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习中的心理因素探究与调控

2018-02-02 21:11苏增林
东方教育 2018年1期

苏增林

摘要:声乐艺术的学习与表演过程,是生理与心理双方面影响动作完成的。而心理意识无疑在大多数情况下起支配作用。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是使得声乐学习高效乃至升华表演完整度的关键所在,其中,保持好的心理机制,则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前提。消极的心理因素会阻碍学习进步,而积极的心理将会由内而外地带动学习历程的前进。声乐心理问题,在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度早已有专家论述。而在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后,大部分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都是以生理教学为主要手段,直到近年来才有些许声乐心理的关注和论文。本文通过对声乐教学与声乐表演过程的调查、感受、分析,进一步对声乐学习中的心理因素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并提出声乐学习、表演过程中自我调控和外力辅助的方法,从而帮助声乐学习者在泥泞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关键词:心理反应;感知觉;想象特征;自我暗示

一、声乐艺术中的心理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

歌唱艺术是生理的,也是物理的,但归根结底是心理的所调控的。具体地说是表现器官、语言系统、呼吸器官乃至全身的生理活动的巧妙配合,而人的任何动作总会有一定的心理因素在里面,即心理意识支配人的大部分行动。所以声乐的学习过程,笔者更倾向于称它为内功的修炼——将自己的身体锻炼成一台有感情的乐器,修炼出精美的声音和极致的表达。这要求声乐学习者进行身与心的双重锻造,而心理因素无疑更加重要。强大的内心,是声乐学习和表演的灵魂所在,并伴随声乐学习者的成长而日显其重要性。

现代声乐教学中,不论中外学者都大肆强调声乐心理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全面提升统筹兼顾,才能彻底改善歌唱状态,提升歌唱能力。

英国哲学家洛克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当你在教导教学生时,你真正教的并与之接触的是学生的心理。而如果教师渴望激起学生的共鸣而进一步去研究、接触,使其共鸣更有效果,就不自觉进入了心理的研究。声乐艺术的特性,决定了心理教学是声乐学习过程的重中之重。声乐学习和表演过程,受到心理反应、感觉、知觉、思维特征、想象特征等多方面的影响。

(一)心理反应

当代歌王帕瓦罗蒂认为,除天赋外,歌唱家在舞台上的声音还取决于另一些因素,如精神状态、健康情况、情绪如何、有无信心等这些都会影响歌唱家的声音。他说,当你觉得自己可以唱好而没有唱好时,心中是痛苦的。我有很好的声音,但我还没有成为声音的主人。②声乐学习、表演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心理因素发挥作用,而神经系统是否兴奋,心理反应是否强烈应当是首当其冲的。

人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包含大量的神经元①,这些神经元组成的系统通过有条件的或无条件的反射支配人的行为。而歌唱与发声的一切心理现象,按他产生的条件来说,都是反射的过程。神经元的興奋和抑制,组合起来构成了歌唱行为时需要的动作,这一切都靠反射的司令部——大脑皮层的控制。而在此过程中,任何心理反应都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效果。

值得庆幸的是,心理反应本身通过训练是可以控制的。而控制心理反应的最直接途径是意识。

在此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意识。意识,是大脑的一种实现活动,是心理生理相互作用的结果。意识一经产生,它对大脑的作用便已超越了有机体本身的被动行为,而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精神模式程序”。因此,学生通过一定的综合教学、思维训练、自我反省,形成一个科学的意识模式,才能够指导有机体高质量地完成动作。

(二)感知觉

正确感知歌唱效果,结合自身知识与实际,客观认识发声规律,才能熟练掌握歌唱技能。感知觉的能力,无疑是自我认知的基础,并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表演过程中。

