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联合炎性标志物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8-02-06 01:51朱圆圆周玉琼董正森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颈动脉冠脉标志物

刘 贞 邱 语 车 珊 朱圆圆 周玉琼 董正森 陈 然 胡 培

糖尿病(DM)患者发生冠心病(CHD)的风险是非DM患者的2~4倍[1]。冠脉DSA被认为是诊断CHD的金标准,但近年来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其诊断冠脉病变的准确率大大提高,且无创、简便、经济。本次研究利用颈动脉超声结合炎性标志物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为预测急性冠脉事件风险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医院收治并经DSA确诊为CHD且年龄均大于60岁的患者17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T2DM),分为CHD合并T2DM组72例为研究组,单纯CHD患者98例,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1±4.15岁;对照组中,男性53例,女性45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9±4.21岁。

1.2 纳入标准 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9月医院收治并经DSA确诊为CHD且年龄均大于60岁的患者,再根据T2DM诊断标准,分别纳入单纯CHD组及CHD合并T2DM组。

1.3 排除标准 甲状腺疾病、严重电解质紊乱、恶性肿瘤、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感染及风湿、类风湿、心肌炎、心内膜炎、近期发生外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碘造影剂过敏者。

1.4 基本资料收集 收集170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症状、既往史、过敏史等相关资料。入院后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计算出体重指数(BMI)。

1.5 实验室检查 患者清晨空腹状态采肘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患者包含空腹、早餐后2小时、中餐前、中餐后2小时、晚餐前、晚餐后2小时以及睡前的7次血糖值,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CRP)、血浆黏附分子(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白细胞介素(IL-6)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

1.6 颈动脉超声检查 采用GE 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MHz。受检者取平卧位,测量颈总动脉窦部内-中膜厚度(IMT)值,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同时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的位置、数量及性质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FPG及MAG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血压,TC,TG,LDL-C,HDL-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炎性标志物的测定 两组CRP两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6,VCAM1,MMP-9,Hcy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DSA结果与颈动脉IMT及斑块构成比的关系 单纯CHD组与CHD合并DM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支与多支病变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表2 两组血炎性标志物的比较

表3 DSA结果与颈动脉IMT及斑块构成比的关系

注:单纯CHD组与CHD合并T2DM组比较,*P<0.05;与单支病变组比较,#P<0.05。

3.讨论

冠心病(CHD)是动脉粥样硬化(AS)损害靶器官的最常见类型,AS主要反映的是动脉内膜疾病,特点为斑块的形成。尽早对CHD危险人群或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做详细的筛查,比治疗与控制病情更为重要[2],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发病率及死亡率。

国内外多位学者研究表明糖尿病是CHD的危险因素,原因在于长期的高糖毒性易损害血管内皮功能,而内皮功能障碍就是AS的早期改变,且受高胰岛素血症的影响,动脉平滑肌细胞因增生并从中层向内层迁移,进而导致AS形成[3]。本次研究发现CHD合并DM组IL-6,VCAM1,MMP-9,Hcy指标明显高于单纯CHD组(P<0.05),这说明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因炎性反应导致冠脉血管的病变。所以,作为老年DM患者更应该及时检查炎性标志物, 及早干预危险群体以防治疾

病。本研究结果表明,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IMT厚度与斑块的数目均明显高于单支冠脉病变的患者(P<0.05),这说明颈动脉IMT值和斑块数目的增加与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显著相关,因此超声监测IMT对研究CHD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示:有糖尿病史的CHD患者IMT厚度与斑块的数目均明显高于单纯CHD患者(P<0.05),这与国外Kablak-ziembicka等[4]的研究报道一致,进一步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一致性。而糖尿病逐渐成为引起颈动脉及其他外周血管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合理降糖、降脂可避免内皮功能受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减少冠心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CHD合并T2DM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比单纯CHD患者更为明显,而颈动脉超声能准确测量IMT值和斑块数目,以衡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且炎性标志物可以很好评价易损斑块的情况,两者结合可以较全面评估老年DM患者发生CHD的风险,也可用于临床疗效的评价与预后的评估。

1 李占全.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 O’LEARY DH,POLAK JF,KRONMAL RA,et al.Distribution and correlates of sonographically detected carotid artery disease in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The CHS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J].Stroke,1992,23(12): 1752-1760.DOI:10.1161/01.str.23.12.1752.

3 高明杰,华扬,贾凌云.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颈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超声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10):1691-1698.

4 Kablak-ziembicka A,Przewlocki T,Stepien E,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ytokines,atherosclerosis extent and a two year cardiovascular risk in patients with rteriosclerosis【J】. Kardiol Pol J,2011,69(10) : 1024-1031.

猜你喜欢
颈动脉冠脉标志物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