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企参军”助力军民融合

2018-02-07 22:16王晋
浙江经济 2018年6期
关键词:军品参军军工

□王晋

加快破解“民企参军”困境,需破解思维掣肘,加强供需对接,营造公平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正式作为国家七大战略之一,标志着军民融合发展迈入了新时代。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企业数量多、实力强、活力大、“参军”意愿强烈,但“民企参军”仍存在“玻璃门”“旋转门”等困局,须采取有效措施来破解。

当前,浙江省民营企业参与军品配套主要集中在基础零部件加工领域,多数为通用货架产品,以生产元器件、零部件为主,在武器装备重要分系统、高端成套设备等方面缺乏市场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从思维观念上看:一是民营企业保密意识难以获得信任。军品的研发生产关系国家安全,能否做好保密工作,是军方评价装备及其零部件承包商的重要因素。军方代表固有观念认为,与传统军工企业相比,民营企业保密意识不够强,保密措施也有待加强。二是民营企业产品质量难以得到认可。军方对产品的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要求很高,而对成本控制要求相对较低,而民营企业受市场利益驱动,生产产品时正好相反,这使得军方在思想观念上对民营企业的优势技术产品信任度不高。三是对民营企业生存周期存在顾虑。许多军方采购的装备物资时间跨度较大,其维护保障也离不开原研制生产企业的密切配合,部分军方代表认为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稳定性不强,无法形成长期合作的互利格局。

从信息对接上看:一方面,对接渠道较缺乏。目前,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装备采购渠道对民营企业没有建立正式渠道,对企业的先进技术、产品也不能及时了解,只能依赖于私人关系甚至非常规渠道打听需求信息,导致消息获得难、获取成本高。另一方面,政策引导不给力。受到军工行业内部封闭及传统军工集团考核制度的影响,军品采购分配上更倾向于自我配套,且目前政府关于民营企业参与军品采购的相关政策较少,民营企业无法及时有效地掌握军方采购信息。

从竞争环境上看:一是“军工四证”办理难。目前“军工四证”认证繁琐、门槛高、周期长、维护成本高,影响了优秀企业参与军工生产的积极性,导致很多民营优质企业“知难而退”。二是民营企业享受政策优惠难。国有军工集团能享受土地使用、增值税等免税政策,而民营企业生产军品不能直接免税,只能先征后返,但现行军品退税手续繁琐、流程太长。三是民营企业参与军需招标难。军民通用化标准体系的缺失,使得军需招标过多倾向于国有军工集团,民营企业无法以平等身份参与招投标。

下阶段,需从以上三方面求突破,着力破解“民企参军”困境,有力推进军民融合加快发展。

破解“民企参军”思维掣肘。一是军方要打破思维惯性,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善于发现民营企业机制活、勇于创新的优势。二是民营企业应主动作为,积极主动地对接军方代表,展示民营企业强劲的实力。要树立牢固的保密和责任意识,成为军方值得信赖的朋友。

加强“民企参军”供需对接。一是健全军民融合信息发布平台。在落实保密要求的前提下,畅通信息发布渠道,提高装备采购、配套生产科研任务等需求信息发布质量,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平台。二是健全“民参军”服务体系。整合网上科技大市场,构建产品推广、技术转化、资质办理、信息交互等多功能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三是建立优势民营企业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将民营企业产品技术定期向装备采购部门和军工集团推荐,及时将民营企业自身的优势产品技术和生产能力反馈给军方。

营造“民企参军”公平环境。一是加快推进“四证合一”。简化审查程序,在“两证合一”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军工资质统一受理机制。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发挥产业基金引导示范效应,撬动社会资本力量参与其中,缓解民营企业前期研发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优化军需招标环境。推动军民技术标准融合,加快实施“军标体系瘦身”和“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增强国标和军标的相通性和一致性。

猜你喜欢
军品参军军工
军工企业军品单机配套立项风险评价浅析军品
某横向军品项目快速集成研制的创新实践
唐代参军戏未更名原因考
杨参军
民企“参军”需要把握的问题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第四届军品防护与包装发展论坛暨成果展示征文通知(第二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