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018-02-06 21:14张宏梅崔佰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2期

张宏梅+崔佰吉

【摘要】中药色谱指纹图谱,为中药质量检验的常用技术。本文阐述了中药质量的控制的内容,并对色谱指纹图谱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基于此,重点从药物成分检验、药物有效性判定以及安全性评价3个角度入手,阐述了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以期能够为中药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提供保证。

【关键词】色谱指纹图谱;中药质量控制;肝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中圖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2..02

中药医学为祖国医学的起源,是传统医学中的华丽瑰宝。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条件的改变,各类疾病的发病率显著提升,中药的应用率明显提高。如何确保中药的质量达标,成为了医疗卫生领域关注的主要问题。色谱指纹图谱为中药质量检验及控制的主要方法,对其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对中药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1 色谱指纹图谱

色谱指纹图谱,为色谱鉴别方法的一种,功能在于鉴别药物的真伪、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及各成分的稳定性[1]。目前,色谱指纹图谱已被广泛应用到了中药质量的检验过程中,且体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传统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以测定药物的单一组分为主,质量控制效果欠佳。将色谱指纹图谱代替常规的单一组分检验,应用到中药质量控制中,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 中药质量控制标准

中药质量控制的内容,以成分控制、有效性检验及安全性评价为主。具体如下[2]:(1)成分控制:中药配置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成分比例,以确保质量达标。部分中药厂家,为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往往采用“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等方法制造药物,由此导致的中药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2)有效性检验:中药的有效性与之化学成分有关,对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重复获取及检验,通过定量以及定性分析的方法,得到各有效成分的比例,是判断中药质量是否达标的主要方法。(3)安全性评价:决定中药安全性的指标,主要包括中药所含的内源性物质与外源性物质2种。内源性物质来自于药物本身,如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等。外源性物质来自于药物外部,多于药物制造时产生,如重金属等。检验中药的内源性及外源性毒性物质的含量,是评估中药安全性的主要途径。

3 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3.1 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成分检验中的应用

中药成分检验的常规方法,以性状及显微鉴别为主。同名异物的药物,单独依靠名称鉴别,难以分辨其真伪。鉴于不同药物的性状及显微结构不同,通过对比药物性状及显微鉴别结果的方法,能够判断出药物成分的真伪。但中药中,部分药物的成分极其相似(如西洋参与人参)。因此单纯采用上述方法鉴别,准确率往往较低,容易对中药的质量造成影响。

将薄层色谱指纹图谱,代替性状与显微鉴定,应用到中药成分真伪的检验中,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薄层色谱指纹图谱,要求将荧光成像与扫描技术联合,采用扫描技术扫描药物数据,使之形成轮廓图谱,进而对药物的成分进行对比与分析,以达到评估药物质量的目的。有学者采用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对葛根及甘葛藤的根部成像进行了对比。通过对薄层色谱指纹图谱荧光成像结果的观察发现,葛根与甘葛藤中葛根素的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证实了将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应用到中药成分鉴别,以及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显著价值。

3.2 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有效性检验中的应用

中药有效性检验的常规方法,以化学指纹图谱检验为主。该方法要求通过对药物成分峰面积与峰高的对比,确定个成分的相对含量,以判断符合药物质量的控制标准。采用上述方法检验,虽可鉴别出部分化学成分的含量,但对药效相关成分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控制中药质量方面,效果欠佳。

药物进入机体后,均会经历代谢的过程。未经代谢、遗留并在机体内释放的成分,多为原型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考虑该特点,将代谢指纹图谱应用到中药成分的检验中,可行性较高。有学者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以丹参注射液作为样本,对比了常规化学指纹图谱与代谢指纹图谱在检验药物有效成分方面的价值。研究结论表明,采用代谢指纹图谱检验,各成分的检出率更高。证实了该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

3.3 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色谱指纹图谱是目前医疗卫生领域用于评价中药安全性的主要技术之一。以肝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为例,该成分在多种中药中显著存在。该生物碱的毒性,主要来源于结构中1、2位的双键不饱和necine酯。将色谱指纹图谱应用到肝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毒性检验中,可发现,不同结构的生物碱,均包括共同的碎片离子,分别为m/z138以及m/z120。判断两者为肝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毒性的主要来源。可见,将色谱指纹图谱应用到中药安全性评价中,毒性成分的检出效果较好,应用价值显著。

4 结 论

综上,目前临床所应用的中药质量检验方法,以化学图谱检验及性状与显微检验为主,对中药质量的控制不利。如将上述药物应用到患者疾病的治疗中,有效率及安全性通常较低。在未来,应将色谱指纹图谱推广应用到中药的成分鉴别、有效性检验及安全性评价中,以为中药质量的提升提供保证,为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的提高奠定基础。这是未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于 雪,辛莹娟,蒋 绪.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现代盐化工,2016,43(03):43-44.

[2] 孙 麒,王国华.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金银花质量控制中的价值研究[J].四川中医,2015,33(02):95-97.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