人的感觉分为内感和外感。内感是学习者对于自身各个身体部位器官的动作,以及自身演唱效果的感知。学习者通过不断地自我感知进行判断选择,从而提升自身实力,然而自我感知却受到诸如自身阅历、学习环境、以及歌唱技巧地局限。外感是外界接收到演唱信号做出反应判断的行为,包括老师、听众的反应。外感可以使学习者突破自身所受的局限,发现自身演唱过程中的盲点。正是学习者在内外感知不断作用地配合下,对自身进行多次地调整,在此循环之下,学习者不断提升自我,达到演唱的最完美状态。

而知觉便是在学习者演唱过程中,不断作用于感觉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综合反映。它包括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调式知觉以及统觉。这是一种歌唱与发声的综合能力,形成于感觉基础之上,对学习者的影响要比感觉更深一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歌唱进行分析、反馈,不断循环,形成知觉。因此,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只有不断将所学与所感结合起来,在提升中稳固,在稳固中提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成效。

(三)思维特征

歌唱与发声的过程,事实上不断有心理思维维持其中。声乐思维是唱歌者在大脑中对歌唱过程地持续反应,这种反应揭示了歌唱与发声的规律。歌唱家仲伟曾撰文《用心理去歌唱》,其中便强调了要用头脑去唱、用思维去唱,才能把握歌曲中的人物形象、提升自身的演唱技巧。歌唱中的思维包括分析与综合的思维、相互比较的思维、抽象与概括的思维、以及具体化和系统化的思维,离开这些基本的思维,就不会有声乐艺术,不会有成功的表演。

与抽象思维相对应,形象思维在歌唱中起重要作用。离开生动而具体的形象思维,歌唱将无法存在。从乐句形象到整体形象,从声音形象、歌词形象到人物形象,将欣赏着带入特定的情景气氛之中,这是表演者二度创作的终极目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我所研究的是怎样用意志来创造一种灵感涌现的有利条件,有了这种条件,灵感就极可能降落到演员心灵中去。这种创造情绪,不是先天具有的,主要靠后天一点一滴的积累和艰苦磨炼而获得的。”①

声乐学习,不能盲目地去模仿、去“作”出一种声音,只有通过大脑去思索、去分析,才能得到提升。从语言到语气、从歌唱到表演,都要经过刻苦学习思考,做不了一蹴而就的天才,就要做漆身苦修的行者。endprint

(四)想象特征

脚踏实地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仰望星空。想象力从来都是人类前行不竭的动力。

歌唱与发声大部分时候都是通过想象与联想实现的,想象的音高、想象的人物语言、故事环境,无不需要通过想象来进行感知、表现。心理学研究指出,想象是通过记忆来实现的,演唱中的想象,便是与音乐心理、音乐思维等密不可分的。演唱者在头脑原有记忆、形象的基础上,架构产生新的形象,这一过程被称为演唱想象。②演唱想象,源于生活而又高与生活,它可以超越现实而存在,但又是以现实为依托,所以,歌唱家的表演,既天空海阔,又生动可信。

学习过程中的想象则横贯其程,大量诸如:“把你的嘴放到胸上”、“想象打哈欠”的放松方法、“狗喘气”的练气方法,还有“想象胸前一堵墙”等。用大量的比喻代替死板无趣的理论填鸭,声乐学习者只有发挥无尽的想象,才能达到表演的圆满状态,获得昆山玉碎、芙蓉泣露的真谛。

总而言之,在声乐艺术的学习和表演当中,心理因素始终贯穿其中,或主或次,总是支配着、影响着学习、表演者的状态与发挥。因此,声乐学习者和教学者都必须将声乐心理培养提上议程,使学习者在表演过程中运用自如,提升其整体声乐水平。

二、克服演唱时的紧张心理

紧张心理,事实上是心理状态不平衡、不正常。许多歌手在演唱时,神经过度紧张,不能自已。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手心冒汗、两腿发抖难以站立,从而导致气息上浮、节奏不稳、声嘶力竭乃至声弱破音等等,使得演唱效果大打折扣。长此以往,演唱者的信心受损,将会留下难以修复的伤疤。紧张心理得不到缓解,将是声乐学习者永恒的噩梦。

