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主题背景下区角材料投放本土化的实践与研究

2018-01-30 13:32刘燕��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农村幼儿本土化

刘燕��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教育科学研究表明:我们以往单一的集体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集体观念、同伴关系和系统知识,但在培养幼儿自主发展、探索精神和创造力方面还存在某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开发每个幼儿潜能,为不同个性、不同发展速度、不同认知风格的幼儿提供适合其发展的环境方面尤为不足,为此,我们不仅要研究集体教育,更要注重个别化教育的研究。

关键词:农村幼儿;主题背景;区角材料;本土化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农村幼儿处在农村和城市的交互环境当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特殊,所以我们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投放有农村与城市双重特色的区角游戏材料,让农村幼儿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形成通过有农村与城市交织特色的区角游戏来实现。城市中大部分幼儿园区角活动中投放的材料花费了许多财力,而这些美观、方便、省时、省力的现成材料对我们农村幼儿园来说可谓是望尘莫及。为此,我们的老师想方设法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和不消耗资金的材料,从而发现到“本土化”材料对我们来说是最丰富的资源。那么,什么是“本土化”材料呢?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本乡本土的、当地所有的,既包括了本地所生产的,也包括本地居民家中所拥有的,又包括家乡所拥有的一切自然资源,并且适合于区角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对幼儿发展有一定教育价值的材料。

一、 区角活动中的环境创设

(一) 区角活动环境创设的依据

幼儿生活的环境直接影响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态度和情感需要,关注孩子的发展需要首先关注孩子生活的环境。我园地处西固区边缘地带,是城乡一体化乡镇,幼儿的父亲进城打工的现象较为普遍,母亲多半在家待着,因为知识层面的缺乏,导致父母不是很看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再加上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同伴之间的交往贫乏,缺乏社会交往的环境。孩子们不知道怎样和同伴友好地交往,不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更不知道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多么重要!

为了寻找幼儿在主题背景下的发展需要,理清主题活动中幼儿的发展脉络,进而找到更加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主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每一个主题都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往更深一层的探究。

(二) 区角活动环境中的材料投放

区角游戏的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和渐进发展性。为了促进孩子们在区角游戏中良好的交往能力,我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及时投放了很多关于心情分享的活动材料到各个区域,希望孩子们能在区角游戏中学会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学会在游戏操作中和同伴一起商量讨论、一起分享交流。

区角的设置应巧用空间,因地制宜。可依本班的实际条件,考虑安排若干固定的活动区,还可根据需要临时设置可变动的活动区,或是将各区材料、位置大致固定,活动空间则可随时调整。

二、 区角活动的指导

(一) 区角活动创设的依据

区角活动的主题应突出特色的同时体现幼儿近期关注的焦点《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区角游戏是幼儿个体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创设良好的活动区角环境是促进孩子在区角中自主发展的关键。在班级区角活动环境的布置中,为了满足孩子们在区角游戏中的发展需要和自主学习,我做了以下思考:

1. 活动区角布置突出特色

每个活动区除了一些基本的、相对固定的活动材料外,还应根据每次活动内容的不同而在各个区角增添相应的主题延伸活动材料,满足幼儿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需要。

2. 关注幼儿活动的兴趣点

有的幼儿喜欢动手操作,有的幼儿喜欢安静讲述,有的幼儿喜欢摸摸看看,而且孩子们的兴趣关注也会随着不同活动的开展而发生不同的变化,为了全面照顾孩子们的多样的兴趣需要而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这样既能满足孩子们活动的需要,又能适时地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

3. 考虑幼儿的发展需要

区域活动环境对幼儿来说是一种隐性的“指示牌”,符合幼儿经验和发展需要的,幼儿就会积极地与之互动,我们的区域活动也与主题活动得到了很好的互动与补充,反之,如果我们投放的材料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幼儿则不能很好地与环境对话,幼儿的经验得不到发展和提升。

(二) 区角活动创设的原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区域材料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支持物,它可以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区角的活动功能体现都是通过材料的合理投放来体现,在材料的合理投放方面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原则:安全性和趣味性、针对性和层次性、动态性和计划性、艺术性和丰富性、目标性和探究性。

三、 区角活动的评价

评价是教师了解游戏开展情况、有效指导和深化游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进行中或结束时,针对不同游戏的内容和特点,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进行评价或引导幼儿进行自评以及幼儿之间互评。一般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方法有五种:反应式评价、交往式评价、情感式评价、创造式评价、参与式评价。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评价者,不是直接面对幼儿去评判幼儿游戏的好坏,更主要的是以自己的积极态度和兴趣去影响幼儿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游戏。

因此每次游戏过后我都会对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个简单的评价,鼓励幼儿的自评和互评,如“告诉你身边的朋友,在今天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请表扬一下你觉得最会玩的小朋友,告诉他你为什么表扬他”,让幼儿大胆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同伴,感受在同伴的评价中得到的快乐和成就感。

总之,要让区角游戏成为幼儿真正有效的自主探索活动,对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引导,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在创设和投放区角材料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思考和调整,使区角游戏成为幼儿主题活动的延伸,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为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导。

参考文献:

[1]贾秀总,李丽惠等.幼儿游戏[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郑名.学前游戏论[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1).

[3]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

作者简介:

劉燕,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新冶路小学附设幼儿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幼儿本土化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江西省山区农村幼儿入学准备状况及问题分析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论法律赋能诊所教育的本土化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