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依法治国看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规格界定

2018-02-02 00:46张野
东方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大学生

张野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作为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文对新时代大學生法律素质构建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依法治国;大学生;法律素质;规格界定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从2010年春季起,各类高等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真正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部署实施七年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作为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而作为人民中的新生代,在校大学生作为依法治国重要的生力军,其法律素质的教育培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1、法律素质是指大学生通过法律知识较为系统的学习,使其在头脑中深思熟虑融会贯通后内化形成的法律思维、法律情感、法律知识、法律信仰和法律意志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内在表现。法律知识是法律素质的基础,其核心是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了解、把握,是社会主体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前提,是决定社会主体行为合法性程度的基本要素。法律情感就是指人们对法律及法律现象所持有的情绪体验,所持的主观心理态度。诸如对法的认同或否定、支持或抵制、热爱或冷漠、依赖与鄙视等情感。法律信仰就是人们对现行法所持的一种尊重、信赖并积极认同的态度。法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规范,但仅靠国家强制力是不能实现法所蕴含的全部价值的。真正能确立法律权威地位并保证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的最强大的力量,在于人们能理解并自愿接受和自觉遵守现行法律制度。

2、大学生法制素质的具体规格应当体现在大学生的法律思维与法律意识上,其具体体现是:

2.1法治意识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应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为每一个公民所信奉。因此要培养大学生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学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守法意识也是一种道德义务、一种被内化了的良心守法、自律守法。这意味着我们的法制教育不能仅要求他们消极地守法——不触犯法律,而是要培养他们与社会秩序和人类目标融为一体的、积极的守法精神。用法意识是指通过学法、守法,使大学生能够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的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实现社会生活的和谐有序。

2.2公民意识

公民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具有独立完整的人格尊严。在法律面前,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并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大学生作为公民主体来说,必须树立公民主体意识,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尽义务。而在当前,一些大学生个人本位思想比较严重,为了获得所谓的个人自由,实现“个人价值”,不惜损害他人利益。表现在这些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值日、劳动等活动采取逃避或出勤不出力的方法;与学校的管理要求背道而弛;不完成学校规定的义务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公民主体意识淡薄的表现。实际上某一个体享有权利是以另一个体履行义务为代价的,如果每个个体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相应义务,则每个个体均无权利自由可言。所以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要着力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自觉将履行义务与享有权利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法律行为习惯。

2.3诚信意识

所谓诚实、信用意识就是自觉按照市场经济制度中互惠性原则办事。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在不损害国家、社会或者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有一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能不令人担忧。大学生缺乏诚信的行为主要表现在:第一、日常行为失范。有一些大学生上课随意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看课外书籍、不交作业甚至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借书不还等,这些现象虽说不是普遍的,但也决非个别现象。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否则长久下去,既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办学质量,也是对学生、对社会、对国家严重的不负责任。第二、大学毕业生的虚伪包装。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应如何向社会用人单位递上自己的履历呢?是如实展示自己,还是虚构所谓的“成绩”和“能力”?有些大学生为了符合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在自己的简历中添加了许多子虚乌有的经历,有的毕业生甚至采取“移花接木”的手法,凭借假的证书谋得好工作。所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必须要树立和培养诚实信用的观念和意识。

2.4公平竞争和契约(合同)意识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具有自主、平等、竞争和契约自由等属性。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离不开具有社会普遍约束力的法律的规范、制约、引导、保障和服务。当今的大学生不仅生活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而且将要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建设。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公平竞争和契约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要鼓励大学生增强竞争意识,而且更要引导他们树立公平竞争意识,比如在择业、评优时要进行公平竞争。与此同时大学生要有契约(合同)意识,一旦订立了合同就要按合同的规定办,要全面履行合同的义务,不能随意反悔,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如果违约要承担违约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在订立契约时,大学生要把自己的意愿充分表达出来,平等地与对方确立合同内容,最大限度利用这一合法形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诚实地履行契约。

唯奉法者强,唯明法者进。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们的法律素质、法制意识的教育培养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紧密相连不可分离。

参考文献:

[1]王云.论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J].《湖北工业大学》,2011 (10) :186-187

[2]张诗韵. 依法治国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提高法律素养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 2015(23)

[3]赵明龙,牛玉萍. 依法治国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6(01)endprint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大学生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立良法 谋善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