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对设计类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8-02-02 22:23黄谷凌
东方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工匠内涵精神

摘要:工匠作为中国古代手工业劳动者的总称,已有千年的历史,在手工业时代产生的工匠精神由来已久。本文以当代社会的生产体系和社会生活背景阐述工匠精神应具备的当代精神内涵,思考如何将培育当代工匠精神与设计类人才培养相结合,为实现“中国2025”的强国目标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设计专业人才培养

“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阶段目标的行动纲领。李克强总理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现场会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作重要批示强调,以推进共给侧结构性改革委主线,形成新动能培育与传统改造提升互促共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制造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随着“工匠精神”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中,显示弘扬工匠精神和培育大国工匠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和全面共识。作为设计类高等院校,如何培育符合新时代国家需要的设计制造业的人才,首先要准确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再此基础上对设计类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做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内涵,学术界尚无一个权威的定义。学者李宏伟从工匠“造物”的精神追求角度和历史形成过程探讨工匠精神的精神特质。他认为工匠精神包含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求富立德的创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和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学者肖忠群分别从中国文化视域下和西方文化视域下,探讨了工匠精神。他认为中国文化视域下的工匠精神将理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造精神作为工匠的职业基本要求与美德,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力求做到技艺与制作品的精益求精,达到一种“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状态。学者刘建军将工匠精神的产生和形成放在人类生产劳动发展史上去考虑,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出工匠精神一种具有高度认同、敬业乐业、专注专一、全情投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学者赵学爽总结了工匠精神的五个内涵:精益求精的精神、注重作品细节做到极致、严谨的态度力求完美、吃苦耐劳严格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创新。学者黄君录从工匠精神的历史意蕴和当代内涵两方面进行了内涵的总结:历史意蕴包括吃苦耐劳刻苦专研的职业风尚,尊师重教授业解惑的师道精神,精益求精革新鼎故的价值追求;当代内涵包括专业专注的敬业精神,千锤百炼的品质追求,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和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

以上研究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概况总结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比较总结后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匠精神是一种思想境界。表现为尊师重道,敬岗爱业,全情投入。第二,工匠精神是一种技术追求。表现为执着专注、专研革新、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二、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

工匠精神的产生和形成是在人类生产劳动的历史中逐渐产生形成的,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的阶段发展,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也因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因此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也應该结合中国现在所处的工业制造时代来讨论,尤其结合“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背景来思考。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大的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全球产品中具有极高的占有率,但在高端制造产品的占有份额却有限。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伟大成就,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原来的“满足基本需求,追求物美价廉”市场的消费需求,转变为注重产品品质及附加值的市场消费需求,价格不再是最重要的考虑指标。因此中国制造业需要转型升级,中国制造需要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工匠精神再度被提起,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即继承了传统的精神内涵,又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

1、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道德。尊师重道,敬岗爱业,全情投入这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并不单指技术工人、手工艺者需具备的职业精神,而是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都应追求的职业精神。

2、工匠精神需要兼顾工和艺。基于工匠精神提出的背景,工匠精神原有的对于技术工艺的执着专注、专研革新、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内涵外,还体现在对产品的审美上。不但在技术功能上要实现使用需求,满足用户体验,对于用户的审美体验也要兼顾。通俗的说,制造的产品既要好用,还要好看。

3、工匠精神是一种思维方式。工匠精神是基于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坚持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创新的精神面对和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基于实际和客观的规律,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推动技术的更新换代,在专业领域内独树一帜。

陈劲教授指出培育“工匠精神”,教育是根本。设计类专业培育工匠精神需要符合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三、基于工匠精神现代价值的高校设计类人才培养路径

(一)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内涵。大学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精神就是价值观的一个重要表现。如何树立起尊师重道,敬岗爱业,全情投入的职业道德素养离不开教育,这一部分的教育的主要阵地体现在思政教育的教育职能中。将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的塑造融入思政课堂中,融入大学生就业培训中。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向善、向美、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树立优秀师生的典范,发扬优秀,树立正确的育人导向,培养国家和行业所需的人才。

(二)通过专业教育培养工艺兼备的专业人才。设计类人才的培养要求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除了掌握设计原理熟练应用各类设计软件外,很重要的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达到“工”和“艺”的结合。此外,设计人才还需要了解用户心理,使得设计符合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首先,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多跨度的课程体系。涵盖设计、艺术基础、市场分析等各个方面。强调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和适应性,毕业学生的技能与社会发展需要高度契合。其次,教学模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外,采用“授课+自主学习+专题作业+专项辅导”的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以作业的方式强调学习知识的应用,在应用中针对各个项目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利用教师工作室的模式,模拟中国传统工匠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老师的工作室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知识、技能以及精神的传承。第三,举学校之力塑造校园艺术氛围,以学生为本,建立资源共享,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强调产学结合,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尤其设计类学科有很强的应用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贴近市场和产业。在教学体系中可以通过开设讲座、设计营等方式,邀请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和行业领袖参与,开拓师生的视野,贴近市场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行业内的能工巧匠身上所具备的职业精神也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通过项目研究,产品开发等方式参与行业与企业的工作,在实践中学习提升,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再通过学习解决问题,形成“学习—问题发现—继续学习—问题解决”的良性循环。通过与科技园区、创意园区的结合,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创新活动,推动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通过园区的孵化机制,给予学生帮助和扶持,发挥创新创造力。

在当前国内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工匠精神符合时代的精神,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探索一条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新路径,为实现“中国2025”的强国目标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 自然辨证法研究,2015(8)

[2]肖忠群,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

[3]刘建军;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4]朱耀璞;对构建中华“工匠精神”体系的思考[J].艺科论坛,2017(10)

[5]郭霄霄;服装设计专业现代“工匠精神”培养模式探讨[J].艺术科技,2017(10)

[6]赵学爽,万千等;工匠精神视域下高校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时空,2017(9)

[7]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

作者简介:黄谷凌,女,1982~2,杭州,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级职称,硕士,教育心理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匠内涵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致敬!老工匠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