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制胜,矫治陋习

2018-02-09 04:48上海市浦东新区天虹幼儿园茅琴美
早期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后勤人员陋习后勤工作

上海市浦东新区天虹幼儿园 茅琴美

三年前我被任命为幼儿园园长。上任之初,我整天处于适应期的忙碌之中,无暇顾及后勤管理,直至发生了三件事情,才感觉到后勤工作危机四伏。

一是“酸奶门”事件。某天下午点心时,大二班莫名其妙少了一盒酸奶,怎么也找不到。二是“毛巾门”事件。晨检洗手池边放置的幼儿擦手毛巾经常缺失,面对问题所有人都不吭声。三是“外出门”事件。某天中午意外遇见擅自外出的刘阿姨,她解释说“中午变天了,刚才回家收被子去了”。三件事给我敲响了警钟。后勤人员大多为下岗、外来务工和退休人员,他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在处事方式上更关注个人利益。该管啥?如何管?我陷入沉思。

第一步:调查研究,找寻真相

我加强了日常巡查,并经常与后勤组长、保健老师、保育员等一起拉家常。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在部分后勤人员中存在自由散漫、斤斤计较、爱贪小便宜等陋习,且大家也习以为常。

第二步:抓住时机,树立正气

访谈中,有人反映食堂某阿姨举止怪异。调看监控录像,发现该阿姨经常伺机把幼儿园的食材放进自己包里。对此,我们立即根据规章制度开除了这名营养员,同时召开全园大会重申了制度纪律。“要动真格了!”大家私下议论,开始对制度有了敬畏之心。

第三步:讨论分析,寻找原因

我趁热打铁,组织大家对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剖析,发现以下问题:主管后勤工作的保健老师和后勤组长业务能力弱、怕得罪人,管理工作难以取得实效;保育员、营养员经验比较丰富,有着倚老卖老的资本,常常不把管理人员放在眼里;后勤学习多重视操作层面的培训,师德教育缺失;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学习未能内化,执行不到位,造成部分人员乘虚钻空子。

第四步:小事入手,步步为营

探明原因后,我们决定从“三个门”事件入手重塑后勤队伍。针对“酸奶门”事件,我们调整了营养员下班时间,保证在幼儿用完点心前营养室始终有人值班。针对“毛巾门”事件,我们推出毛巾领用制度,并责任到人,此后,晨检洗手池边的毛巾再也没少过。针对“外出门”事件,我们强化了制度学习,并通过教代会增补了临时外出请假制度。

我们鼓励员工积极寻找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大家共同剖析问题。在分析问题时,只“声东”,即就事论事谈问题,顾及相关人员的“面子”;在过程中,逐渐把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员工心里,达到“击西”的效果。

第五步:稳扎稳打,坚持不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幼儿园的后勤工作慢慢走上正轨。对此,我们不敢懈怠,稳扎稳打,持续跟进。一是引进在编骨干保健老师,加强后勤管理力量;二是在园门口的早晚护导室添置储物柜,员工一人一箱,方便存放私人物品,为“公”与“私”划清界限;三是进一步建立质量监控机制,每月召开质量监控会议,审视工作中的得失,逐步提高后勤工作质量;四是定期开展师德教育,并发动广大教工不断完善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慢慢地,后勤人员原有的陋习消失了,同事间的关系也日渐和睦,良好的园风逐渐形成。

反思

幼儿园管理既不能单靠规章制度,也不能只讲人性关怀,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处理好复杂多变的问题。对管理者而言,无论是用“制度治园”还是用“情感治园”,都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每个人的合理所需、所求。人人心中有制度,人人做事有分寸,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和风貌。

猜你喜欢
后勤人员陋习后勤工作
浅谈国有企业后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在园务管理中提高后勤人员工作积极性
医院后勤社会化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供电企业后勤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的完善策略分析
精细管理后勤工作
炒楼陋习
育儿陋习
官场陋习
夫妻关系陋习
《当代中国军队的后勤工作》一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