气”,白气的形成处在“水沸腾时在壶嘴较远端会看到白气,靠近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情景中。(2)明确问题:本题的问题是“为什么在壶嘴较远端会看到白气,靠近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要回答两个问题,问题一:为什么壶嘴远端有白气,是怎么形成的?问题二:为什么靠近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3)组织解答:本题的解答要回答两个问题,壶嘴远端的温度较低,水蒸气会发生液化,即出现“白气”;靠近壶嘴的位置温度较高,不会发生液化。

【答案】在水沸腾时,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较高,水蒸气不能液化,在壶嘴的远端温度较低,水蒸气降低温度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细小的液态小水珠,即出现“白气”。

以上通过几个例子谈谈中学物理说理题的解答思路及技巧,分三步走:仔细审题,确定研究对象;弄清背景,明确问题;细致分析,利用物理知识,组织精练的语言进行解答,最后的一句话要回到本题上来。在说理题的实际解答过程中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确定最佳方案。

作者简介:

李自东,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中心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对象解题思路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创新方法初探
中国管理思想史的回顾及研究
民俗活动对皮影戏演出的影响
广谱哲学及其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职业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