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云制造小镇的发展路径及经验探索

2018-02-04 23:49王贺英金梦柳叶文婷鲁先锋
智能城市 2018年13期
关键词:小镇特色建设

王贺英 金梦柳 叶文婷 鲁先锋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杭州 311300

特色小镇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区域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创新意涵在于通过政策创新驱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发展空间制约及有效供给不足的困境,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机遇,也是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完善创业创新生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2014年浙江省首先提出“特色小镇”概念。2015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全省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批示指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此后,住建部又陆续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

临安青山湖畔云制造小镇是浙江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之一,发展方向是着力于智能装备研发、设计及产业化。这一发展定位与浙江省政府的特色小镇发展总体目标相契合。如2018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浙江“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力争到2020年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超过10万台,高标准特色小镇100个以上,建成一批高质量的产业云服务和产业大数据平台”。从运作机制看,云制造小镇积极发挥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多主体参与作用。从特色看,以创客创业创新为重要载体,聚众人才,构建智慧城市研发孵化和校企合作等平台,着力打造众创服务中心、创智天地、科技创意园、创客工厂等众创空间。自2015年8月开园以来,云制造小镇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也为其他地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 云制造小镇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了相关研究。有些学者强调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是地方政府重大公共政策供给的逻辑深化和创新体现,尤其要建构和优化区域产业体系以及相关的空间规划、用地规划[1-2]。因此,特色小镇政策具有规定性、强制性和执行性的特点[3],体现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相结合的路径方式[4]。有些学者基于浙江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关注于产业转型、空间问题及规划特征的总结与思考[5-6]。在此基础上,特色小镇可划分为产业园区型、都市型、郊镇型等三类创建路径,且整体上都市型、产业园区型、郊镇型特色小镇的实践效果呈递减趋势[7]。

云制造小镇是特色小镇建设中一种典型形式,是互联网科技与小城镇融合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显然,对云制造的研究也必不可少。有学者认为云制造的研究重心在于云制造的技术、平台及其体系架构[8],其典型模式有网络化制造、制造网格、制造服务平台三种[9]。王田苗则从云制造的应用模式入手,将其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模式,其中,初级模式是基于云制造平台进行功能明确、价格低廉的产品、设备交易,高级模式是基于云制造平台以服务的形式进行用户需求和制造资源的配置,涉及物流、加工工艺等问题[10]。黄沈权认为云制造侧重于区域、行业或企业内各种资源的云端化、共享、优化配置、按需使用,以促进资源增值和增效[11]。从总体发展趋势看,有学者将特色小镇视为“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12],这种基于传统集聚经济学视角下,衍生企业和外部性驱动所导致特色小镇空间组织按照“母体企业产生—衍生企业邻近集聚—多产业协同集聚—区域中心形成”的协同演化集聚逻辑同样适用于解释云制造小镇演化的机制[13]。根据相关研究,云制造小镇建设需要进行合理规划,从技术、资源等方面着手,确定其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特色,优化其空间布局,打造及整合其特有的产业链,并不断向高端发展。此外,云制造小镇还需结合其当地特有的文化历史内涵,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分配,以提高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 临安云制造小镇发展的基本经验

临安云制造小镇位于青山湖科技城内,总体规划面积3.17km2,核心区面积1364亩,建设重点包括众创服务中心、创智天地、科技创意园、创客工厂等众创空间,研发创意及设计等价值链高端,引进节能环保、物流交通以及智慧医疗等智能装备产业,努力推动区域产业板块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为“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转变建立标杆。在空间布局上,云制造小镇以产城融合作为其特有的发展思路,注重生活创业互动。推动新业态与外部环境相结合,打造融合生态、生产以及生活的城市空间。在外围发展大型智能制造产业项目,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同时也在规划建设文化旅游等设施。

2.1 临安云制造小镇建设效果

自2015年建立以来,临安云制造小镇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小镇形象逐步提升。目前,已经有17家院所投入运营,科研管理人员增加到1000余名,其中“国千”、“省千”人才12名,国家及省级大师1名,“新四军”人才863名,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238家,实验设备300余台,“智造”元素进一步集聚,研发能力不断加强。

第二,小镇作用逐步显现。2016年,云制造小镇完成有效投资(不包括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21.2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7.19亿元。至年末,完成特色产业投资12.2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7.68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9.76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数达8.34万人次。累计集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孵化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300余家。小镇也成为临安区重要的特色产业孵化区、有效投资集聚区和对外展示新窗口。

