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崧舟诗意语文视角探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2018-02-01 04:08刘潇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刘潇

摘要:古诗词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在我国文化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历来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古诗词教学得到了许多教师及其教育研究者的重视。我们从王崧舟诗意语文视角出发,针对古诗词教学中出现的诗词朗读引导不充分、情境体验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认为可以从教师语文素养偏低、内容讲解缺乏审美角度、注重死记硬背等方面来找寻成因,并相应提出了提高教师语文素养、注重课堂情境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等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古诗词教学;王崧舟;诗意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2018 )01-0044-06

当前《中华诗词大会》的热播,让古诗词教育成为反思的问题。复旦附中女生武亦姝的出口成章引起了热议,不少成年人和学生对吟诗走红的武亦姝抱有赞叹。很显然,他们对于古诗词的热爱并没有满足。而应试教育下的古诗词教学只是为了背诵,而古诗词宝库如此灿若星辰,中小学生又怎么能把诗词的最卓绝的精华学到呢?

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成果看,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开创了他的“诗意语义”,这对于当前的古诗词教学来说无疑是成功的,但这只是个例,如何让更多的学校在古诗词教学中突破局限,是很有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研究随机选取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郑梁梅小学三、四年级两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向他们发放有关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共发放13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0份。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教师讲解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体验等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设置几个相关问题。还利用观察法来收集课堂实录情况,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何种教学方式或手段等等。此外,还利用访谈法分别对三、四年级的语文教师围绕问卷上的一些题目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增强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主要状况

1.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调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表1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兴趣状况调查

由表1可看出小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喜欢古诗词的比例占据23%,程度为一般的为73.6%。而大多数学生不希望老师开展古诗词阅读比赛等活动。在学习古诗词时,自己会主动搜集相关资料的比例不大。

2.教师讲解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由表2可以看出,老师通常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有57%的学生选择老师讲给学生听,这说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而古诗词教学本身就要求引导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共鸣。在调查中,有87%的学生不喜欢老师用默写的方式来复习古诗词,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喜欢用默写这种单一机械的方式来进行反馈古诗词的学习状况。

3.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体验表3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体验调查

从表3可以看出,在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审美体验感受时,在问及“平时看到的景色是否会让你想起一些诗句”时,大部分学生不能够想起,这说明在平时的课堂学习古诗词时,教师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对古诗却没有深入解读到位,以至于学生看到熟悉的古诗意象却不常想起。在问及“你学完一首古诗,能不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很少同学能够体会到。并且在访谈时也发现,教师对于诗词情感基调的把握只是一带而过。而从学生对于学習古诗词的好处,他们的回答只是从考试得高分的角度出发。很显然,教师在教授古诗词课时,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完成了整个教学任务,但是从学生的古诗词审美体验角度看,成效甚微。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诗词诵读引导不充分

如果在古诗词课堂上,没有了诵读会怎么样?答案一定是不行的。而诗词本身具备的节奏美和音乐美,也有凭借诵读才能体现其本身的韵味。正像王崧舟老师说的“会心吟诵得其韵”,读着读着,自然而然,诗的味道和情感也就读进心里去了。不过从现阶段调查情况可以看出,虽然大家都意识到古诗词教学应注重诵读指导,但还是存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诵读指导不到位的问题。下面笔者就选取了研究小学中某班的教学实况来谈一谈: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欣赏。

(播放庐山美景的录像片)

师:哇,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山、雾、庐山和瀑布),让咱们顿时回忆起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师:同学们,你们对李白了解多少呢?

生:李白他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

生:诗仙李白。

师:哦,原来李白他是诗仙啊。

师:你们的小脑袋里都是知识海洋啊!那么老师想问大家在大诗人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请大家来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望庐山瀑布》。 师:谁来读这首诗? (学生举手试读)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与同桌或者小组讨论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开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再平常不过的诗词课的课前导入,但是仔细揣摩一下不难发现,本节课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范读很少,学生试读也只是草草而过,这一环节中看似是完整的诵读指导,其实并没有到位。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讲究指导学生朗读,特别是古诗词的诵读。指导学生诵读古诗也要讲究一定的策略,诵读与朗读不同,想要领悟古诗独具的美,就必须采用正确诵读的策略。像《望庐山瀑布》这样气势磅礴豪迈的诗风也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体会。

2.情境体验不足

当前,不少语文教师执教古诗词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一般的教学流程都是首先给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以及时代背景;接着逐字逐句讲解注释;最后再分析诗中的思想感情等。笔者在与一些语文教师的谈话中发现,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诗词的流程大都相同。根本没有把握整首诗的情境体验。笔者对三年级的一名教师进行访谈。访谈情况如下:

访谈时间:2017年3月23日,上午

访谈地点:三年级办公室

访谈对象:别老师,三年级语文老师

访谈主题:您在讲授古诗词课时,一般教学流程是什么?是否让学生进行情境体验?

