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儿童游戏视频促进幼师教学反思

2018-01-30 13:33杨红芳��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反思

杨红芳��

摘要: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所以越来越多幼儿教师认识到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才是最正确的教学方式。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即要有较强的观察儿童的能力,特别是在游戏中观察到儿童的兴趣爱好,并采取相应措施支持儿童游戏,促进儿童在游戏中发展。通过观察儿童游戏视频,可以从中学会观察分析儿童活动,优化自身教育手段。本文就从几个真实的儿童游戏视频为切入点,分析当前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途径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儿童游戏视频;幼师教学;反思

案例1:

视频中一组小班的孩子们在玩“过家家”的游戏,其中一个小女孩来到家庭洗衣区洗衣服。在视频中可以看到,小女孩没有与别人交流,而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反复地在“洗”衣服:先是在搓衣板上搓搓,再摊开用刷子刷刷,然后再搓搓、拧干、晾晒。之后又重复以上步骤,反反复复地“洗”了几次。老师观察发现后,来到孩子身边,问:“你的衣服还没洗好吗?已经很干净了,你可以去找别的小朋友玩。”孩子很不情愿地收起衣服,然后就站在家庭区中间位置发愣,不知道要干什么,显得很茫然。

案例2:

视频中显示的是老师组织孩子们玩竞赛性游戏:兔子与大灰狼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方式,谁赢了就能往“兔子的家”前进一步,如果兔子早于大灰狼回到家则兔子获胜,否则大灰狼获胜。本来游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突然两位孩子在比较两人哪一个的步子迈得比较大,并想要找东西测量。然而在一旁的老师突然介入说:“不要做无关的事,接着做游戏。”,便终止了孩子的测量想法。

一、 儿童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1. 过分注重游戏的教育作用,忽略游戏的发展性价值

游戏是幼儿园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沟通的主要方式,但许多教师过于注重通过游戏达到教育目标,导致幼儿教师过于拘泥于教育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与感受,当儿童在游戏中脱离教师的预设目标时,许多教师就会加以干涉,促使儿童依据教师既定的目标走。其实儿童玩游戏时更在乎这个游戏是否足够有趣,即使该游戏没有达成教师想要的结果,但未必就不能促進儿童发展。《指南》中强调:“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例如通过视频案例1可以看出该幼儿是在通过游戏模仿家长在家中做家务的情景。从孩子模仿的状态来看,可以发现孩子平时是有认真观察成人的活动,然后通过游戏重现。通过孩子的活动,我们也可以发现孩子的条理性非常清晰,做事有坚持性,这些都是孩子身上良好的学习品质。但是教师往往没有在意这些问题,而是急于将儿童拉回自己预想的轨道,这样的干预不仅不会让孩子按照教师预想的轨道完成游戏,反而会破坏游戏的愉快气氛,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2. 游戏形式化倾向严重,内容简单化

目前,许多幼儿园中的游戏都是教师既定的,老师决定了所有的游戏内容,孩子玩的是老师的游戏而不是自己的游戏,从成人的角度带着较强的教育目标的游戏本身较为枯燥乏味,缺乏实质性内容,对于幼儿并没有强烈的吸引力,游戏显得形式化、空洞化,因此会出现孩子问老师“游戏什么时候可以结束?”这样令人费解的问题。例如案例2的游戏,该游戏所定的主题孩子已经玩了多次,孩子所玩的项目也是既定的,这次再玩的只是老师认为的游戏成果的展示,并不是孩子真正感兴趣的。

二、 儿童游戏指导的正确途径

1. 树立正确的游戏发展观

很显然,案例中教师很清楚游戏对于孩子的教育意义,但是他们完全忽视了游戏的发展性价值,换句话说大多数教师是为了进行教育而开展的游戏,对于孩子在游戏中的情感体验及学习品质的形成却不够重视。《指南》中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所以老师在组织游戏时需要树立正确的游戏发展观,不要过于拘泥于游戏是否达成自己预想的目的,应更多地关注儿童学习品质的形成,采用恰当的方式支持并推进儿童游戏,促进儿童发展。

案例2中教师将孩子拉回自己的教学游戏中,这样的现象在现实中也十分常见。教师希望教学能按照自己的设想有序地进行是人之常情,但儿童的天性就是对外界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忽视他们的兴趣其实是对幼儿想象力的一种扼杀。其实老师不应该把预设的教学效果与生成的教学结果放在对立面,因此他们都是以孩子的成长发展而展开的,所以并没有好坏之分。幼儿教师需要做到的是平衡两者发展的频率,尽可能地让游戏能够帮助孩子成长。学会处理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偏差或者意外,是幼儿教师需要修炼的一项技能。

2. 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儿童

在两个游戏视频中我们都能发现教师是有介入幼儿游戏的,且处于核心位置,主要由教师引导幼儿去探索和发现某些事物,继而让他们对这些事物产生基本认知。这就完全颠倒了主次顺序,孩子才应该是幼儿游戏的主角,他们应该在游戏中自由地展现自己的思维、兴趣爱好等。然而教师却控制整个游戏的进程与方向,幼儿反而成为游戏的被动参与者,这与游戏初衷完全不符,这样孩子不是在“玩”,而是被“玩”,这对儿童的成长不利。

所以教师应该对自己在游戏中的定位要有清晰的认知,将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孩子。教师只需要为孩子创造游戏环境、提供游戏材料;关注孩子在游戏中不要出现破坏游戏规则、破坏玩具、伤害他人等行为,在不影响幼儿游戏的情况下适时介入,帮助幼儿推进游戏;游戏结束对于整个游戏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与提升。幼儿教师一定要明白自己并非游戏的主角,孩子们也不是自己掌控游戏的工具,以幼儿为主的游戏才是正确的发展形势,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让他们能够不受任何拘束地、自由自在地在游戏中成长,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学习知识和经验。

总而言之,教师通过观察幼儿游戏视频可以反思自己在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牢记,幼儿才应该是游戏的主导者,老师不要过度干预游戏的进展,让幼儿能够在自由自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享受游戏、获得发展。

作者简介:

杨红芳,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思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后现代视域下的网络综艺节目及其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