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目标 教学得法

2018-02-01 05:21徐国喜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木槿花托物紫藤萝

徐国喜

2018年5月,笔者参加了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初中“语文主题学习”教学交流研讨会。其中的四节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教学展示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教材整合扣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阅读资料,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展示课上,许敬知老师的《聆听花语 如花盛开》和张慧琼老师的《聆听花语 砥砺前行》,都从“托物言志”写作方法的维度整合了《紫藤萝瀑布》和《好一朵木槿花》,这两篇文章互为支撑,且都是宗璞创作的托物言志的名作,都能够表现出作者的思想与写作个性。周红丹老师的《唱响生命的赞歌》,也是从托物言志的维度整合了《一棵小桃树》和《溪流》,这两篇也都是贾平凹创作的托物言志的散文,两篇互为补充,可以共同为实现托物言志这个教学目标服务。李银珍老师的《遥看瀑布挂前川 千姿百态动心魄》,从学习写景手法的维度整合了两篇散文《壶口瀑布》《尼亚加拉瀑布》和一首古诗《湖口望庐山瀑布泉》,抓住了三篇文章的共同点——同是写瀑布,同样运用了修辞手法写瀑布。

可以说,是整合让每一节课有舍有得,扎实有效;是整合让每一节课有读有悟,读写结合,容量倍增;是整合让课堂少了烦琐的分析,变得简单轻松。

二、教学过程有策略

一堂课学生要学习课内课外几篇文章,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策略,教学过程是难以顺利推进的。

许敬知老师在《聆听花语 如花盛开》一课中,先带领学生重点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从赏花到知人,再到小结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层层推进,然后再学习《好一朵木槿花》,属于“先学一篇、再练一篇”的教学思路。周红丹老师在《唱响生命的赞歌》一课中,先领学生学习《一棵小桃树》,再学习《溪流》,也是采用了“先学一篇、再练一篇”的教学思路。李银珍老师在《遥看瀑布挂前川 千姿百态动心魄》一课中,先带领学生精读《壶口瀑布》,然后再重点解读《尼亚加拉瀑布》,略读《湖口望庐山瀑布泉》,采用的是“先学一篇再学两篇”的教学思路。张慧琼老师在《聆听花语 砥砺前行》一颗中,将《紫藤萝瀑布》和《好一朵木槿花》并行推进,运用板块式及教学思路开展了三个活动(赏花之美、悟人之情、懂文之法),且三个活动步步为营,有序开展,形成了一个清晰明朗的教学过程。

四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共同体现出教学线条简洁、教学板块清晰、教学步骤明朗、学生活动充分的优点。

三、语言教学有方法

四位教师所选的文章都是神形兼备、文质兼美的散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丰富学生语言、熏陶学生人文精神极为重要的载体。所以,四位教师都不约而同地进行了语言教学。

许敬知老师的《聆听花语 如花盛开》一课,选取描写紫藤萝花和木槿花的句子进行重点品读。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对《紫藤萝瀑布》第4—5段的品析环节。首先教师、男生、女生分句朗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再带着充沛的感情朗读。周红丹老师在《唱响生命的赞歌》一课中,指导学生品读描写小桃树和溪流的句子。印象深刻的有两处:一处是对《一棵小桃树》第4段的品读。首先教师范读,教师甜美的声音很具有感染力,然后学生齐读,最后师生共同品析“委屈”“弯”“紧抱”等关键词。另一处是把描写小桃树的段落集聚到一起,让学生一起读。这不仅是语言品析,更是语言积累。李银珍老师的《遥看瀑布挂前川 千姿百态动心魄》一课,引领学生从修辞的角度品读描写瀑布的句子。课上李老师带领学生反复读与品析,老师情绪饱满,激情投入,学生也是全神贯注。张慧琼老师的《聆听花语 砥砺前行》一课,在“赏花之美”這个环节,教师引领学生读写紫藤萝花和木槿花的句子,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赏析,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之美。

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是一种技能的培养,也是一种人文的熏陶。在未来教学的道路上,我们仍须要努力。第一,整合方式要实现从“学一练一”到有机融合并行推进的转变;第二,删繁就简,实现教学目标的“一课一得”;第三,坚持“以读代讲,以评促读”,彰显“读”占鳌头的理念;第四,重视语言积累。

编辑/李莉E-mail:1183916794@qq.com

猜你喜欢
木槿花托物紫藤萝
回眸花开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美丽的紫藤萝
追根溯源写生活 托物言志抒情怀——王桂臻老师小写意花鸟画欣赏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
托物言志的作文怎样写
想念那年盛开的紫藤萝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