笔者:别老师,您好,我想问问您一般您在讲授古诗词的时候,您的教学流程是什么样的呢?

别老师:关于诗词教学这一块,一般教学流程也就是首先揭诗眼,介绍诗的作者及其作者生平、写诗的背景;接着了解诗的大概意思、讲解诗中的一些重点词语意思;最后是解读本首古诗的概要以及在课堂的最后对整首诗进行升华,明白主题情感。

笔者:谢谢老师的回答!您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会让学生进行情境体验?比如某一个意象让学生想象之类的?

别老师:有,但是很少,因为学生还比较小,审美能力不是特别高,并且也需要足够的时间让我们老师去进行准备。 通过访谈发现,情境体验在古诗词课堂中开展得微乎其微,学生也很难在生活中想象到所学过的古诗。虽然说整个古诗词课堂是完整的,但是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却是不完整的。教师完成了古诗词的教学流程,看上去很完美,实际上,诗词并没有“喂饱”学生,没有了情境体验,学生就没有学习到诗词的真正“内核”。

3.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问卷调查中,被问及:“你喜欢上古诗词课吗?”,只有23%的同学喜欢上古诗词课。这说明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课没有浓厚的兴趣。在问及学生:“你希望老师开展古诗词阅读比赛等活动吗?有37%的学生希望开设,有15%的学生无所谓。在问及“在学习一首古诗时,你会主动查找资料吗?”,有27%的学生有时会查找资料,30%的学生会查找资料。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不是特别浓厚,甚至处于被动状态。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教师语文素养偏低

在古诗词教学中,朗读指导可以体现一个语义老师的基本素养和文学底蕴。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这一方面做的并不是很到位。对于古诗词的吟诵需要语文教师一步一步地指导,每一个字词该怎么去读,读出平仄,读出古诗词独有的节奏美和音乐美,是很重要的。而古诗词的朗读和平常白话文朗读不一样,这对于一名语义教师的素养要求是很高的。从调查情况来看,教师整体语文素养不是很高,还需要再提高。

2.内容讲解缺乏审美角度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小学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及方式比较枯燥,没有让学生真正去学习整个诗词的“内核”。古诗词传递给学生的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积淀。而现阶段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虽然落实了,但是学生学到的只是知识,没有学到真正的文化。教师应该让学生置身于诗词作者的那种独特的心境,而从当前的这种单调无味的教学模式下,古诗词带给学生的画面感被损坏,学生想把古诗词独有的韵味学到是很难的。

3.注重死记硬背

从当前古诗词教学的情况来看,不少学校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夹缝中脱离出来。教师处理古诗词的方式依然是应付考试。在平常课堂上,一首诗在很短时间下就可以讲解完,那么余下的时间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教师就会让学生进行大力地背诵诗句,过一天后进行默写检查。这种教学方法非常常见,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记忆古诗词,在考试中不失分。但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为了背诵与默写,死记硬背只会让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热爱减退。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对策

(一)提高教师语文素养

1.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取长补短

做任何事情不能缺少交流。教学经验也是一样的,相互交流,才能使自己获得更多。有些語义教师采用的古诗词教学流程太过单一,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自身的教学经验不足。为此,学校可结合本校实际状况,适当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对各种类型的古诗词教学应该如何设计教案进行深入探讨,并在相互间进行教学观摩,交流经验和见解,以凝聚集体的智慧,优化古诗词教学方式。当然,通过现场或网络对一些名师的古诗词教学示范课进行观摩也不失为一种弥补自身所欠缺的语文素养的方式。比如王崧舟老师的《枫桥夜泊》《长相思》等等。

2.注重提高教师白身语文素养

教师的语义素养有很多,但对于古诗词教学这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求对学生指导诵读,潜心品味整首诗。王崧舟老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指导学生诵读,在王老师课堂上,多次让学生进行诵读。他采取很多种读书的方法,比如:首先是朗读整首诗,接着是默读、自己读、齐声读、小组赛读等方法。在王老师执教《枫桥夜泊》这一课时,他首先把古往今来吟诵寒山寺钟声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诵读,让学生去读这些诗句,体会每一句所散发出的一种情感,想一想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么多作者会描写寒山寺的钟声,其中到底有什么韵味在里面?在课堂导入的时候,王崧舟老师的导入已经是超乎一般课堂的导入时间,但是他的导入让人们认为教给学生的并不是只有知识,而是一种文化的积淀。这样的课堂是文化氛围的一种渲染。在王老师的课堂上,他会让学生读前四个字,他自己读后三个字,这样的接读方式会让学生明白整首诗的节奏在哪里,自己该如何去把握。另外,教师的范读会带动他们的阅读情绪,立刻融入整首诗的氛围。

