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结肠癌患者晚期癌痛干预中的效果

2018-02-06 01:51胡霜凝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癌痛结肠癌我院

胡霜凝 赵 焕

结肠癌在北美和西欧等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可达(35~50)/10万,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病亡率占第3位[1]。近些年此病的发病率在国内也逐渐增加,对于早期发现病情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上通常采取手术治疗,而对于没有发现病情或早期治疗失败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癌转移将是无法阻挡的,癌痛开始日夜折磨患者,不仅患者自身痛苦,也让患者家属及亲人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折磨与经济压力。为此我院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的癌痛进行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住院治疗的结肠癌晚期患者8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0.2±8.1岁;试验组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48.5±9.6岁;所有患者都有明显的癌痛,且意识清楚,可将自身的感受与意愿清楚表达,将痛觉过敏、严重外伤和心理应激障碍的患者排除。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都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方案参考《NCCN临床实践指南:结肠癌》所制定的方案,联合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实行抗癌痛治疗[2]。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护理,对患者的癌痛干预重点优化,所采用的措施如下:①认知干预:将现代人文理念与中医学理念相结合,对患者疼痛观与生死观实行干预,按照其自身的文化理念、家庭和社会背景由表及里地施行疼痛观与生死观的干预和引导。让患者对死亡逐渐正确认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癌症疼痛,在剧烈疼痛时主动寻求帮助,让内心的压力得以缓解。②治疗和护理疼痛:应用中医止痛护理干预方案对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方案做优化调整,主要使用抚触、推拿和按压穴位等方法将患者激烈疼痛时的注意力转移,让其压力得到疏解;再结合艾灸,让患者平卧,对双侧足三里、双内关和中脘,在离皮肤1.5cm处进行每天1次艾灸,先灸足三里、再内关、最后中脘,每个穴位来回灸5分钟,灸完成对每个穴位轻揉按摩1分钟,在艾灸时应以患者感觉局部温热但无痛感,且灸处局部肤色呈红晕为宜;此外再采取针刺止痛方法协助止痛治疗,从而使药物止痛的治疗效果得以提升[3];③心理护理:引导患者放松心情,学会积极倾诉,在癌痛时注意力转移,防止负面情绪积压[4]。采取阳性强化法对药品止痛与中医止痛的效果进行渲染、强化,对患者进行正性的心理暗示,唤起患者积极的心理效应。

1.3 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住院的第5天、10天、15天VAS评分结果进行比较;运用汉密尔顿的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及生活质量表(QLQ-C30)对患者出入院时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

2.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第5天、10天、15天VAS的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组间比较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在HAMA、HAMD的评分结果比较中,出院时也比入院时明显下降,但试验组下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两组患者出院时QLQ-C30评价结果也是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QLQ-C30评价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出入院HAMA、HAMD评分结果比较

3.讨论

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即是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一个构成部分,中医治疗与护理在发展上是密切结合的,在过去中医师肩负着医师和护士的双重岗位,故中医治疗与护理方案存在较为模糊的分界,让治疗和护理方法纵横发展成为了中医学的重要特点[5]。为使中医护理与现代医学共同发展,中医护理学成为了独立的学科发展,并为临床医学护理带来了理想的成效。

晚期结肠癌的癌痛问题对治疗的整体疗效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都造成了严重影响,通常单纯的应用止痛药物治疗,都普遍存在随着患者的疼痛加剧药物用量跟着随之而加,还存在不良反应发生较多等弊端[6],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为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我院在采用常规药物对患者进行癌痛控制时,结合了中医护理原理与方案将常规的护理方式实行了优化调整,联合疼痛护理措施,在认知情况上对患者实行了干预,使对患者疼痛的护理更具专业性和规范性[7],与此同时对执行力度进行了强化,对患者的心理应激也进行了充分的干预,最终使患者的癌痛症状得以缓解,生存质量得到提升。

此次我院在对结肠癌晚期患者癌痛干预的护理上,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理念,使用抚触、推拿、按压穴位、艾灸等方法,最大程度降低了患者疼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组患者在住院治疗的第5天、10天、15天VAS评分结果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AMA与HAMD评分在出院时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患者出院时的QLQ-C30总体情况评价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通过上述的结果,可以充分说明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使晚期结肠癌癌痛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下降[8],使生存质量得到提升,值得广泛推广运用于临床上。

1 陆金英.高龄结肠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5):890-892.

2 樊倩红,黎苏梅.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1):1692-1693.

3 陆金英.结肠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7):592-594.

4 毕艳欣.癌性疼痛的中医情志护理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11:16-18.

5 徐广春.结肠癌患者术后化疗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16):187-187.

6 王志茹,胡志会,刘艳芳,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结肠癌围术期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212.

7 崔晓军,岳园园,井瑶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131-132.

8 陈静.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49):75-75.

猜你喜欢
癌痛结肠癌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