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2018-02-07 19:52曾嘉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设有效性情境

曾嘉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强调可持续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煉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以此让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可以创设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是指学生不知不懂、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

1.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2.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发展智慧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的,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

3.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的、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

4.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只有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教师更要及时加以点拔指导。

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强烈要求,他们能一连几个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分层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的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设有效性情境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