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力提升的困境及路径

2018-02-02 01:00章筱祎
东方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辅导辅导员院校

摘要:现如今辅导员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但负责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对辅导员的能力要求的也越来越高。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但是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力的提升上遇到了很大的困境,本文主要针对这些困境,探究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现状及提升途径,有助于明确辅导员今后工作的着力点,为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力提升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能力提升的困境

(一)高职院校辅导人员科研能力较低的原因。高职院校的辅导人员在科学研究上没有强烈的主动性,科研能力较弱,科研动力不足,科研层次较低。但辅导人员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上自己的工作,要对工作中的学生进行研究,不断摸索工作规律。辅导人员随意性、盲目性和被动性是做不好辅导工作的。没有科学的计划,就没有主动性,是无法很好的工作的。

(二)辅导人员工作压力大职业优势不突出。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辅导人员需要辅导的学生也比较多,工作压力特别大,辅导人员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大量事务上,无法对新时期的学生思想进行积极引导。辅导员年龄结构上看都比较年轻;从科研实力上看能力都比较薄弱;从职业精神上看,都具有较低的认同感;从薪资待遇上看,工资都拿得比较少;从辅导员的业务能力上看,职业能力都比较弱。

(三)辅导人员地位不高,职业认同度也不高。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长期以来学校对辅导人员的地位都缺乏科学的认识,普遍认为辅导人员的地位比较低。甚至有人认为辅导人员就是一个打杂的,在教育工作中起不到主导的作用,这就明显的错了。辅导人员对学生的发展很有帮助。辅导人员队伍的工作价值长期得不到认同,服务人员队伍就会不稳定。

(四)辅导人员职业发展平台不够完善。辅导人员在稳定学生,促进学校正常开展工作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辅导人员的考核机制,岗位设置,奖励方式,岗位轮换等机制方面都建立得不很完善,没有给辅导人员提供较好的发展平台。高等院校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辅导人员管理制度,提高辅导人员在工作中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做好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促进学校健康稳定发展。

二、影响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重视程度不够。纵观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史,不难发现,我国很多的高职高专院校都是由中专、中职类院校升格而来的。这类院校往往在管理过程中仍延续以往中专院校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虽然,也建立了专职辅导员队伍,但从根本上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流动性较大,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低等问题。

(二)事务性工作繁杂,工作职责不明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六条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而目前在高校编制紧张的情况下,绝大多数高校对辅导员的配置尤为谨慎,符合规定的院校寥寥无几。辅导员所带学生越多,事务性工作就会越多,导致没有精力去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是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中坚力量,被誉为校园稳定的“定海神针”。辅导员工作涉及到学生在校的方方面面,如:学习、生活、就业、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等。由于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经常奔波与学校各个部门之间,凡是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被认定为辅导员的工作,导致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精力分散,疲于应对。

(三)专业化培训较少。要想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相应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学生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夠,社会认可度不高,导致各高校辅导员培训机会少之又少。即便是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也缺少针对性,不能应对实际工作的需要。另外,辅导员进修、考察的机会也不多。即便部分高校有进修机会,名额上也受到严格控制。辅导员由于缺乏相关的培训和进修,严重阻碍了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力的路径

(一)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找准职业定位。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因此,辅导员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设定自我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根据自身的工作内容、兴趣、专业等可设定如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发展方向。也可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积极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而提升个人的职业素质与能力。找准职业定位,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这就要求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优良品格,热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增强职业认同感。首先,积极调整心态,消除职业倦怠。辅导员因工作压力大,事务性工作繁杂,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一旦职业倦怠出现,将会严重影响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要消除职业倦怠现象,需要一是正视自身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正确审视自身工作态度,培养面对问题、正面解决问题的勇气与决心。二是树立合理的职业期待。辅导员的工作本身是繁杂的是忙碌的,应树立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的服务理念,摆正自身位置,不因期望与现实存在差距而产生失落感。其次,提升自信心。职业认同感的形成主要依靠自身。一是端正思想,树立职业荣誉感。辅导员的职业是神圣的,每一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辅导员的谆谆教诲。因此要充分认识自身的职业使命以及职业成就,保持崇高的敬业精神,全身心的履行个人的工作职责。二是提高职业能力素质,增强工作的时效性。辅导员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要不断吸收新的理论与知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从而找到自信。

(三)主动提升职业能力。扎实的专业素养,是提高辅导员工作的保证。因此,辅导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管理知识结构。首先要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要了解如心理学、教育学、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其次要提升工作技能。要熟练处理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具体事务。如班级建设、宿舍建设、党团建设、社会实践等,还要能从容应对危机事件、突发事件等事件的发生。再次要强化自身的业务水平,如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资格证书,为学生进行更加专业化的指导,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水平。

(四)要调动辅导人员的积极性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辅导人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调动辅导人员的内在动力?是高校管理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高校辅导人员要得到的不光只是工资,还有尊重和理解。只有受人尊重和理解的职业,才能够留住员工的心。

四、结语

学校管理人员要根据辅导人员的专业、职业和个人特长,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打造具有特色鲜明,成绩显著的超强战队。学校管理人员要及时跟辅导人员进行沟通,引导辅导人员认真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来。辅导人员要通过自身的个人魅力,增强管理能力。不断优化辅导员团队建设,提升辅导人员的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归属感,激发辅导人员的内在动力。

【作者介绍】章筱祎,1989年生,女,满族,籍贯:辽宁省抚顺市,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助教。endprint

猜你喜欢
辅导辅导员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