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8-02-10 22:38李巧玲
乡村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农民科技农业

李巧玲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在深刻把握我国国情、农情,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和目标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需求特征。当今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对农业农村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对乡村振兴具有巨大的支撑作用。可以说,乡村振兴需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也必将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多的贡献。

1 乡村振兴中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基层乡镇干部及村干部对农村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

乡镇干部以及经过民选产生的村委会干部都是乡村振兴中的领路人,也是农村科技创新实施的主导力量和中坚力量。然而,乡镇的部分干部思想不能与时俱进,墨守成规,对很多关于农业农村的科技知识并不是很了解,在实际工作中也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农村科技创新推进乡村振兴仅仅是停留在嘴上、纸上、墙上,在实际行动上并没有体现出来。基层乡镇分管科技的部分领导干部就是坐在办公室听一下有关科技创新的汇报,或仅凭书面材料了解一些情况。一些领导干部照章办事,上面怎么说,下面就怎么办。他们认为创新是上级领导和组织的事,并未结合本地情况制订有效的科技创新措施,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用不着费心思搞什么科技创新,犯不上折腾,随大流做好分内的事,维持现状就可以了。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科技创新不是一件简单的、说就能干的事,与其克服困难,忍受科技创新失败的痛苦,不如凭经验办事稳妥点好。

1.2 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匮乏和人才浪费现象并存

农村科技创新的关键是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带头人。习近平指出:“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目前,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匮乏和人才浪费现象并存。一是农村的生活环境相对来说较为艰苦,个人发展基础条件也不是很好,许多科技创新人才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想方设法地调回县城机关工作,农村科技创新人才的流失和缺乏,阻碍了农村科技创新发展。二是乡镇机构设置中虽然有农业服务中心,但由于乡镇中政事不分,农业科技人员也属于乡镇辖属,农技人员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乡镇政务工作上,直接从事技术应用和生产的农业人才较少,开展农业科技研究的人才几乎没有,更不要说深入到基层抓点带面搞科技创新了。三是农村科技人员知识老化。乡镇中的大部分农业科技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深造的机会很少,大部分人员知识老化,导致业务技术素质偏低,对一些新型实用技术的掌握和操作存在一定困难。四是设备、经费不到位限制了农业科技创新。基层乡镇的农业科研经费不到位,有偿服务并未完全推行,设备陈旧,缺乏有力、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农业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创新。

1.3 农民科技创新意识薄弱

大多数农民科技创新意识淡薄,对于新的科技知识缺少学习的欲望,没有学习科技知识的主动性,也对农村发展慢缺少忧患意识,观念上只重视眼前利益,看不到科技创新带来的长远利益。他们关心的是农业生产的产量,忽视对于农业科技技术的应用,比较重视传统产业的传统耕作,轻视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另外,不开阔的小农意识严重影响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接受度。很多农民安于现状,尤其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生活比较贫困的农民,比较认可传统的种植方法,贫困农民既想发家致富,又不想、不敢承担新技术、新产品推广面临的风险。在农业产业经济调整过程中,政府提倡什么,农民就种植什么,致使农民缺乏对市场需求把握的敏锐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中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大都是60岁左右的老年人和妇女,他们文化程度很低,文盲和半文盲很多,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农药、化肥的性能认识和了解不足,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无法进行。

1.4 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以及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影响科技创新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推进,但是,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及消费水平使他们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并不是很强烈,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水平也不高。所以,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创新。从实地调研来看,甘肃省一部分农村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有意或无意地破坏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比较严重的现象是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乱倒乱扔、家禽畜牧养殖随意,以及临近村庄一些工厂废水、废气排放使农村的环境遭到了破坏,这就影响了科技创新的投入。另外,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不完善,影响耕地质量的改善;农村能源建设对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不大,农村改圈改厕改灶工作成效不明显,沼气应用不普及;村内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人畜混居问题突出;没有加强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没有增强其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以上种种问题均制约着乡村振兴中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的发挥。

1.5 农村科技创新缺乏资金支持

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需要给予足够的资金投入。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但是,由于农村地域广阔,加之不完善的资金监管机制,导致实际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根本无法满足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例如,2017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13.6万家,其中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仅占6.3%;2016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25.71万亿元,其中涉农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仅占5.6%。同时,甘肃省很多农业大县都是财政穷县、贫困县,每年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微乎其微,因此,县级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薄弱。从实际情况来看,甘肃省很多县的农技推广机构连基本的试验场地都没有,农业科研机构缺少必要的仪器设备,根本不具备完成农业科技创新的条件。

