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探究童话教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2018-02-02 05:41冮波
东方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童话小学语文教学

冮波

摘要:语文课程不管是在学生哪个学习阶段都属于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学好语文能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际上,语文教学中所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多,像作文写作、阅读、童话课程等等。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课程进行了论述。童话在语文教学中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不难发现当前的语文教材中都包含了大量的童话,可是在实际开展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时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和解决,该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的特点,之后在此基础了提出了当前童话课堂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一、童话是小学语文课本的重要内容

作为还处于儿童时期的小学生对童话有着独到的喜爱,原本他们就认为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就是童话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自己体会着快乐与悲伤。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童话也是一种表达形式,是能够有效吸引儿童关注度的文学体裁。童话的形成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是非常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通过幻想,采用拟人等方法写出的新奇有趣的故事。”[1]童话以优美绚丽的语言、简炼单纯的故事、美好深刻的内涵、宽广深厚的胸怀,向儿童展示真、善、美的纯洁心灵世界,维护着人类童年的道德情操和人生价值,使儿童的灵魂在爱的洗礼中得到净化、升华。因此,人生不能没有童话,孩子更不能失去这个最好的伙伴和朋友,在儿童成长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的独到特点分析

(一)是现实与幻想的结合体。上文中也提到了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但并不单单只是依靠现实生活,其中还包含了人们一定的幻想。在童话中幻想占据着核心位置,以一种主体及灵魂的形式存,如果缺少了幻想这一元素,童话就不是童话了。德国童话作家豪夫曾这样说:“童话是一个美丽可爱的仙女,它是想象女王的大公主。每年想象女王都帶着她和她的几个姐妹来到世界上。自从她们在世界的原野上走过一番以后,人们在劳累中就有了愉快,在严酷中就有了欢畅。因此,她们一来,人们马上伸出手殷勤地欢迎她们,她们离开时,人们也总是笑嘻嘻地、心满意足地望着她们的背影。”这句话从童话概念的角度诠释了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幻想就是作家根据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根据个人愿望、审美需要、理想追求,自由自在地虚构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艺术世界。幻想作为一种创作手段,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的原生形态,而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虚构形象、表达感情,对生活进行观照和审美判断的结果。它植根于生活,往往又对生活作夸张的叙述和描绘,因而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生动、更富色彩。童话中充满丰富的、诗意的幻想,无论这些幻想多么荒诞、多么不可思议,但都是现实的真实果实。幻想就其本质而言,是客观事物在头脑意识中折射式的特殊反应。

(二)是以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体现的。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各方面发育还不够成熟,所以对于精神层面的事物与实际世界的事物不能够清楚的划分,就好比在成人开来无趣无生命的事物,而儿童则认为他们是有意识、有生命的存在。儿童在其活动之中,常常不自觉的运用夸张、想象、幻想、比喻、拟人等方法形象的表现内心世界。”基于这种心理学的原理,童话作品中充满了夸张、象征、拟人等表现手法。拟人就是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思想情感、行为和语言能力。童话的夸张不是对生活中某一部分简单而适度地放大或缩小,而是极度的夸张,全面的夸张。童话中精彩的童话人物形象往往是由夸张产生的。《丑小鸭》中,丑小鸭蜕变成了美丽的天鹅,是象征的夸张;《巨人的花园》中花园的前后变化,是怪诞的夸张。象征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哲理或感情。

(三)童话情节以语言浅显且曲折反复、妇幼童趣的方式体现。童话中的世界是儿童所追求的,所以童话故事都是按照儿童的心理需求而形成的,为了能够引起儿童的关注,在情节设置时往往曲折反复,比如《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丢了尾巴,分别向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去借尾巴,情节曲折,类似的情节反复出现三次,相同的词语也三次重复出现,有利于孩子掌握情节,理解故事。为了贴近孩子的世界,童话的语言具有孩子的风格:浅近、直白、生动、活泼。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很容易进入童话创设的情境,同文本进行对话,与童话作者和作品人物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小马过河》这篇文章,小马和妈妈、老牛、小松鼠的对话,都非常简单,容易理解,符合儿童的生活用语。如小松鼠对小马说:“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通过简单的十几个字,把小松鼠担心焦急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具有童真童趣。

三、小学语文童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体现出童话的独特性,将其与普通记叙文同样看待。其实,和普通性质的记叙文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童话虽然属于其中的一种题材,其中会包含与普通记叙文一样的特质,但是却也有着自己独到之处,在实际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其中的奥妙,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进行讲解。但是,这并不意味这童话就是一般性的记叙文,童话有着本身的文体特征,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抓住这些文体特征来解读文本。首先,抓住幻想、想象这一文体特征来解读文本。“披文以入情”是讲解文章、解读文本的一个主要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去掌握文章的具体内容,再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般记叙文的教学过程是如此,但童话教学有所不同。把握“幻想和想象”这个特色,引领学生进入童话的美好世界,这是理解童话内涵的必经之路。否则学生就得不到感染,失去了童话的艺术魅力。其次,抓住情节和语言的反复重现,准确把握故事的意蕴。童话中类似的情节,往往用反复或者调换少数词语的方法来描述,作者就是利用这种反复重现中的微妙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应该抓住童话的文体特点、语言特点来进行教学,突出“童话性”,注重“童话味”,脱离这些因素的童话教学,是不成功的童话教学,是没有“童话性”的教学。

(二)过分注重于思想教育,忽略了孩子精神世界的体验。从古至今,我国教育教学领域所追求的就是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真善美的寓意,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而童话课堂中就蕴藏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与道理。面对这些内容,教师往往进行灌输式的思想教育,即要在每篇童话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诉儿童一个道理”,从而完成道德劝诫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这种做法与儿童的阅读习惯相背离,破坏了童话在儿童心中的美好意境。长期如此,还会让学生养成说假话、空话、套话的不良习惯。因为儿童看童话,不是以逻辑为中心来分析、思考的,而是以自我为中心,采用“我在乎”和“我不在乎”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故事中的人与事。教育学家卢梭认为:“孩子在未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只能接受形象,不能接受观念。”在教学中,老师没有过多的道德说教,而是保持一颗童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文本,有助于学生心灵的成长。叶圣陶先生指出:“果能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之影响。语文教学之思想政治教育之效果,宜于此求之。”

总而言之,小学时期的孩子对任何事物的向往都是非常美好的,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童话的陪伴。因此,在小学语文童话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体现出童话的独到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手法对童话进行解读,还孩子一个“纯粹”的童话森林,引导学生走进真、善、美的世界,充实孩子们美好的童年时光。

参考文献:

[1]刘洋.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2):100-101+4.

[2]乌彦博.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误区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06):254-257.endprint

猜你喜欢
童话小学语文教学
童话镇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午夜童话镇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