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与化解策略

2018-02-07 04:44
中国民政 2018年24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志愿居民

现代社区社会组织最早出现于英美等西方国家19世纪后期积极推动的社区睦邻运动。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的分化和公众需求的日益复杂多元,社区社会组织开始在我国生根萌芽。近年来,我国的社区社会组织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在基层社会治理,尤其是社区服务中发挥了愈发重要的作用。然而,相较于数量上的快速增长,社区社会组织依然在专业化水平、社会认可度、资金来源、服务对象、功能的均衡发挥等方面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质量”的提升依然任重道远。

一、社区社会组织面临的普遍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对于社区社会组织而言,专业化水平不但直接影响其服务的能力和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发展前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社区社会组织目前普遍专业化水平不高,并集中反映为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人员流动性较大等三个主要方面。总体来看,制约社区社会组织提升专业化水平的因素主要分为内外两个层面:内部层面,社区社会组织普遍对政府过度依赖,缺少市场竞争意识,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内部动力不足;外部层面,由于活动范围有限,很难引起较大范围的关注,从而导致社区社会组织通常难以吸引街域以外的专业资源。虽然很多社区社会组织也比较注重与街域外的专业社会组织展开合作与资源对接,但却普遍苦于缺乏有效的渠道和平台,实际运行中主要依靠一些私人社会关系,效果并不理想。

(二)资金来源单一且不稳定。一般而言,社区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资助或项目资金;二是募捐收入;三是会费和其他经营性收入。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对社会组织接受企业或个人捐款的限制十分严格,多数社区社会组织基本不具备受捐资格,再加上自身经营性收入十分有限,因此资金的来源十分单一,且不稳定。上述状况又会造成社区社会组织的活动开展率较低,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居民参与热情逐渐降低也就在所难免。

(三)社会认同和参与不高。如何提升居民的认同和参与,是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现实中,很多公众却对社区社会组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和不关注。究其原因,一是社区社会组织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导致居民对其活动的参与度较低,乃至于不知情和不信任。此外,由于很多社区社会组织主要发端于居民的志愿服务,参与者主要以社工、社区退休党员、老年人、未就业人员为主,年轻人、具有专业技能的居民参与度较低。

(四)服务对象有限、代表性不足。普遍来看,现阶段社区社会组织主要的功能定位是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查遗补缺”,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社区服务。然而,改革开放,特别是“房改”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类型的日益异质化,不同类型居民群体的服务需求差异化愈发明显,但目前很多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对象还是主要集中于老年人,尤其是贫困老年居民,具体的服务和活动类型也主要是一些文娱活动,一定程度上难以避免地陷入了“吹拉弹唱”的老旧套路。

(五)组织功能的非均衡发挥问题。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社会管理是社区社会组织具有的两大基本功能。从实践来看,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基本途径是参与社区服务的供给,助推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多数未能参与到基层社会管理之中。这种局面的出现,一方面与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草根性”、缺乏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其缺乏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合法性有关,即基层政府普遍将其定位为政府的服务助手。实际上,社区社会组织扎根社区,成员多属于社区公共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在诸如调节和预防社区矛盾纠纷、加强基层政府与居民的沟通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六)部分基层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过度引导和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当然离不开基层政府的积极引导与扶持,但如果对其过度“引导与扶持”,就可能损害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现实中不乏一些表面上看组织良好、发展有序的社区社会组织,一旦离开基层政府的扶持,很快就显现出无法自立的“巨婴”本质,更像是一个个的小型兴趣俱乐部,基本不具备自我成长的可能性。

二、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导向

(一)外部层面:强化政府责任、积极鼓励和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具体来看,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切实“降低准入门槛、积极扶持发展、增强服务功能”,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再者,为了夯实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经济基础,政府应适时增加对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投入,鼓励社会资助社区社会组织,鼓励社会捐赠。其次,还应优化政府购买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的制度架构,积极推广“公益创投”等模式,改变当前碎片化投入、缺乏长期规划的购买服务体系。

(二)内部层面:优化社区社会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其一,考虑到社区社会组织的“草根性”和“志愿性”,应加强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强化和提升培训机制,增进组织人员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满足感。二是要加强公信力建设。诚信是社区社会组织立足、发展的根本。公益形象摧毁容易建设难,一旦因发生失范现象而丧失公信力,往往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和很长的时间才可能恢复。诚信缺失的根源是诚信意识的缺失,因此社区社会组织应把树立诚信意识作为组织及组织成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将维护自身良好的公益形象的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三是要增加运营的透明度。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根本上有赖于社会和公众的支持,而要得到社会和公众的支持,尽可能多地筹集资金、汇聚资源,离不开较高的社会公信度。因此,社区社会组织及时披露组织的目标,让更多的公众了解社区组织,有利于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扩大资金募集来源。

(三)具体的运行机制层面。虽然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根植于社区,但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却不能囿于一隅。从纵向深度来讲,社区社会组织需要继续完善自身内部建设,以更精准的居民需求调研、更广泛的居民民意测评使得社区有限的志愿资源“有的放矢”。同时,不断扩大社会关注度,积极引入社会专业资源,并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小微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的新型发展模式,实现小微企业与社区社会组织双赢态势。

其一,继续助推基层党组织与社区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要切实强化街道(乡镇)党委和社区党组织对社区社会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既要鼓励社区党员担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又要把符合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培养发展为党员,把社区社会组织中的优秀党员吸收到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中。另一方面,强化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等载体的桥梁作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资源、公众需求的有效对接,同时依托社区党建组织网络,实现公众对社会组织的监督与评议。

其二,打造社区治理微触角,激发居民志愿热情。要实现社区社会组织进一步贴合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更精确和及时地感应社区居民的诉求和期盼,就需要从居民需求入手,激发不同群体居民的志愿服务热情,最终实现社区服务精准定位。具体来看,一是要深入调研,通过诸如组织居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定期化、规模化地了解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并配合社区治理中需要居民建言献策、自治共享的内容,使得社区社会组织不再只是居委会上墙的贴牌,而是成为吸纳居民参与、提升自治水平的品牌。二是积极推动“小微企业+社区社会组织”模式。现阶段,大量的小微企业因资金融通有限、知名度较低等原因,亟需一种简洁高效的方式深入消费者心理。小微企业通过承担社会公益责任,以与社区社会组织合作或者直接注册为社会组织的方式,可以较快地了解和拓展客户需求,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同时,社区社会组织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专业技术与资源,实现上述“两新”组织的双赢发展。三是调动居民志愿积极性。根据社区志愿服务的特点,采用诸如时间银行、角色互换等方式实现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时空兑换,盘活社区志愿服务资源,形成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机制。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志愿居民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以社区服务构筑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解析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我志愿……
石器时代的居民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