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寻找学科整合中的德育渗透点

2018-02-09 18:47许魁典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5期
关键词:育德德育渗透整合

许魁典

摘要:初中语文和思品课教学德育渗透点较多。本文提出了榜样、思考育德、兴趣育德、实践育德的方法。

关键词:德育渗透;整合;育德;殊途同归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3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文道统一,以文载道、教文育人”的教育思想就诠释了语文双重性及其与思品教学的统一性。我们应该怎样妥善处理两者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实现语文和思品教学有机结合呢?

一、在阅读感悟中榜样育德

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语文课本中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有反映我国科学家科研创新的课文,如《邓稼先和杨振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有讴歌共产党员忠于职守、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的作品,如《纪念白求恩》《生命之舟》等;有展示西部建设成就,歌颂新一代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赋予革命传统教育以新内涵的《桥》,有表现一个孩子实现纯真善良心愿的《梦想的力量》……方方面面无所不有,但每篇都有侧重面,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比如在八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青海湖,梦幻般地湖》,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感受建设者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情感,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优美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当学生品读《青海湖,梦幻般地湖》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诵读描写湖光山色的优美词句,感受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体会民族团结的和谐,从而树立热爱西部,建设西部的志向;品读《白杨礼赞》《我爱这片土地》时,唤起学生对西部的遐想,在心中荡漾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品读《愚公移山》《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时,引导学生读懂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和昂扬的斗志,体验吃苦奉献、无坚不摧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就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会真正收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联系思品教材。如针对上述语文课文,可选七年级上册《人生需自立》《少年当自强》,九年级《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等,进行配套教育,让学生自觉地将语文知识与思品常识联系起来,实现文道的统一,以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二、在自我激励中思考育德

叶圣陶说:“……学生作文系属练习,势不能不由老师命题。而作文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之技能,非语文教师强加于学生之作业,学生亦可历久益明,习之益加勤奋。”(《语文教育书简》729-730页)还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里所不曾经验过的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不必为这些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起人的责任,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

对于学生来说,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人的一种历练。鲁迅先生也曾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辅导学生写作,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写作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经过思考而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其次,在作文教学时,要不失时机地联系思品课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作文的命题,要能做到切合学生实际,使之有话可谈,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写以“我被( )触动了心灵”的习作,学生可以填充动物、植物、一句话、一件事、一个眼神……在他们进行作文构思的同时也联系了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等思品知识,内心里重新审视自我,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此外,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产生创作的灵感,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这样的作文训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激发出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又能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参加“环保志愿者行动”“体验家乡的变迁”等社会实践活动,写调查报告,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经过自我感悟培养高尚健全的人格。

三、在课外阅读中兴趣育德

叶老说: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譬如坐得正站得直,从生理学的见地看,是有益于健康的。但是决不能每当要坐要站的时候才想到坐和站的姿势该怎么样。“阅读教学之目的,笔者以为首先在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曉。课外更选读本,用意亦复如是。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是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若谓阅读教学纯为作文教学服务,则偏而不全也。”(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726页)

雨果也曾告诉我们: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可见,书籍是引领学生启迪智慧,走向美好生活,提升思想境界的重要媒介。正如高尔基所讲: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因此,笔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思品课外阅读活动,规定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为学生自由阅读时间,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网上阅读优秀作品,查阅相关知识等。长期这样坚持,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磨砺了学生的意志、品格,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思想实际,选一些他们喜欢的书目,然后结合自己的感受再向学生进行推介,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他们读好书、好读书的兴趣。有了兴趣之后,教师还要科学地分阶段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让他们掌握粗读、精读、欣赏等读书方法,引导他们在书中汲取更多、更丰富的养料,培养良好的兴趣,并逐步将兴趣转化为情趣,升华为情操。endprint

四、在融入生活中实践育德

语文大师叶圣陶说:“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上接第33页)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需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是现代公民生活上的缺陷;吃亏的不是个人,同时也影响到社会。”(《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页《略谈学习国文》)

我们认为,实践活动是对语文和思品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提到“在学生中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砥砺能力。”在教学之余,可结合学校大型活动及传统节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感受春天烂漫、写城市人居环境调查报告、找错别字、限时即兴演讲,朗诵,辩论,还布置学生办德育手抄报、了解家乡的变化等,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比如笔者在七年级第二学期开展的“学当编辑,著书立说”主题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模仿市场上流通的书籍格式,将自己初中生活中的得意作文、德育感想或特别出色的手抄报,进行整理,编辑成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学生平常接触的书不少,可真要是让他们自己编本书,困难还是挺多的,封面如何设计、书名怎么拟定、如何整理编排等。为此,可先在班里挑选几名学生,进行小组辅导后,让他们利用“五·一”等长假尝试做一做,然后在班里进行逐个展评,让其余同学发现问题,再逐个解决问题。就这样,学生在品评别人作品的同时,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方法。两个月后,他们顺利完成了出书的任务,作品琳琅满目,有思念远在他乡打工父母或怀念长辈的“思亲集”,有表达肺腑之言、合理宣泄情感的“莺歌燕语”,也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家乡美景的“四季美文”,还有仿照名家作品创作的“幼林苗圃”以及反映学习、实验、文体活动的“我的校园生活”等。作品算不上精美,但每个学生都在过程中磨砺了意志,挑战了自我,不仅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切实提高了思想境界,升华了道德情操。

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学生的思想教育,而思品本身就有明确的德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捕捉各种育人契机,开辟条条渠道,使德育滲透犹如涓涓细流淌进学生心田,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心灵的净化,品格的养育,从而实现文科教学中的德育整体建构,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寿清.学科德育:一种有效的德育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 万 莉.试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 胡晨光,吴伟强.略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实施[J].中国德育,2008(5).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黄山头中学 4343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育德德育渗透整合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班主任:坚守课堂育德的教学初心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