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和"看得见"

2018-02-07 14:42林鸣
中国质量监管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电子眼生理需求毛巾

文|林鸣

有句话很深刻:“在永远无人会知道真相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最能反映出他的品质。”诚哉斯言。近年来酒店业的兴起,为出门的人们提供了舒适的服务。然而近期这个行业丑闻不断——从五星级酒店到快捷酒店、招待所,员工用擦过马桶的毛巾擦杯子,床单几天都不换等“事迹”不断曝光。就是这条不干净的“毛巾”,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的心。那么,深陷“毛巾门”的酒店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问题就出在“看不见”上。有些“聪明”的商家和从业人员故意忽略产品的内在品质,在消费者看不到的环节,对商品和服务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他们以为,消费者看不到内幕就不知道内情。我们还听到过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农民生产的菜果往往分成两种,一种是自己家吃的,一种是拿到市场上去卖。当消费者听到这种事时,首先是感觉到无奈,然后会产生深深的疑虑和担忧。那么,他们的报复很快就来了:抛弃你的产品,转向别的市场。最直接的例子是国产奶粉。长此以往的话,最终伤害的不仅是产品本身,也不止是这个品牌,而是整个市场都要付出惨重代价。因此,无论是种粮食的还是制造产品的,只有在那些“看不见”的生产环节中,以匠人之心和对“上帝”的敬畏之心,努力做出让消费者更放心的产品,才能获得市场的一席之地。

有的管理专家指出,“酒店毛巾事件”是对员工监督不力的缘故。有人干脆说,在工作场合应多多安装“电子眼”。然而,在一家企业里,无论采取多么严格的管理条例,无论在工作场所安装多少摄像头,也不可能完整“监视”到员工的一举一动。从披露的一些质量事件看,流水线工人朝饼干上打喷嚏,快餐店员工用脏手抓食品,都说明总会藏有死角。这些虽属个人行为,每当发生这类问题时,负责人都会一脸无辜:我已经尽心了,总不能对员工实施24小时“人盯人”战术吧?是的,即便是一名管理人员监督一名员工,也保不定不出质量问题。

通常,在公开的工作场所,员工的表现总是尽职出色,这是因为有目共睹。而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才能真正彰显“看不见的品质”。这需要员工本人拥有极大的责任感和自制力,因而更加显出这一品质的宝贵。当然,确有极个别素质差的员工,总以为“看不见的地方”很安全,做任何事情都能遮人耳目,最终给自己惹出大麻烦。报载,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一名顾客称冰茶不够甜,将两杯冰茶退回后,由服务员再给杯子注入冰茶。由于冰茶仍不够甜,顾客打开杯盖准备加糖时,赫然发现茶水中有口痰。这一事件导致这名服务员被捕,并被控“恶意污染食物”的罪名。这件事说明,即便是没有“电子眼”,一个人也应本本份份,诚诚恳恳,拿出为“家人”做晚饭的认真劲儿——而为家人服务,而用不着别人“监督”。

那么,如何能够让员工拥有“看不见的品质”,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呢?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首先,生理需求的级别最低。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接下来是社交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进而产生激励作用。然后是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承认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得到的。最高一层是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强调自我实现的管理者,会在设计工作时考虑运用适应复杂情况的策略,会给身怀绝技的人委派特别任务以施展才华,或者在设计工作程序和制定执行计划时为员工群体留有余地。一般地说,当企业满足了员工这五个需求之后,员工才会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为消费者造出高质量产品——如果企业和员工都能达到这个思想境界,“电子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人在做,天在看——这个“天”就是消费大众的眼睛,和你自己的良知。

猜你喜欢
电子眼生理需求毛巾
高原建筑工人生理需求的特征分析
同一条毛巾
睡着了还能到处走动
推理:大毛巾,小毛巾
交警的幽默提醒
90后李永乾:研发“盲人电子眼”
吃货们的世界
规范“电子眼执法”的思考
北京通州300个新电子眼启用
洗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