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3~6岁幼儿的爱心教育

2018-01-30 13:34邹淼��
考试周刊 2017年63期
关键词:爱心家庭幼儿园

邹淼��

摘要:爱心教育是幼儿期情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不少幼儿表现出自私自利,不懂得关爱他人的行为。幼儿缺乏爱心和自身的发展特点、家庭、幼儿园等方面都有着关联,本文将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针对性地为培养幼儿爱心提出可行性建议与方法。

关键词:3-6岁幼儿;爱心教育;家庭;幼儿园

爱心,在幼儿的成长中是必不可少的,爱心的培养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现实生活与教育中,我们常常遇见一些自私自利,不懂得关爱他人的幼儿,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爱心教育,这也是幼儿期情感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项任务。

一、 幼儿缺乏爱心的原因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在强调幼儿爱心教育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弄清楚有哪些造成幼儿缺乏爱心的因素。

1. 幼儿自身的原因

3~6岁幼儿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自我中心”,他们总是喜欢说“这是我的”“别碰”“不给你”等之类的话,也就是说他们易从自己的需要、兴趣出发,形成对周围人、事、物的认知和态度。获得别人的关爱时却不懂感恩,这就需要成人有意識的教育引导。

2. 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幼儿产生社会性行为的最初场所,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自身的经验和能力决定了他们对家庭和家长的高度依赖性。

(1) 不良教养观念的影响

不少家长过于重视幼儿智能上的开发,忽视爱心教育,当教养观念发生偏差时,爱心品质的培养也就被搁置或放松了,关爱他人的习惯无法养成,自然就造成了幼儿爱心的缺失。

(2) 不良教养方式的影响

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例如唠叨、批评甚至是采取强硬手段,稍有不顺从就会得到呵斥和责备。幼儿害怕父母,在父母那里得到的温暖和同情较少,所以他们很少会主动关心爱护身边的人。

有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毫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容易形成过度依赖、任性蛮横、自私自利的性格,无形中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为中心”心理,这样幼儿也就会只知索取,不懂回报。

(3) 不良家庭氛围的影响

如果家庭氛围不和谐,幼儿比较容易出现自信心不足、退缩、不合群等不正常表现,有的甚至会产生攻击性行为。当幼儿长期生活在充满争吵的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缺乏安全感,也就不太会产生关爱他人的行为。

3. 幼儿园方面的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幼儿是在观察和模仿中进行社会学习的,爱模仿是幼儿期突出的特点。教师是否表现出爱的行为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此外,批评与惩罚不当也易导致幼儿的爱心缺失。当幼儿表现出冷漠、不关心的行为时,教师不指出他的不对,那么幼儿就不知道这样是不好的。而当幼儿有爱心行为时,教师如果能及时强化表扬,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受到鼓舞,更多地展现自己的爱心。

二、 实施爱心教育的方法

1. 家庭教育

家庭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塑造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幼儿爱心的基础。

(1) 营造充满爱心的家庭氛围

家长应尽量多创造各种机会使孩子处于充满爱心的氛围中,例如逢年过节时,带孩子回老家看望祖辈,和家人团聚。祖辈过生日时,打电话或送礼物回家表示祝贺。这些做法将会为幼儿带来积极的影响。

(2) 家长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幼儿通过模仿学习来感受外界环境,发展自己的行为习惯,家长是幼儿最亲近的人,因此,家长要为幼儿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在生活中感受爱心的存在。例如,在爸妈下班回家后,向幼儿索求一个拥抱,请幼儿帮忙拿拖鞋等。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一些表达爱的方法,又增进了亲子情。出门在外,也可以实行爱心教育,例如,在公交车上,家长主动给老人让座,逛公园时,及时制止孩子乱丢垃圾、采摘花朵等行为。当幼儿表现出关心、帮助他人等爱心行为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幼儿体会到对别人施以爱心的快乐,无形中强化幼儿的爱心行为。

2. 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着系统而全面的教育活动,幼儿园对幼儿实行爱心教育是幼儿养成爱心意识、形成爱心行为的重要途径。

(1) 教师为人师表,用行动感染孩子。

要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师就必须是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己具有爱心的行为作为幼儿的表率。善良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他人的帮助怀有感激之心,从而使孩子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 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爱心

在五大领域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及时掌握教育契机,比如在某些教学活动中,需要发放玩教具之前,告诉幼儿要按着顺序来,不能争抢,在活动过程中爱护玩具等。

在游戏中也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心。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与活动方式,教师在游戏中开展“爱心”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各种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扮演好心人角色去关爱他人,如帮助老人过马路,把跌倒的小朋友扶起来,喂食流浪的小动物等。

幼儿的爱心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让他拥有一份充满爱的人生,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3-6岁的幼儿,正处在智力和情感发育的快速阶段,如果从这一时期就培养幼儿的爱心意识,让他们产生爱心行为,将有利于铸造幼儿的健康人格,为以后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性基础。因此,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感染幼儿,把爱的种子播到他们的心田,用爱贯穿他们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全彩《浅议幼儿爱心缺失现象》[J].学前教育研究,2003,(7).

[2]林海芳.《浅谈对幼儿爱心情感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11,(20).

[3]刘在花.《幸福家庭教育建构》[J].中国特殊教育,2011,(9).

[4]徐翠华.《爱相随——也谈幼儿爱心教育》[J].小学科学:教师,2013,(3).

[5]裴晓燕.《浅谈幼儿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15).

作者简介:

邹淼,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爱心家庭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家庭“煮”夫
爱心树(下)
爱“上”幼儿园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