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助推,以团队成长促整体发展

2018-02-09 04:48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第四教育署蒋慧群
早期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园园长民办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第四教育署 蒋慧群

我所在的教育署辖区内有幼儿园100多所,其中,民办园占38%,开办不足三年的幼儿园10所,新增分园20多所,任职三年内的新园长15名。面对体量大、办学水准参差不齐、管理队伍新手多的复杂情况,我们充分发挥5名专业功底扎实、管理经验丰富、办园成效明显的示范园园长的作用,由她们分别领衔建立5个园长发展共同体,把区域内不同层级、不同体制的幼儿园聚集在一起,并开始了共同成长的探索旅程。

一、重点突破——满足需求为先,提升弱势为重,重个体开花

H园是一所地处偏远农村的新开办园,这所校舍新、园长新、教工新、幼儿新的“四新幼儿园”是我署众多新园的缩影。如何借助共同体之力缩短新园的创优进程?带着这样的使命,园长共同体踏入了这块试验田。成员们摆脱原先零打碎敲的帮扶局面,采用集中会诊+问卷调研的方式,通过诊断寻找“四新幼儿园”的主要问题,并借助数据分析问题背后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将“四新幼儿园”在园务管理、课程实施、卫生保健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转化为一个个子项目,由组内成员根据自身优势自主认领项目,围绕重点有针对性地攻坚克难。这种集中优势资源,各个击破,并将研究成果与团队成员分享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新开办园新手多、问题多、资源匮乏、经验不足的实际困难,使得新园的发展速度大幅度提升。针对各成员单位之间路途遥远、往来不便等不利因素,共同体充分发挥“四新幼儿园”青年教师多的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和聊天工具沟通信息,探讨问题,实现远程交流。这种跨越时空的沟通方式,能快捷便利、宽松自由、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领衔园长此时的主要任务,一是根据各园需求,激发内驱力,引领大家聚焦重点,突破瓶颈;二是引导成员单位坦诚交流、相互帮助,并及时将个体的研究成果予以交流传播。因此,一批“四新优质园”相继由共同体孕育生成。

根据幼儿园所处阶段、面临任务和发展需求等情况,由共同体组建团队进行全面诊断,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团队智慧,总体把关、确立目标、过程带教、助力攻坚,帮助幼儿园集聚主要精力开展探索研究,促其开花结果。这不仅扶持了一批新园、弱园跨入优质园行列,更大大增进了广大教工的自信心,调动了大家参与内涵建设的积极性。

二、平等合作——打破体制壁垒,弱化等级差异,重共同成长

为了打破城乡幼儿园内涵发展不均及公办园、民办园之间的体制壁垒,每个共同体均由若干不同地域、不同体制与不同层级的幼儿园组成,我们试图通过这种“混合”式团队建制,促进不同类型幼儿园加强交流互动,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各成员单位轮流主持研讨,展示半日活动、开展教研活动、介绍课题研究等,实现了经验成果在成员单位之间的“柔性流动”和“发扬光大”。同时,专题交流又使长期累积的经验在成员单位之间进行传递。比如,在公办幼儿园带动下,民办幼儿园开始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等加强内涵建设,保教质量得以提高;在民办幼儿园影响下,公办幼儿园开始关注办学成本,逐渐改变了过去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各成员在伙伴式的互帮互学中合力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和路径,不同幼儿园间实现了资源共享,展现出“1+1>2”的合作力量。

三、整体推进——兼顾多项目标与内容,关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重体内外双循环

共同体内每所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迫切需求、发展目标各不相同,如何确立共同发展的立足点是共同体开展有效研究的关键,为此,我们把目光指向幼儿园日常工作的各个层面。某民办园园长为无法打破教研活动“一言堂”的局面而焦虑,问题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广泛共鸣,大家决定“解剖麻雀”。园长们常把被诊断的成员单位称为麻雀,解剖麻雀首要的是查找问题。各成员单位一起亲临民办园教研现场,一番把脉诊断后,大家发现该园教研主题不明晰,活动组织形式单一,教师准备不充分、胸中无“货”、心里没底是造成“一言堂”的主要原因。对于情况不一的各成员单位而言,所存在的问题可能各不相同,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可以共享。因此,这一环节成为共同体研讨的重点。关于教研“一言堂”问题,成员们设计了“二加一”解决方案。第一步是梳理教研活动前与后的任务菜单,推出教研活动前预案发布,教研活动后问题与调整记录等,提升教研组长计划与反思的能力;第二步是研究基于不同话题的互动方式,大家设计出主讲人、观察员、记录员等角色,帮助每位教师明确教研任务,承担起研讨的责任。“加一”是指分享共同体内园本研修示范校的教研经验,在内化经验基础上依据实际重构新经验。

基于共同关切,在“解剖麻雀”的过程中,所有成员均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大家查摆问题、协商对策、实证探索,不仅研究出一套应对问题的基本路径,而且根据自身特殊情况,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共同体内聚焦共性问题开展深度探究,使“体内”成员在互帮互助中获得了共同成长。与此同时,教育署搭建平台,组织共同体之间进行交流展示活动,使“体内”研发的经验在“体外”产生规模效益,这种体内体外双循环的运作模式,促进了区域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

反思

园长发展共同体本质上是一个合作学习的集体,成员单位之间并非简单的“输出”与“输入”关系,应该是围绕共同目标互助合作、共同成长的伙伴。助力共同体创生经验,借力共同体之经验成果促进区域学前教育加速度发展,是我们这些年致力推进的事情。

我们还在路上。

猜你喜欢
新园园长民办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忍不住想打扰你
嘟嘟熊家的百货商店(二十八)——兔园长买学习卡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辛风杨
2018天津市首届学前教育园长论坛优秀论文集萃(一)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浙江省国家税务局 便民办税春风来 简政放权提效能
游圆明新园
双层雨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