第三,小镇影响力持续扩大。特色小镇的社会效果日益凸显,媒体的报道不断增多。2016年该小镇获评省经信委行业标杆小镇,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网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60余次报道云制造小镇发展情况,接待访客1.8万余人次,小镇综合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2 临安云制造小镇创建的基本举措

自2015年成立以来,临安云制造小镇取得了快速发展,其规划发展路径主要有政府驱动型和融合驱动型。在小镇建设初期,主要采取政府驱动型模式,即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由政府主导资源配置,促进小镇建设和发展。如政府部门以“十三五”发展规划为依据,出台高标准的扶持政策,合理规划特色小镇创新发展新空间,推进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推动经济转型。而在中后期,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由政府驱动型转向融合驱动型转变。融合驱动型则是在强调国家和政府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又充分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同时兼容技术、人才、生态环境以及文化等因素,全面打造多功能小镇的一种模式。在政府与市场的联合驱动下,不仅完善了基础设施,而且优化了投资环境,突出市场的主体地位。

首先,重抓规划建设,构筑小镇引智空间。小镇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空间环境,形成“一廊三区,绿环串联”的总体区位布局。围绕产、城、人相宜相适的发展要求和适应智造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编制高标准的《云制造小镇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以及生态保护及休闲旅游发展等专项计划,补充完善小镇发展路径。同时结合生态有机环境,串联各功能区建立人工景观带,将三大功能区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区域的整体环境。

第二,注重产业转型,增强小镇示范效应。依托高度集聚的创业资源,加快智造产业链的集聚与融合,推进制造业生产四核发展模式的变革,促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壮大。聚焦主导产业培育,抓产业重点,同时强化智造元素依托以及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第三,重抓项目建设,夯实小镇有效投资。云制造小镇的着眼点在于云制造研发服务业和智能装备制造业。在明确其区间定位及空间构成的基础上,从大园路由南向北分别以打造创城、智谷及云村为重点。通过服务创新,推进有效投资,并利用创新投资结构,激活民间投资。坚持政府与市场相辅相成的投资理念,在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参与小镇建设。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要目的,推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彰显“特色”。

第四,重抓平台建设,强化小镇公共服务。围绕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应用和示范等各环节,助推制造方式变革,重点打造“五大云平台”,即云制造企业孵化平台、云制造创新服务平台、云制造技术研发平台、云数据存储平台、云技术示范应用平台。作为一种融合型的特色小镇,其发展目标是将云制造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生活等多种功能集为一体,并将从目前的实验区转变为未来的先行区,以树立其在全国的地位。

3 临安云制造小镇发展的问题

临安云制造小镇从规划、建设和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由于建设时间较短,有些地方仍存在不足或有待提高,如小镇产业与文化功能、旅游功能、社区功能的融合性不高,园区内企业发展水平不平衡、层次差异大、同质性较高、小镇的形象特征不够明显等问题。

3.1 小城镇形象特征不够明显

城镇特色形成不仅依赖于规划、建设等硬件的投入,也依赖于人之主体性活动为载体的文化传承,包括参与主体的行为认知和行为规范等。云制造小镇是以智能装备产业为特色的创客基地,尽管规划思路较为明确,由于小镇建设时间还不够长,大部分投资建设还处于拉框架、做基础、建项目阶段,云制造产业自身的发展和壮大需要一个较长的市场周期,同时各产业之间的融合和综合效应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行政性推动可以短期内取得很大效果,但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更依赖于市场主体长期交互行为的结果。有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尚有不足,旅游、社区功能也需要进一步融合。同时,地方文化特色,如吴越文化内涵、文化标识如何嵌入科技美也存在一个过程。

3.2 特色小镇的软环境建设的制约

从目前环境布局看,临安云制造小镇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青山湖科技城被列为浙江建设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重大工程,是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从科技环境看,临安云制造小镇濒临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大学和高科技企业,能够获得必要的智能支持和辐射带动。目前,浙江大学青山湖科技研发园、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研究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浙江分院、浙江巨化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光刻机浸液系统项目等多家创新载体相继入驻,逐渐形成科技产业生态圈。截至2016年底,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在规上工业中的占比达到81%。从特色小镇建设过程看,往往呈现出“政府热、企业冷”现象,尤其实力强,世界影响的高科技大企业入住缺少,引进的高科技创新研究机构科技培育和成果市场转化也需要一个较长过程。这与美国硅谷所依托的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一流大学和知名雄厚科研力量以及英特尔、苹果、惠普、思科、朗讯等高技术大公司集群效应相比,存在很大反差。如何破解这种外部环境的制约是直接决定云制造小镇今后长远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

