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的临床研究

2018-02-06 01:51郑跃辉张海鸽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益气汤癌性气虚

郑跃辉 张海鸽

癌性发热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之一,是指恶性肿瘤患者在排除感染因素外,发生的非感染性发热[1]。现代医学认为癌性发热与恶性肿瘤生长导致的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有关,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增殖产生的内源性致热源所致[2]。现阶段,我国临床多通过西药控制患者体温。祖国传统医学中早有关于癌性发热的描述,并将其划分在“内伤发热”的范畴。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学者对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探讨[3]。本研究应用补中益气汤对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患者实施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现对研究内容及结果进行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74例癌性发热患者参与本次研究。纳入标准:①成年患者;②KPS评分≥50分;③预计生存期超过半年;④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疾病;②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应用抽签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3.09±4.46岁。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53.15±4.28岁。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组间样本随机统计,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P>0.05)。本研究在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服用吲哚美辛(国药准字H1302059;生产单位:张家口云峰药业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25mg)和物理降温。吲哚美辛每次25mg,每日3次,连用10日为1个疗程。

1.2.2 试验组:给予试验组患者补中益气汤治疗,药物基本组成:黄芪60g,生晒参30g,当归20g,白术15g,陈皮15g,柴胡15g,升麻10g,生姜10g,生甘草10g,大枣5g。用药方法:清水煎煮,每日1剂,连续用药1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用药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退热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KP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退热效果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4]制定癌性发热退热效果评价标准,分为正常、平稳和无效三级评价。①正常:用药1周内,体温恢复正常,停药3天内体温未再次升高;②平稳:用药1周内,体温下降0.5~1.5℃,但未达到正常,停药3天内体温平稳;③无效:用药1周,体温下降不足0.5℃或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退出研究队列。退热总有效率=正常(%)+平稳(%)。(2)KPS评分标准[5]:该评分标准用于评估测试者的健康状况,评分范围为0~100分,0分为死亡,100分为正常,评分越高表示测试者越能忍受治疗给身体带来的副作用,健康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 19.0,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样本差异,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样本差异,P<0.05为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准。

2.结果

2.1 平均退热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为0.53±0.11小时,对照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0.56±0.09小时,两组指标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t=0.944,P=0.351)。

2.2 退热效果比较 试验组的退热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退热总有效率比较[n(%)]

注:χ2=4.163,P=0.041。

2.3 治疗前后的KP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KPS评分比较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KR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KPS评分比较(分)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注:χ2=3.945;P=0.047。

3.讨论

查阅资料发现,历代中医学者对癌性发热的研究较多,也不乏一些经验方剂,如大柴胡汤、加味柴胡汤等,均具有良好疗效。癌症患者以气虚血虚为本,故气虚血亏为癌热常见证型[6]。关于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的病机,早在《脾胃论》中就有论述,具体为:“脾胃病始得之,气高而喘,身热而烦”。《素问·调经论》中描述为:“有劳所倦,行气衰少……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约内热”。总而言之,气虚血亏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复杂,但不外于人体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加之以外邪乘虚而入,可见虚症、实证和虚实夹杂之症,治疗上应以益气补血为原则。

补中益气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为中医补益剂。药物组成包括黄芪、生晒参、当归、白术、陈皮、柴胡、升麻、生姜、生甘草、大枣。近年来,已有研究学者应用该方剂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症。如刘凯[7]等的研究,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胃癌术后气虚血瘀证,结果显示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好,营养状况明显改善。附舰[8]等的研究应用补中益气汤对癌性发热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服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的66.7%。本研究对该方剂治疗

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的平均退热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患者的退热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治疗后的KPS评分较对照组高,与附舰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分析本研究得到上述研究结果的原因为:方中黄芪为君药,入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白术、甘草健脾胃之气,与黄芪配伍,可加强补中益气的功效;当归、陈皮为佐药,当归有补血之功,陈皮既燥湿和胃,又能助升青阳之气;柴胡、升麻配伍升阳举焰,为使药。全方诸药合用,补益升清、解热,符合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原则,且全方用药严谨,药性互补,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血亏型癌性发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1 闫京涛,李竹生,范宏宇.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临床研究,2016,8(4):47-49.

2 张辉,吴昊,田纪凤,等.大柴胡汤“辨病”治疗消化道肿瘤癌性发热的经验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2):369-371.

3 朱兆承,宗登伟.加味小柴胡汤联合新癀片治疗原发性肝癌癌性发热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7):749-750.

4 李杰,林洪生.《中药新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修订过程及解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6,25(16):1833-1837.

5 李敬国,张明军,李娜,等.两种生活质量评分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的可行性[J].山东医药,2011,51(13):33-34.

6 贾伟琳.癌性发热辨治举隅[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3):82-83.

7 刘凯,王本军,马恒,等.补中益气汤对胃癌术后气虚血瘀证胃肠功能恢复和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24):152-156.

8 附舰,单宇鹏,闵婕,等.补中益气汤治疗癌性发热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11):1503-1504.

猜你喜欢
益气汤癌性气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中药外敷治疗癌性腹水的用药规律研究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磁共振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筛查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