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知法并行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8-02-01 05:21夏伟宁邱军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光屏凸透镜路程

夏伟宁 邱军

一、试卷讲评课知法并行教学新模式上课要点

完整的试卷讲评课应包括课前准备、课上实施和课后检验三部分,想要“效在课上”,就要“功在课前”“验在课后”。试卷讲评课的16字方针为“试卷辨析、评重讲难、变式演绎、整理反思”。

(一)课前要求

1.研究试卷。考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批改并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基础。命题的依据是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所以教师应吃透教材,研究教参,熟悉《课程标准》,吃透试卷内容,了解命题特点、考查范围、试题难易度、信度、效度、区分度等。

2.统计分析。逐题进行得分率统计,按难度系数将卷面试题粗略划分为“难题”“中档题”和“送分题”三个层次。根据试卷反映出的整体难度情况,决定是以难度顺序进行查漏补缺式备课,还是以领会知识的顺序搭配考题备课。前者适合普遍难度较低的情况,后者则正相反。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找出共性的典型错误,首先要广泛地收集错误,并进行归类整理,如审题不清出错、复习不足出错等。分析错误生成原因,积极寻找对策,对症下药。发现学生思维的亮点,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3.确定讲评目标和重点。根据试卷特点和学生答题情况确定讲评目标和重点内容,一堂课突出解決两三个问题,重点讲评部分试题。

4.引导学生自行改错。让学生自行改正因马虎、考虑不周、瞬间思维停滞而造成的错误;对确实因知识结构欠缺而造成的错误做标记,课堂上释疑问难。

5.选编巩固性练习。主要针对学生问题比较集中的试题进行,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二)上课要求

1.试卷分析。介绍考试情况、试卷特点、难易度、命题范围、效度、信度、区分度等,公布学年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以及任教班级的情况,公布本班全卷和单项得分情况,表扬先进的同时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

2.评重讲难。一份试卷的合理结构是考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础题到综合题逐步延伸。因此,讲评时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而应主次分明,评重讲难,针对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考试中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评。

3.变式演绎。讲评试卷时要透过具体问题拓展外延,将试题进行变化,例如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借题发挥,将答案要点进行丰富,将考点扩展、深化,将难度增加,等等,让学生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能有所发现、有所提高。引导学生对试题的题型、知识点分布、解题思路和技巧进行归纳小结,从中获得规律,从而提高其研究问题的能力。

4.整理反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探寻解题要领,归纳语言要点,尽量把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恰当的思考内容和足够的思考时间。指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得失,使学生在理解他人思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争取做到“试后一百分”。

(三)课后要求

1.抽查反馈,检验教学效果。采用抽查的形式,在好、中、差三类学生中选取一定数目的代表,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建立错题本。要求学生在错题本上记下把握不大的、因知识缺漏和能力不足所导致的错题,力求弄懂弄通。教师在试卷讲评课后抽检学生的答案订正情况,并要求学生将试卷保存好。对于典型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收集在“错题集”中,定期组织归错训练。

3.个别辅导,共同提高。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若无暇顾及,课下一定要个别指导,以便深入了解学情并帮助其迎头赶上;对那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要予以关注;对那些本学科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检查辅导。

(四)注意事项

1.突出重点讲评,反对逐题按序。可以以错误类型、思路方法、命题方式为线索,将同类试题合并在一起进行归类讲评,力求使学生领悟同类试题的共同特点。

2.对错误率较高的题要讲清立意、讲清干扰、讲清变式、讲清解题思路,注意从具体题目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力求使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探寻解题要领,归纳语言要点,要把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交给学生,给学生以恰当的思考内容和足够的思考时间。

4.坚持评练结合,及时巩固重点讲评的内容。

5.定期将错误率较高的题进行变形,让学生进行归错练习。

试卷讲评课要以赞扬、肯定为主调,切忌讽刺、埋怨、指责。教师在评卷的过程中应注重解题思路的分析和引导,强调阅读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引导学生补充与题目相关的物理知识;挖掘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探讨题中的已知因素和未知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现正确的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等等。