(二)对症下药——注重课堂情境体验

1.诗意语言创造课堂意境

在王老师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上,特别注重对教学意境的营造,巧妙地还原整首诗,让学生置身在教师所营造的情境中去体验所表达的感情。比如他执教的《长相思》这一课的相关教学片断中,王老师首先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看到了辗转反侧的面面,看到了沉思孤独的画面。接着又问学生,在纳兰性德的心里,在纳兰性德的家乡,又是什么样的画面呢?下面就请大家,把你在纳兰性德的家乡看到的画面,用手中的笔写下来。教师边巡视边说道:“哦,那或许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地方,在田野,在空旷的郊外,那也或许是一个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坐在一起,一起边喝酒边吟诗的画面;那也或许是在一个房间里,打着暖暖的灯光,一家人围坐在一块的画面。”

此时,学生内心的想象顿时被激发了出来,特别是在教师这种生动有趣、富有诗意性的语言感染下,学生头脑里也想象到了在纳兰性德的家乡看到的面面。在教师平时的课堂中,也应当注重用诗意的语言营造一种意境,学生参与度也会很高。但是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水平与自身条件,否则一味模仿,只会是东施效颦。

2.音乐渲染课堂情境

美丽的音乐是一种带有抒情性功能的符号,它可以使人沉醉其中,去感受其中的韵味与旋律,白然而然带入到情境氛围里去。在王老师的课堂中,也擅于用音乐来点化整个课堂。在王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这一课,他就选取了与《去年的树》教学内容贴合、基调、节奏相符的音乐,目的是在播放音乐时,让学生仿佛被音乐所寄托的这种情感所带动,自己也置身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去了。在舒缓的音乐响起,教师在屏幕上播放小鸟在早上、夜晚、春天以及秋日唱歌的情景,并依此出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字。在教师播放的忧伤的音乐当中,学生体会到小鸟与树儿的情感,学生这个时候已经融入教师所渲染的情境中去了,达到很好的联想和想象效果。在平时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当借助于音乐来渲染意境,使学生达到很好的情境体验。例如:教师在教授四年级上册《江雪》这首古诗时,考虑到古诗这种形式在学生平时的阅读教学课中并不多见,学生不能一下子适应它,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与该诗氛围所相称的一首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边读边想象诗的画面,再将自己想到的画面融进朗读中去。学生顿时仿佛置身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那种孤凄悲凉的意境美中去了。

(三)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

1.课堂巧妙对话

诗意语义的核心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王老师在执教《慈母情深》时,就对“震耳欲聋”这个词语进行精心追问。他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让“我”鼻子一酸的词语或句子,随后教师便对“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进行深入解读,这个句子看似很简单,但是在王老师看来,它却是推向文本高潮的一个句子。特别是“震耳欲聋”这个词,首先问学生,为什么你会认为这个词语让你印象深刻?接着又问这个词语的意思你又是如何去理解?假如你是文中“我”,听到了这個声音,你会有什么感受?在王老师一步一步的推动下,学生在教师提问中不断反复地进行思考,更加深入地透彻理解“震耳欲聋”这个词语的精华妙义,也切身体会出母亲对于我那无私的爱,整个课堂上升至高潮,学生也为此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感。巧妙设计课堂对话,不仅可以使学生走入文本、探究文本的深刻内涵,也会让学生激发出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看法。

2.课外“诗香活动”

在平时繁重的课业负担下的小学生对于一些课外活动一定感到非常好奇。特别是现在的应试教育压榨下的学生们享受不到多样化的知识活动,更别提古诗词活动了。所以,在平常的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增加有关古诗词方面的一些活动,让诗词进班级。诗词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中,在课外也是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诗词文化。例如:可以举办班级式的诗词大会,可以让学生像电视节目中一样玩填句题、飞花令以及诗句线索题等等多种多样的题目。同时,教师在开办活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动机,而且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教师也可以举办小型的“古诗词故事情景剧汇演”、“古诗词绘画展览比赛”以及“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讲堂”这些活动,不仅在学生繁重课业之余享受到快乐,同时也提高他们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进而敲响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大门。

参考文献:

[1]王崧舟,林志芳.诗意语文课谱一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 与品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2]卞爽.从王崧舟教学艺术视角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 略[D]渤海大学,2015

[3]汪潮.“诗意语文”的教学论审视一兼论王崧舟先生的语 文教学观[J].语文教学通讯,2014,(7).

[4]魏姗姗.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5.

[5]林思思.王崧舟“诗意语文”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