2 强化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

2.1 努力提高基层乡镇干部及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科技创新意识

习近平指出:“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要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因此,要对基层乡镇干部及村干部加强培训。要以科技创新思想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的自身科技修养,使干部了解农业农村相关科技基本知识和科技前沿动态;要以农业农村相关科技基本知识和科技前沿动态,提高基层乡镇干部及村干部的科技创新能力。使基层乡镇干部及村干部能结合本地农业发展情况,积极推动农村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创新成果顺利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科技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好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动作用,建议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农业科技创新的领导小组,指导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创新技术的推广。

2.2 科学助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好示范引领

乡村振兴是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等的全面振兴。要使农村各项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其基础、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展、壮大和振兴农村产业,这样才能为农民增收拓展持续稳定的渠道,为农村富裕夯实基础。加快农村产业振兴,首先。要坚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业提质增效为导向做好科技创新,深入开展生物育种、健康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智慧农业等研究,积极加强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和循环农业等农业新业态相关技术研究,催生新产业,创造新模式,培育新业态,为农村产业兴旺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其次,通过科技创新对农业的多维功能进行充分挖掘和拓展,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目前,我国农村的产业发展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产业链连接,而是一个价值链的延伸拓展。科技创新将会极大地提升农业的价值空间,并不断催生出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文化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农业价值空间的变化导致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也就要求农业科技从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融合模式、营销方式创新和管理运行机制等各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农村产业的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之路离不开科技创新。

2.3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创新能力

乡村振兴中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培养和人才的正确利用。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首先,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培育人才的作用,对现有的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农技专业人才、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农业经济专业人才等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其次,要鼓励专业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为农民做好服务。现在农业技术员到田间地头服务的少,也没有覆盖到每个农户。农民种植的作物生长不健康或出现病虫害,农民往往向农药销售者咨询如何解决问题,而不会向农业科技人员进行咨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上级农业科技人员不经常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服务,农民不知道如何联系农业科技人员,农业科技人员也不知道农民的需要。也就是说,我国科技服务于农业农村的工作需要改进。最后,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人才的培养。对于从事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毕业生,要安排好就业,为他们在农村工作提供政策优惠和良好待遇,使他们真正成为为农业农村服务的科技创新人才。

2.4 乡村振兴中的科技创新要充分依靠农民的力量

在乡村振兴中推动农村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农民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很多农民对科学种田并不感兴趣,对于尝试新事物缺少勇气,在实际生活中不重视科技人员。甘肃省很多地区的农民每年种植的农作物基本上都是传统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不尝试种植其他农作物。在政府推广新产业的时候,往往存在抵触情绪。一些乡镇政府在冬闲时间积极组织农民开展科技培训会,但是积极参加的农民很少。长期以来,乡镇及村委即使有科技培训任务,也只好想其他办法完成。但是,农民是“三农”工作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中农业科技创新的决定因素。所以,要想办法使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中农村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要把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现实需求作为乡村振兴中科技创新的目标,要想农民群众之所想、急农民群众之所急,把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让农民群众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和药品,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科技创新的支持者。要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推广农民创新致富经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科技创新,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增产增收,这样他们才能对科技创新感兴趣。另外,要加强科技创新的宣传和指导,农民群众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得到了改善,他们自然而然就会踊跃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而且要促进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现代技术与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密切融合,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科技成果,并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还可积极参与现代科技的创新创造活动,实现乡村产业升级发展。

2.5 加大对农村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

在乡村振兴中推进科技创新,国家必须加大对农村农业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对甘肃省这样农村基础比较落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要在乡村振兴中增加农村农业科技创新的专项资金投入。同时,甘肃省各级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农村农业科技创新资金。鼓励社会融资、个人以及企业、集体等投资或支持乡村振兴中的农村科技创新。要利用各种办法把民间分散力量整合在一起,扩大和增加对农村农业的科技开发、推广和应用投入。依靠市场路径,把现代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到农村环境保护、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提高科技在农村的应用效率和效果。建立和完善以农村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农村经济发展支撑农村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此外,要对农村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加强监管,做到专款专用,提高科技创新资金的利用效率,确保最终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农民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