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交林造林技术分析

2018-02-10 22:38罗朝胜
乡村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种间块状混交林

罗朝胜

(贵定县盘江镇林业站,贵州 贵定 551304)

我国森林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加强混交林的营造能够有效增加我国森林覆盖率。所谓混交林,就是选用2种及2种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混交林的种植能够大大提高土壤的利用率,改善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时,由于其适应性强、技术简单,受到了广大林农的喜爱。但是,只有充分掌握了混交林的造林技术,才能实现混交林的大规模种植,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 混交林造林的意义

1.1 充分利用土壤的营养空间

土壤资源因为分布的深度不同,其中含有的营养元素有所差异。若造林时选用单一树种,就会使得植物对土壤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使得土壤的营养空间白白浪费。而混交林是由多种树种共同组成的,不同树种的扎根深度不同,因此,能够充分利用土壤空间和资源,不会出现资源不足和浪费问题。例如,将扎根于土壤表层的树种与扎根土壤深处的树种结合进行种植,就能够大大提高土壤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两个树种之间彼此独立,相互之间并不会产生影响,从而有效增加了木材的质量和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1.2 为林农创造更多的经营方式

纯林种植会限制林业经济的发展,林业经营模式比较单一,能够获取的利润空间较小。而混交林是将多种树种组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就能够为林农创造多种经营方式,改善单一的经营模式。此外,混交林的种植还能够有效实现林业生产与发展经营的多样化,为林农创造更多的收益。同时,混交林能够有效规避纯林种植中存在的风险,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1.3 有效维持生态平衡

混交林的种植,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护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自然界中不同的动物所依赖的树木品种不同,而纯林所组成的森林,无法满足多种动物所依赖的生存空间,只适合少部分动物居住。混交林的种植,大大提高了树种多样性,可以为大部分动物提供生存空间,改善生态环境。而只有做到动物与森林的和谐生存,才能改善生态环境,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以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1.4 有效提高森林的自我防护能力

纯林中树种过于单一,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不能有效进行自我防护。而混交林树种多样,树冠浓密,根系发达,可以有效抵御大型自然灾害。而且混交林结构复杂,当洪水或大风来临时,各种树种能够起到相互扶持的作用。例如,扎根于地表的树根可以最大程度地吸收地表层的水分,并将其运送至地下,可供根系发达的树木吸收,从而达到涵养水土、保护水土的作用。

2 混交林的主要类型

2.1 乔木混交类型

乔木混交就是2种及2种以上的乔木品种混合栽植的模式。乔木混交林的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土壤空间,为林农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有效提高林业生产的经营效率。但是,乔木混交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树种时一定要选择互补型树种,以充分利用土壤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例如,需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将其种植在适宜位置,喜阴树种种植于阴面,喜阳植物种植于阳面,以充分利用土壤空间,促进混交林的协调生长。

2.2 乔灌木混交类型

乔灌木混交即为主要树种与灌木混交的栽种方式。与乔木混交方式相比,乔灌木的混交能够有效改善光线不足、间距过小等弊端,乔木与灌木之间同样能够相互扶持、共同生长。在乔木栽种初期,灌木的生长优于乔木,此时乔木能够借助灌木来保护自己,而灌木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停止生长,若乔木高度过高,灌木会因光照不足而逐渐衰亡,灌木腐烂后可以为乔木持续提供营养物质。因此,乔灌木的混交方式能够有效促进乔木的生长,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

3 混交林造林技术

3.1 带状混交栽种方式

带状混交是一个树种连续种植3行以上构成一条带与另一个树种构成的带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1]。带状混交林操作便捷,管理效益显著,多用于种间矛盾比较尖锐、初期生长速度悬殊的乔木树种混交,深受广大林农的喜爱。但是,这种混交方式的适用范围不广,只适用于较平坦的地区。例如,在川地地区进行带状混交造林,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林农的经济收益。

3.2 株间混交栽种方式

株间混交,又被称为行内混交,就是将2种及2种以上树种栽植于同一行,并严格控制相邻树种之间的距离的混交模式。这种混交方法因不同树种间种植点相距较近,种间发生互相作用和影响较早。如果树种配置适当,种间关系表现有利;否则,种间矛盾就比较尖锐[2]。例如,若同一行中种植的均为喜阳类树种,则高度较高的树木吸收的光照较多,同时还会遮挡住大部分阳光,使得低矮树木的生长受到影响,所以在株间混交栽种过程中,需注意相邻树种间距的合理设置,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科学搭配,并注意树种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抵消树种间的影响,以保证各种树种生长态势良好。此法造林施工麻烦,一般多用于乔灌木混交。

3.3 无序混交栽种方式

无序混交栽种方式就是指混交比例不固定、混交模式多样的造林方式,可在同一区域种植不同的树种。这种栽种方式能够大大提高观赏性,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例如,在公园中常常采用无序混交栽种方式,将各类花草树木集中于同一区域,保证视觉美观性。但是,这种栽种方式对于地形、地势有明确要求,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不宜采用此种方式。这种混交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物种多样性,在提高经济收益的同时带来视觉上的观感。

3.4 块状混交栽种方式

块状混交,又被称为团状混交,是把一个树种栽植成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块状,与另一个树种的块状地依次配置进行混交的方法。不规则的块状混交,是在山地造林时按小地形的变化分别成块地栽种不同树种。这样既可达到混交的目的,又能因地制宜造林;规则块状混交就是将平坦或坡面比较整齐的造林地划分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块状块,然后在同一地块上按照固定的株行距栽植同一树种,而相邻地块则栽植另一树种[3]。块状地的面积通常大于成熟林中每株林木的占地面积。块状混交能够有效利用种内和种间的有利关系,满足幼龄时期喜丛生的针叶树种的要求,林木长大后各树种又产生良好的种间关系。与其他的方式相比,这种混交方式操作难度较低,易于掌握,适用于矛盾较大的主要树种混交,也可用于幼龄单纯林改造或低价值林分改造[4]。

4 结语

混交林造林能够有效提高森林的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和林业布局,进一步增强森林的自我保护能力;混交林造林能够有效提高木材的质量和产量,为林农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而要想成功培育出混交林,就要合理选择混交类型,充分掌握造林技术,才能有效提高混交林培育质量,推动我国林业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种间块状混交林
三峡库区支流花溪河浮游植物种间关联及影响因子分析
一类4×4无界算子矩阵的本征向量组的块状基性质及其在弹性力学中的应用
“China tendrá nuestro apoyo para ingresar al CPTPP”
印度南瓜与中国南瓜种间杂交试验
营造混交林的必要性和技术分析
浅谈半干旱地区丘陵混交林造林模式
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块状”教学
Ghosts in the shell: identif i cation of microglia in the huma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y P2Y12 receptor
江苏省宜兴市茶园秋季杂草种间生态关系及群落分类
营养盐输入方式对3种微藻生长及种间竞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