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评价

2018-02-06 19:53张晖王银芝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2期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氨氯地平缬沙坦

张晖+王银芝

【摘要】目的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评价。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患者(老年高血压),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7日~2016年3月8日,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5例,分别采用氨氯地平(对照组)以及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NO为(0.25±0.14)mmol/L,ET-1为(2.97±3.15)pg/L,日常生活评分为(79.57±6.18)分,收缩压为(126.39±5.21)mmHg,舒张压为(83.25±4.74)mmHg;对照组治疗后NO为(0.12±0.07)mmol/L,ET-1为(1.17±3.27)pg/L,日常生活评分为(57.64±6.23)分,收缩压为(143.51±5.47)mmHg,舒张压为(96.34±4.19)mmHg;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缬沙坦;氨氯地平;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2..02

老年高血压是目前临床的常见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而升高,已成为目前威胁我国人口总体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1]。患者以血压持续偏高为主要临床症状,也会伴随头晕、颈项板紧等情况,如不及时治疗,将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缬沙坦与氨氯地平都是临床的常用药物,为了研究两药联合的具体疗效,我院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治疗,详情报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患者(老年高血压),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7日~2016年3月8日,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对研究药物过敏者以及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者。

对照组45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最高年龄以及最低年龄分别为81岁、63岁,平均年龄为(71.59±5.54)岁,最长病程以及最短病程分别为15年、4年,平均病程为(8.31±2.39)年。

观察组4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最高年龄以及最低年龄分别为80岁、62岁,平均年龄为(70.93±5.48)岁,最长病程以及最短病程分别为16年、5年,平均病程为(8.49±2.63)年。

两组患者男女之比、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大于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氨氯地平(国药准字H20073989)进行治疗,1天1次,1次5 mg,连续治疗8周。

观察组:在上组基础上加用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缬沙坦(国药准字H20050508)进行治疗,1天1次,1次80 mg,连续治疗8周。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临床血压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管内皮功能。

观察组患者45例,治疗前NO为(0.10±0.06)mmol/L,ET-1为(8.65±3.17)pg/L;治疗后NO为(0.25±0.14)mmol/L,ET-1为(2.97±3.15)pg/L。

对照组患者45例,治疗前NO为(0.11±0.05)mmol/L,ET-1为(8.63±3.23)pg/L;治疗后NO为(0.12±0.07)mmol/L,ET-1为(1.17±3.27)pg/L。

兩组患者治疗前NO对比T值为0.8589,P值为0.3927;两组患者治疗前ET-1对比T值为0.0296,P值为0.9764。

两组患者治疗后NO对比T值为5.5714,P值为0.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ET-1对比T值为2.6594,P值为0.0093。

2.2 日常生活能力。

观察组患者45例,治疗前日常生活评分为(49.63± 8.59)分,治疗后日常生活评分为(79.57±6.18)分。

对照组患者45例,治疗前日常生活评分为(48.73± 9.33)分,治疗后日常生活评分为(57.64±6.23)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评分对比T值为0.4761,P值为0.6352;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评分对比T值为16.7643,P值为0.0001。

2.3 血压情况。

观察组患者45例,治疗前收缩压为(155.67±4.89) mmHg,舒张压为(96.68±3.19)mmHg;治疗后收缩压为(126.39± 5.21)mmHg,舒张压为(83.25±4.74)mmHg。

对照组患者45例,治疗前收缩压为(155.53±4.71) mmHg,舒张压为(96.17±3.26)mmHg;治疗后收缩压为(143.51±5.47)mmHg,舒张压为(96.34±4.19)mmHg。

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对比T值为0.1383,P值为0.8903;两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对比T值为0.7501,P值为0.4552。

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对比T值为15.2029,P值为0.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对比T值为13.8799,P值为0.0001。

3 讨 论

高血压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若患者长期处于血压偏高状态,会对其肝肾脏造成一定损伤,并引发其他并发症,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不仅威胁患者身体健康,还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都带来不小的影响[2]。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滞剂,能选择性得到发挥降压作用,有效预防了感受器敏感度的增加。而氨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能够通过阻滞钙离子进入患者心肌与平滑肌,来起到降低外周血管压力与阻力的作用[3]。两药联合,具有良好的协同性,起到了双重治疗的作用。根据结果可以得知,观察组治疗后NO为(0.25±0.14)mmol/L,ET-1为(2.97±3.15)pg/L,日常生活评分为(79.57±6.18)分,收缩压为(126.39±5.21)mmHg,舒张压为(83.25± 4.74)mmHg;对照组治疗后NO为(0.12±0.07)mmol/L,ET-1为(1.17±3.27)pg/L,日常生活评分为(57.64± 6.23)分,收缩压为(143.51±5.47)mmHg,舒张压为(96.34±4.19)mmHg;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

综上所诉,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秋平.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IL-1和TNF-α水平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6,14(8):121-122.

[2] 卫 娜,尚 亮,杨小丽.缬沙坦氨氯地平对老年高危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17,32(5):656-659.

[3] 陆云海,黄成兰,张卫琴.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BPV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12):1497-1500.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

猜你喜欢
血管内皮功能氨氯地平缬沙坦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非杓性高血压宜选用左旋氨氯地平
高血压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联合应用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