二、试卷讲评课知法并行教学新模式教学过程设计

【试卷评析】

知识线——八年级《物理》上册前四章内容,呈现树状图。

活动线——

师:试题易、中、难比例为7:2:1,试卷中有七成试题属于容易范畴,可以在想一想、算一算的过程中完成;二成试题要通过分析理解题中条件和信息、辨析构建得出;还有一成的题目考查综合运用、计算、识图和表述能力。前四章中的知识点分布为1:3:2:4,重点考查了“测量”和“光学”部分的内容,难点也在其中出现。

生:(结合教材和笔记绘制思维导图,构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结合试卷解答情况确定自己在哪个知识点上出现了问题,或是在哪类试题中的解答方法和手段不合理。)

方法线——学生尝试构建思维导图,通过与教师互动进行发现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学生尝试自我发现,找出自己的知识误区和方法短板。

目标线——建立八年级《物理》上册前四章的知识体系,形成清晰的学习脉络;了解和理解重要的知识点,总结方法和策略;尝试自我发现、解决问题。

【评重讲难】

第21题:下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7~20秒鐘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知识线——路程和时间的计算,会在图像中收集和处理信息。

活动线——

师:大家首先来看图像的横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是什么,然后分别确定这两个量的关系。哪位同学可以试着分析一下?

生:这个图像描述的是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甲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甲车做匀速运动;而乙车先是路程和时间成正比,然后路程保持不变,则可确定乙车先做匀速运动,然后静止。

师:那么怎么利用图像中的数据辨析各个选项呢?

生:7-20秒时乙车静止,故A错。

生:在0-5秒的过程中,我们可利用时间相同比路程的办法去比较,也可以求出速度值直接比较。

师:很好,同一选项可以有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生:第10秒时,图像中甲乙二车的路程相同而非速度相同,故C错。

师:那第10秒时,它们的速度如何呢?

生:甲车是运动的,而乙车静止。

生:经过5秒时,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故D可以被理解。

方法线——此题用到了“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式来比较速度”,也可以用直接求值的方法,学生能依据自己的特点选择。

目标线——能识图、会计算、会比较。

第25题:关于光的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是因为光发生反射而形成的

B.在墙上挂上平面镜,能扩大视觉空间

C.彩虹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知识线——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现象、平面镜的作用、光的折射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特点,综合性强。

活动线——

师:这道题中包含了第四章光现象中的四个重要知识点,在识别和对比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难度,请大家重新翻阅教材,从中找出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并理解四种应用和现象。

师:哪位同学能对这道题中的选项作出解释?

生:在4.1一节新课学习中我知道了“日食是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有一部分被月球挡住而使得地面上的人看不到太阳而形成的”。

师:那月食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生:月食就是月球躲到了地球的影子里。

师:对的,日食和月食都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生:对于B选项,平面镜对光有反射的作用,因而成像。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平面镜可以让视野空间增大一倍。不同组合能产生多种效果!

师:C选项哪位同学来解释。

生:三棱镜可以让光变成七色光,彩虹也是七色光,它们是光的色散现象。

生:对于D选项,说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是不全面的,凸透镜还可以成缩小的像。这一点大家可以看看教材中第五节的实验部分,我也是通过看书总结出来的。

师:非常好,大家通过归纳和整理,也把光学一章的重点知识理解到位了。在之后的学习中,大家也要多思考、多整理、多交流。

方法线——阅读教材,总结规律,学会对比。

目标线——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会分析、会分享,形成能力并找到解题方法。

第41题: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写出两条)

师:这个问题大家在表述上容易出现错误,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能想到光屏可以接收像,从未多想它的其他作用,我不理解这题中的意思。

生:我这道题扣了一分,却不知道是怎么扣的分?

