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2018-02-06 17:55李乃兵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2期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老年

李乃兵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80例)与采取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80例)对患者的各项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影响。结果 经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疗效对比方面,观察组为98.75%,对照组为91.2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6.25%,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可达到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2..02

随着我国社会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大,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当前临床上在治疗此病时多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可起到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1]。但同时需注意到老年人大多同时会合并有多种疾病情况,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经常面临着较高的手术风险,因此选取适当的手术治疗方式便显得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就探讨了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療效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所选取的资料来源均为我院在2014年1月 ~2017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共160例,将患者依据所采取的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1.5±8.4)岁;发病时间37~85 h,平均发病时间(60.4±13.2)h。对照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2.3±8.2)岁;发病时间36~87 h,平均发病时间(60.9±12.9)h。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性资料对比方面两组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可展开组间对比分析(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均置入胃管,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体位取头高脚低左侧卧位。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于文氏孔置入腹腔负压引流管,方便术后观察并发症并采取妥善处理措施,术后1~2 d拔管,给予患者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组:建立气腹,压力约为1.5 kPa左右,选用10 mm戳孔与5 mm戳孔各2个,置入腹腔镜后探查各脏器组织,将粘连部位予以分离。针对胆囊水肿症状明显,夹持难度大的患者,首先采取减压吸引;利用钛夹夹闭胆囊管与动脉组织,切除后由剑突下孔部位取出。术后处理方式与对照组一致。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经临床治疗后各项不良症状表现均完全消失,且在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情况;显效:经临床治疗后各项不良症状表现基本消失,且在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情况;有效:经临床治疗后各项不良症状表现有所改善,术后有轻微并发症情况;无效:经临床治疗后各项不良症状未有任何好转几项,且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情况。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手术情况。②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所发生的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胆漏、切口愈合不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在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后,其中观察组治愈53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5%;对照组治愈44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共出现了5例并发症患者,其中腹腔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胆漏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共出现了13例并发症患者,其中腹腔感染5例,肺部感染2例,胆漏5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5%。对比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89,P<0.05)。

3 讨 论

急性胆囊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据有关统计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的急性胆囊炎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升高的发展趋势,且多以老年患者群体为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其严重的不利影响,且甚至危急患者的生命安全[2]。

随着目前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手术操作水平的提高,当前绝大部分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均可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且其临床疗效经过大量的实践检验表明是十分可靠的。尤其是在患者发病的早期阶段,有着十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同时也应当注意到若干患者同时合并有胆囊癌、心肺疾病、胆管炎等其他严重病症情况时应禁止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手术时机的把握上,有研究人员指出在患者发病后的72 h内采取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3]。一旦超过这一时间限制患者体内的胆管结石与胆囊颈将会发生嵌顿或出现脓液积聚情况,且同时还会伴随出现有温度升高现象,通过进行B超检查若发现胆囊外廓不清晰,则应当优先选用保守治疗方法,在等到患者的炎症表现被有效控制3个月后,再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本组研究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患者,手术时间均在72 h内,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均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可达到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且具有创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势特点,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德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4,21(13):1637-1638.

[2] 周大伟,陈 昊.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4,6(27):3248-3251.

[3] 王小军,陈大伟,费哲为,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3):236-239.

本文编辑:刘帅帅endprint

猜你喜欢
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老年
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结合视嗅觉刺激的优质护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康复的影响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浅析腹腔镜治疗用于小儿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