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软暴力现象及其成因分析

2018-02-02 05:52张丽茜
东方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张丽茜

摘要:随着相关法律制度的实施和完善,教育硬暴力现象得到有效杜绝,但是另一种教师行为问题——教育软暴力悄然滋生,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更是频频发生。教育软暴力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造成侵犯,不像体罚等教育硬暴力表现得明显,暴力行为难以被有效觉察和遏制,在社会各界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根据中小学教育软暴力现象展开研究,介绍了教育软暴力的三种表现形式,分别从学生、教师、环境三种因素出发,分析了中小学教育软暴力滋生的原因。

关键词:教育软暴力;教师;中小学

教育软暴力中,教师经常通过嘲讽性的粗暴语言或者冷漠鄙视的态度伤害学生。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软暴力行为,他们认为这种言行是教育惩罚,和奖励一样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但是两者之间具有本质区别,教育惩罚是通过惩罚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教育软暴力给学生带来的是一味的伤害和心灵摧残。

一、教育软暴力的表现形式

在教育软暴力中,根据教育工作者的施暴手段将其的表现概括为教师的语言、态度、行为三方面。语言暴力是指教育者通过使用嘲讽、侮辱、贬低、威胁、恐吓等粗暴的语言对学生造成心理和人格伤害的行为;态度软暴力是指对学生亲疏有别,主要表现为:对差生的冷漠,对中等生的忽视以及对优等生的过度期望。不管是冷漠、忽视还是过度期望,对学生来说无疑都是一种伤害;行为软暴力是指教师通过强制分级、隐蔽性惩罚方式伤害学生心理的暴力行为,主要表现在给学生划分等级,贴予标签以及一些隐蔽性惩罚。

二、教育软暴力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 自身因素

1.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导致众多问题出现。小学阶段的孩子自制力差,经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说话,做小动作。这些问题虽然教师经常纠正,但小学生改正起来难度大,错误再犯率高,导致小学教师的教学变得异常繁琐和费心,这也很容易使教师失去耐心,从而有意无意地嘲讽、呵斥学生,对他们施暴;到了中学阶段,他们变得敏感自尊,身心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网络媒體的渗透,造成经常逃课、不听教师劝导、顶撞老师,甚至殴打老师的行为,这些都给教师的教育耐心和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容易引发软暴力。

2.独生子女心理素质差,部分学生存在性格缺陷。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性格任性、霸道,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缺乏自觉性和组织性,不遵守纪律,言行冲动自控力弱,容易与他人顶嘴、掐架,甚至对教师的教导不屑一顾,这就容易引起教师爆发脾气,甚至出现软暴力。

3.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现在中小学生的教育还是停留在“重智育,轻德育”层面上,学校只重视文化课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很多中小学开展的的法制道德教育都流于形式,所开设的相关课程只是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在面对教育软暴力时,学生不懂得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无形中助长了软暴力的发生。

(二) 教师因素

1.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师德的修养,提倡“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但是在西方思潮的冲击和功利性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教师价值观趋向功利化、物质化,师德信仰逐渐淡薄。教师把自身的利益看作个人发展的首要目的,忽视自身人格修养,言行表现粗俗,在教学中对学生缺乏耐心,甚至把个人的负面情绪带进教室,时不时对学生施暴,师德缺失是导致教育软暴力发生的首要原因。

2.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教育管理能力低下。虽然绝大多数教师都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但大多是为了学分或者教师招聘,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缺乏教育经验的教师,教学管理能力不足,难以学以致用。还有一部分老教师一直坚持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理论知识只是纸上谈兵,只要多点耐心和责任心就可以。基于这些,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教学管理不再具有针对性,从而导致教育软暴力的发生。

3.职业压力和心理压力大,产生职业倦怠感。当前,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一方面,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他们同时承担几个班的授课任务,有些老师还要负责班主任的工作,可见工作量之大;另一方面,应试体制下的按绩取酬、片面追求高毕业率和高分数也使教师无形中加强了职业倦怠。久而久之,会产生“厌教”情绪,对工作失去兴趣和热情,对学生失去耐心和责任心,只注重对成绩好的学生的培养。

(三) 环境因素

1.传统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天地君亲师的传统文化赋予了教师绝对权威,教师对自我角色和教育权利定位不准确,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希望学生绝对服从自己,往往漠视了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经常强行打压不符合自己期望的学生,这就引发了教育软暴力的发生。另一方面,在严师出高徒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大多数学生家长希望教师严格管教自己的孩子,这在无形中形成了对教师施暴的默认和纵容。

2.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现行的招生制度仍然以分数来衡量学生,在这种应试教育中,家长、学校乃至社会都用分数和升学率来评价教师,教师的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都和学生成绩打上对勾,因此许多教师不得不走上与素质教育相违背的教育道路:根据分数的高低对学生划分等级,把期望寄托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对于成绩差的学生缺乏耐心,不断地嘲讽他们。

3.相关法律的缺失。我国目前已有保护学生的法律规定,但都没有明确列举具体禁止性条例以及相关的惩戒处理。这种法律的模糊和缺失,一方面导致教师无法界定侵犯学生的具体行为,在实施教育软暴力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自身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或者即使意识到了不以为然;另一方面,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的缺失会造成学生家长投诉无门,这都直接或间接纵容了教师的施暴行为。

综上所述,教育软暴力的滋生和存在是学生、教师、多种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其原因的多样不能掩饰暴力存在的合理性,当引起社会各界的警惕,共同致力于暴力的消除。

三、结论

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代,教育软暴力现象的存在无疑破坏了和谐的教育环境。教育软暴力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严重危害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破坏了教师“为人师表”的职业形象,降低教育教学效果,进一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推进,学校、教师、社会必须重视教育软暴力问题,从现状出发加强研究,充分认识教育软暴力造成的多种不良影响,认真分析教育软暴力的产生原因,并探讨切实有效的对策加以实施,还学生一个文明、和谐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祥修.教育软暴力现象分析[J].学术论坛,2005,(5):150-151.

[2]邹萌.教育软暴力在小学阶段的表现、归因与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孙彩霞.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8.

[4]宋芝文,刘付玲.精神暴力:扼杀学生的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2007,(2):8-11.

[5]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G].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16.

[6]郑振远.学校教育中的行为不当[J].长安,2006,(01):15-17.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美育教师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