生:我在表述时总是感觉说不全。

师:你们说的代表了同学们的错因。下面我和大家说一下这道题的答案:因为此实验要研究光线的位置关系,那我们得看到光才行呀,所以其中一个答案是:光屏可以接收光,显示光传播的径迹;另外三线共面时,这个纸板要实现共面和不共面两种状态,故另一个答案是:研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注意,三种线的顺序在表述时不能出错,因为这代表着发生发展的逻辑关系。

方法线——结合题干分析出题者要考查哪个环节、哪个知识点,以此得出要答出什么样的答案才能有效得分。

目标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全面表述、表答自己观点的意识。

【变式演绎】

第51题:某物理学习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使用的器材如图。(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刻度尺上标记着点,相邻两点间距为10cm)

(l)实验前,蜡烛、凸透镜、光屏摆放和调整好的要求是               ;

(2)凸透镜放在D点,当图中光屏上承接到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时,蜡烛应放在图中的

;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2)实验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清晰的像,接下来的操作是 。

变式练习:在这个实验之初,如何摆放和调节实验元件?元件调节好后,如何进行实验、收集所有结论的证据?

知识线——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活动线——

师:结合问题参照教材分析如何摆放和调节,并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收集证据要体现充分性,大家好好思考,看看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来。

生:实验前要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同一条直线上,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因为光在通过光心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我就通过这一点来确定成像的大致位置,为了让像能够呈在光屏的中央,我做了这样的操作。

师: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大家也画画图,试着让光通过光屏中心,确定一下像的位置。

第52题:一列火车长200m,途中经过一个长1 000m的大桥,火车的速度为60m/s,求火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时间是      s。

变式练习:一列火车长400m,途中经过一个长1 100m的山洞,结果火车全部经过共用了50s,则火车的速度为多少?火车全部在洞内的时间为多少?

知识线——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活动线——

师:大家独立思考,板书展示。

生:(先汇报思路再与大家交流具体过程。)

生:(板书略)在板书的过程中,大家要和我一样注意细节,千万别在细节问题上扣分。例如:我们计算路程和时间时,要先写原始公式;代入数据时要有单位;全部在山洞和经过山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境,大家可以画图来辅助思考。

方法线——会利用错题中或原题中给我们带来的信息和方法思考新的问题,举一反三。

目标线——迁移信息点、迁移方法,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整理反思】

师:马上就要结束这节课的学习了,总结一下你们的收获吧。

生:在这节课上,我学会了计算路程和时间的方法。

生:我学会了对光学的各个知识点的识别和概括。

生:我学会了根据图像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

师:大家在这节课中表现得特别好,能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大家交流,总结解题方法、交流做题心得,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发现。初中物理是物理学习的开始,大家要继续保持这种严谨的态度,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同行评价

这节课教师和学生互动充分,学生的收获很大,课堂的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和方法同步推进。教师不仅带领学生重新认识了知识本身,同时也和学生一起整理了解题方法,培养了思维习惯。

教師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和话语权交给了学生,仅仅在关键点上针对方法做出点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对课程的构建不因循守旧,构思大胆,对课型呈现形式做出了框架,又不被框架所束缚。

教师在课堂上能严谨充分地将问题、方法、变式结合起来,有思想、有办法、完美呈现了知法并行的课堂新模式。

四、自我反思

通过这次试卷讲评课我收获了很多。我意识到了有效课堂的要素和实践有效课堂的方法。在以往的试卷讲评课中,我总是更多地关注知识方面的讲授,一味地追求把课上完、把题讲完,忽略学生的感受,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吃不好”,有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有效地解决。思想上的转化是课堂形式改变的前提,我在知行统一的大思想下将课堂进行重新构建,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让习题变式成为新常态。以后,我会把知识方法更有效地结合,使其能够应用于各种课型中,让课堂成为呼唤成长、师生共同进步的平台。

编辑/王一鸣 E-mail:51213148@qq.com

猜你喜欢
光屏凸透镜路程
光屏的作用
求最短路程勿忘勾股定理
多走的路程
多种方法求路程
走的路程短
像与物大小关系如何判断
去掉光屏在哪能看到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