造成演唱者紧张心理的原因大体有两方面:一是准备不够充分,声乐能力不过硬;二是心理素质较差。较强的歌唱能力和表达欲望是精彩挥洒的内在保证,而强大的心理素质是稳定发挥的不竭动力。

(一)增强自信

“不打无准备之仗。”充分的准备工作是演唱者获得自信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歌词陌生、节奏紊乱的歌手能有什么超常的发挥。当歌手面对一首非常生疏、甚至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作品时,一定会产生恐惧心理。“艺高人胆大。”只有具备了成熟的演唱技巧,与作品适配的演唱能力,才能临危不乱,高度完成。

“所有你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强有力的自我暗示将是获得自信心的关键所在。自信并非“他信”,从别人那里得来的“平衡”终究不能长远。只有获得了强烈的求胜意志,才会有相信自己的勇气。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是影响潜意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积极的心理暗示是自信的来源,消极的自我意识则是自卑沮丧的孽根。长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将会大大地改善演唱者的心理素质。

(二)排除干扰

正确的放松练习,将有效缓解心理和生理的紧张。有通过握拳放松的肌肉放松法,呼吸放松法,自我暗示法,還有按摩放松法等。方法不一,重要的是适用于自己。

以上是演出之前的准备工作,进入演出后,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将是你致胜的法宝。

演唱过程中,专心致志是完美诠释作品的保证。注意,指的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演唱者如果过多地关注观众、评委或受外来人员走动和环境的干扰,将会导致忘词走调,甚至演唱中断。因此,演出中必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三)心理暗示

人的心理易受到暗示的左右,这是人类长期进化演变的结果。积极的、恰当的心理暗示可以给人以动力,有效的消除负面情绪所带来的干扰。

怯场是一件十分糟糕的事,很多人都深受其害,笔者亦不例外。曾经的我几乎因此形成心理障碍,这与家庭背景、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后来在老师们的帮助下,逐渐培养起积极、主动的心理暗示,用以调节负面情绪所带来的影响。例如:演出前的自我安慰、想象观众是熟悉的人等。这些心理暗示都使得笔者的怯场情绪得到大大改善,从而能在声乐学习、表演的道路上走下去。

帕瓦罗蒂演出前,总是抚摸着口袋里的弯钉子;多明戈总是穿着红色的内衣走上舞台......很多人将此类名人轶事作为谈资来调侃,而其背后无不是心理暗示运用的真实写照。不同的人有不同心理暗示的方法,而所有的科学的心理暗示,都将成为声乐学习、表演道路上的强大助力。

三、结语

声乐艺术是一种集声乐演唱能力、心理素质、文化艺术修养以及人生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声乐技术技巧的学习和掌握其重要性自不必说,关键在于,声乐能力的掌握过程,自始至终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内功与外艺的同时修炼,是声乐前进道路上的不二法门。

最后,借用英国前著名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来结束:“你若想尝试一下勇者的滋味,一定要像个真正的勇者一样,豁出全部的力量去行动,这时你的恐惧心理将会为勇猛果敢所取代。”

参考文献:

[1]《声乐艺术心理学》邹长海

[2]《声乐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胡水静 艺苑

[3]《浅谈声乐教学中的心理素质训练》张胜环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4]《论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陈丹丹

[5]《如何培养歌唱者的心理调控能力》王洁 大理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

[6]《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陈海鹰 教育探索2010年第6期

[7]《浅谈歌唱心理素质在声乐教学及表演中的作用》张芦菲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8

[8]《论心理因素对声乐教学的影响》房惠清、杨元元、李东曦 天水师范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

[9]《浅谈声乐学习中健康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杨鸣 文化教育

[10]《略论声乐学习中的心理特征》 罗依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11]《心理因素对声乐学习与演唱的影响》 刘晓梅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9

[12]《论声乐学习中情绪的激发》李秋玉 艺术探索200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