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移动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31 07:49李延军马金刚王晓燕何雪英
计算机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混合

李延军,李 明,马金刚,王晓燕,何雪英

(山东中医药大学 理工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0 引 言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流,移动互联技术生态已日趋成熟,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接入网络并获取资源。混合学习可以理解为将面对面教学和以技术支持的在线学习模式相互结合,二者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效率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面对面教学作为线下教学部分,师生按照当前的教学形式组织授课;在以信息技术为中介的在线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需要置身于同一场所即可借助信息通信技术交流学习体验。理论上人们已经高度认可“混合式学习优于单纯的面对面学习或在线学习”[1]这一观点。基于此,研究应用基础型本科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混合学习模式的体系构建、实施路径及操作方法,并以C语言程序设计移动课堂为模板予以实践。

1 移动互联环境下的混合学习模式

在移动互联技术生态下,学生越来越依赖智能手机。手机方便了学生浏览网页、查阅信息、下载资料,聊天、玩游戏等社交娱乐也深深地吸引他们“机不离手”,甚至干扰到正常的教学秩序。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教师需要因势利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智能手机成为课堂学习的好助手并逐步发展为教师和学生交流方式的一个自然延伸[2],用移动互联技术改变课堂教学结构,营造积极的教、学互动效果。

本文将“移动互联技术生态下的混合式学习”理解为,面对面教学和利用移动互联网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如图1所示。首先,移动学习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传统课堂教学在讲解、演示、互动等方面仍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很多如提问、练习、作业、评价等教学环节因为时间关系不得不删减或省略,教学效果因此打了折扣。移动学习“延长”了上课时间,学习者不再被时间、空间束缚,只要有学习的热情和愿望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进行移动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绝对时间,是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最后,考虑将形成性评价融入其中,对每章节的练习给予评价(百分制或等级制),不仅能让教师便捷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学生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在全班的学习等级,便于查找原因,补差补缺[3]。

图1 混合学习示意图

2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把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移动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既能发挥教师在引导、启发、监督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效能”;又能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从宏观范畴的混合学习模式来看,移动学习是混合学习模式的一部分,作为在线学习融入到混合学习中去,是混合学习的补充,增强了混合学习的效果[4]。在此,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和实践研究来说明移动互联技术生态下混合学习模式构建的问题。

2.1 总体框架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移动学习平台上的混合式学习方式,C语言程序设计中数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适合微课视频;函数及参数传递章节适合案例教学,经典案例比教师口头或文字描述更直观;指针部分作为难点采用面对面教学方式效果更好。因此,必须对知识内容的类型作细致分析,了解内容的类别属性,对内容进行准确表达。文中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移动学习平台为例,阐述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介绍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形成性评价等,从而突破传统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的局限,并以此为示例,带动应用基础型本科院校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移动学习平台的功能如图2所示。

2.2 学习内容的交互式设计

根据移动学习的特征和移动教学活动的特点,学习内容的交互式设计[5]包括微课学习、练习与学习评估、答疑互动、下载浏览和文字阅读等。

2.2.1 微课学习模式

微课不仅包括核心知识点的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还包括教学设计,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素材,练习测试和学生反馈以及教学反思、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这些元素以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呈现出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经问卷调查和教师教学经验得出共计20个微课视频,学生只需要利用碎片时间就可以反复观看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登录到课程学习的主界面后,会显示微课视频播放列表,如图3示。每一行都有对微课视频的简单介绍,包含课程的知识点标题和设计的专属图标。

图2 C语言程序设计移动学习平台功能框图

图3 微课视频简介列表

2.2.2 练习与学习评估

该互动模式主要用于对所学知识点的自我评测,检验学习效果。学生可选择同一主题的一组相关练习,形成评估单元;系统可以限定每个主题的答题时间,也可只限定单元答题的总时间。学生利用15~20分钟即可完成一个单元的评测,就像利用空余时间背英语单词一样方便。学生练习完提交之后,系统会判断正误并进行综合评分,无论学生是否正确回答,系统都会给出提示或帮助,以利于理解和记忆。每个单元的综合评分将形成一个电子学档,电子学档不仅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还可横向比较,检验学习过程中的疏漏或不足,为以后复习提供借鉴。通过这样不断地反馈、分析、综合、调整将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评价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对于没有回答的题目,移动平台将自动生成“未做”题目列表,方便学生在重新进入移动学习平台时能够及时找到记录点继续答题。同时,还可以在主页做系统提示,提醒还有未完成的练习督促完成[6]。

2.2.3 答疑互动模式

答疑互动模式主要用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在线交流,重点在于技术沟通和知识共享,对于计算机和程序设计类等课程的学习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生可以与教师就问题进行讨论,系统使用Listview展示信息对应的适配器,师生间的交流页面如图4所示。

图4 消息查看页面

3 功能测试及结论

3.1 登 录

在登录界面选择学生或教师进行登录,如图5所示。学号和密码以及用户角色会在后台判断,然后会跳转到对应的首页,学生端界面如图6所示,教师端界面如图7所示。

3.2 练习及微课播放

在课程列表页选择要进行测试的课程,点击打开测试页,如图8所示,进行测试后系统给出测试分数。在课程列表页选择要观看的视频,点击打开视频页观看微课视频,如图9所示。

3.3 结论

混合学习模式实现了线下“教、学”与线上“学、做”的无缝衔接,协调了匹配问题。混合学习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移动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既是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又是专业研究领域的技术问题,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一方面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移动互联技术发展结合起来,更新教学手段、理念,提高“教师效能”;另一方面,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图5 登录页面

图6 学生端首页

图7 教师端页

图8 测试页

图9 视频播放页

4 结 语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移动课堂设计与实践可以充实和检验混合学习模式在实践环节的应用效果,给“移动课堂”赋予了新含义。已有研究是宏观的,本研究是从细微处着手尝试解决教和学中面临的一些实在而又迫切的问题,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1]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3): 1-6.

[2]李云文, 王铁方, 杨屹. 混合学习如何切入高校课程: 论基于混合学习的高校课程设计模式[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36): 51-53.

[3]Means B,Toyama Y, Murphy R,et al.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in online learning: A meta-analysis and review of online learning studies[J].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9, 115(3): 93.

[4]张丽娜, 王真富. 移动互联环境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6(6): 12-14.

[5]赵学铭, 王刚. 基于HTML5的交互式移动学习平台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6, 26(9): 106-112.

[6]卢冶, 张小立. 基于Android的Java程序设计移动学习平台[J]. 计算机教育, 2014(22): 60-64.

猜你喜欢
C语言程序设计混合
混合宅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51单片机C语言入门方法
混合运算的方法要领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混合运算的技巧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