3.3 特色小镇的考核评价体系亟待创新

特色小镇建设大致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市场自发机制和产业集聚而形成的特色优势;二是通过官僚精英的理性自觉和政策引导而推进的资源配置和特色培育。在我国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扶持和政策驱动往往要超越市场的自发因素,尤其在建设初期更为明显。由此,政府主导的评价体系既对政府自身政策行为的规引产生激励效率,也对特色形成的路径发挥影响。有时,考核指标注重于经济发展效应,忽视投资与生态、教育、文化等综合指标的全面提高。如建设资金侧重于硬件设施投资,导致孵化成本的增加,也忽视了软环境建设,融资、法律、信息咨询、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等软服务缺乏一体化推进,特色产业、生态以及文化缺乏融合发展。

4 临安云制造小镇发展的对策

特色小镇建设为推动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总体上,特色小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在我国建设时间不长,建设经验不足。因此,如何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避免超越城镇化发展规律的运动式的、政绩驱动式发展模式,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就临安市云制造小镇发展而言,需要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向驱动,提升产业发展的的软环境建设,推动产业与其他功能融合,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意识。

4.1 更加注重特色小镇内涵提升

培育特色小镇的竞争性“内核”。在产业定位上避免一哄而上,防止为追求高速度和高效率而盲目扩大投资规模,需要打造适合自身环境的、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目标。进一步明确以云制造研发服务业和智能装备制造业为核心,以生产方式转变为主攻方向,强化试点企业培育,将云制造小镇建设成为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和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标杆。政府需要明确产业定位,确定发展主攻方向,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产业,加大产业之间的融合,拓展产业链,培育产业集聚群,开发高端产品,推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改进传统产业,不断创新,提升小镇层次。加强软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挖掘文化特色,推进特色小镇的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的相融发展。

4.2 注重有效投资

在市场化过程,云制造小镇要避免企业积极性不高、市场投资不足的现实困境。由此,政府要进行广泛宣传,吸引国内外竞争力强、影响大的网络创新和智能企业入驻投资。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构建点面结合的网络式空间集聚业态。优化企业投资环境,成立专项的云制造发展基金,拓宽资金渠道。重视项目培训指导,提高专业化程度和人才智能保障。

4.3 注重改革创新

创新不仅是主体的思维创新,还包括技术、体制的全面改进。特色小镇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发展的过程,而改革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问题。因此,政府需要创新意识,善于引导市场和激发市场动力,形成独特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而不是违背市场规律,越俎代庖。市场主体要适时更新观念,加强市场意识,改进和优化自身的经营方式、运作渠道和管理制度等。技术创新主体表现为致力引进和培育云制造科技为主的特色小镇所必要新产业、新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才引起和激励措施。体制创新在于谨防传统发展的路径依赖,推动制度创新,打破制度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4 优化考评体系

有学者认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的评估体系主要体现于产业维度、功能维度、形态维度和制度维度等四个方面[14]。特色小镇建设不是过去高投资、低产出或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应体现了人类发展历史进步性和优替性。考评体系不是“新瓶装旧酒”的艺术,而是绿色、智能、创新、共享和协同的多目标要求。“绿色”是不仅仅要求企业采用新兴的生产力方式,不能以破坏环境和人类的身体健康为代价获得一时的发展,而保持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协调。“智能”是云制造小镇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依靠智能型技术产品引领市场发展,并打造和培育小镇发展的职能内涵和人文气息。“创新”是指云制造产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抢占科技前沿,在国内乃至全球,具有竞争性。“共享”是云制造企业之间所构建的产业链条和网络式生存环境,也包括各参与主体,如政府、企业、工人、居民等都能够从特色小镇发展中获得收益,形成人、物、自然相互融合的良好环境。“协同”即云制造过程中,各主体之间在资源配置、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减少内耗和冲突,保持主体目标一致、过程互补、结果公益,发挥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效能。

猜你喜欢
小镇特色建设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