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普形式,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2018-02-02 05:32陈雳
东方教育 2018年1期

陈雳

摘要:博物馆应该积极顺应时代之需,探索有效的科普传播形式,通过“科普之光”进社区、进家庭;“节日科普”提升科学素养;“网络科普”走进媒体新时代;“科普剧”让科学更生动;“临时性科普展览”常设展览的拓展等多种形式使科普活动更加喜闻乐见、更加通俗易懂。以此切实有效做到让科学精神更加人文化,使科学精神真正成为引领社会思潮的时尚文化。

关键词:科普进社区、进家庭 ;节日科普;网络科普;科普剧;临时性科普展览

21世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普及是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的科技传播活动,其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全局。因此,科普教育作为积极培养国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随着2002年我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党和政府的大力推进,我国的科普事业取得了较大成绩,主要体现在:形成了培训教育、示范推广、教育宣传三个方面比较完善的科普体系;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信息化渠道的科普渠道。

我国的科学普及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提高缓慢,科普工作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原因主要在于指导科普工作的观念相对落后,科普内容比较单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1]

博物馆的科普教育是整个社会科普工作大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时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科普教育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适应时代需求,挖掘好科学精神内容,探索有效的科普传播形式,从而积极发挥好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功能,是我们每一位文博工作者应该深思、践行的课题。因此,要引领社会思潮,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就必须学会按照公众的需求,以创新的精神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科普教育工作。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传统的科普讲座、宣传橱窗、横幅等常用的活动形式很难满足观众获取科普知识的需要,而且单一的活动形式也难以吸引观众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如何突破科普活动形式单一这一瓶颈,这就需要博物馆在创新科普活动形式中求新求变,拓宽途径,紧密结合自身博物馆特色及其应有的发展趋势,按照时代发展要求,吸引、激发和满足不同科普对象的需求。同时,在科普形式创新中应该把握几点原则:一要突出科学性、二要融入艺术性、三要以公众为中心、四要与时俱进。在把握好这几点原则基础上,大胆迈开尝试的脚步,以先进的科普观念、全面的科普内涵,从常设展览这样一种科普形式走出来,吸收借鉴,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开展更多形式的科普活动,使科普活动更加喜闻乐见、更加通俗易懂。

一、“科普之光”进社区、进家庭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机构,应该贴近群众的生活,积极参与做好一年一度的公益性科普活动——“科普在社区,科普进家庭”。

比如可以采用时下社会所提倡的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来开展“低碳生活”、“健康保健”、“日常科技知识”为议题的生态文明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活动需紧密贴近群众生活,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有效开展。通过引人入胜的图片、视频以及展板设置、问卷调查、接受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直接向群众宣传生态文明科普知识。引导大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养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习惯。进而把科普之光照进社区、照进家庭,推动社区、家庭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二、“节日科普”提升科学素养

积极配合“国际博物馆日”、“全国科普日”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紧扣每年“国际博物馆日”、“全国科普日”相应的主题来开展科普现场活动和网络在线活动。采取小型、多样的方式来进行科普文艺演出、(科技)生活体验营、科普演示、科普展览、科普知识(谜语)有奖竞猜、科普绘画活动以及专家咨询等。重点突出网络科普特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活动形式,给公众新的科普感受和体验,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实现泛在学习及人人参与、共同创新创造的生动局面。同时,使得博物馆与公众联系更加密切。

三、“网络科普”走进媒体新时代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登录中国,它以时效性强、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受众参与、个性鲜明的固有优势在我国20年的时间里迅猛地发展起来。被公认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满足公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第四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同时成为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

互联网以其快捷丰富的信息、超越时空的联系,直接冲击着传统的科普观念和科普方法。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等科普办法,显然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作为新媒体的一种——网站这一展示博物馆系统整体形象的窗口,完全应该组建自己的网站,以其为平台、为桥梁、为纽带,传播现代科普。这方面,我们应该向国家博物馆学习。2014年2月28日,国家博物馆首部电子书——《微博物》在多看阅读上线,广大读者可以免费下载阅读。《微博物》充分整合国家博物馆现有馆藏资源和平台优势,选择网友喜闻乐见的内容,以轻松、易读的形式向大家展示文博知识、介绍国博展览与文物,致力于打造一本文博行业的轻松科普读物。这样的电子书形式有利于满足观众多层次、多样化和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提升科普创新能力,打造方便快捷、覆盖广泛的科普文化传播体系品牌行动之一,成为当前的科普新形式,进一步普及和拓展了科普展览的精髓。使大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博物馆举办的专题展览之文字精髓。

要做好网絡科普工作,首先我们要正视我国科普网站存在的问题:受众定位不清晰;重建设、轻应用;网络科普方法单调,互动性启发差;教育性不强,可应用性差。鉴于此,博物馆的科普工作需要扬长避短,积极改进。在保持和发扬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时,努力把握现代科普的脉搏,以新媒体作为科普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促进科普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为此,需要做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