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2018-02-10 22:38刘定荣
乡村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稻飞虱杀虫稻瘟病

刘定荣

(桂林市临桂区农业局,广西 桂林 541100)

现阶段,我国水稻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和观念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发展的需求,技术改革任务相对较为艰巨。

1 水稻栽培技术

1.1 水稻品种的选择与处理

由于各个区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同,适宜种植的水稻品种是不同的。在各种类型的品种中,又具有各种不同熟期、性状,如根据生长期长短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等。在选择优质水稻品种时要求选择抗性强的种子,以提高种子的存活率。

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的积温降水情况、栽培水平、土壤肥力、水资源情况等来选择良种。例如,在海拔低、气温高的地区,可以选择中熟抗病品种,如“Ⅱ优系列”“岗优系列”“宜香”系列等;在低温冷害易发地区,应选用抗低温冷害强的品种,如“河系”系列、“昌粳”系列等;在水源不足地区,应选择耐旱品种,如“桂99”“岗优”等。

选好品种后,需合理购种。择国家已经审定推广的优良品种,防止购买假种、劣种和不合格品种,购种时要从证件齐全的正规经销商处购买具有“三证”(种子销售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经营执照)的水稻良种。选好水稻种子后,需要对种子进行一定的处理,才能进行播种。通常需要在种植之前用清水浸泡2~4 h,然后风选薄晒种子1~3 h,最后将风选完的种子放入专门的药液中浸泡,进行杀菌消毒处理[1]。

1.2 合理密植

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保证不仅仅需要做好种子筛选和处理工作,还需要通过合理密植来达到高产目的。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种植时间能够促进稻株快速生长,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通常,每年4月中上旬对水稻进行移栽,能够让水稻苗在雨季充分吸收水分而长出更多的稻穗。拉线条栽是现阶段最常用的水稻移栽手段,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最好的通风透光效果,增强水稻的抗倒性和抗病虫能力。另外,为实现平均产量700 kg/667 m2的目标,要采取科学化的定量栽培技术,在技术上实现3个方面的重要改革:第一,壮秧,在4叶期进行机插壮秧,五六叶期进行手插壮秧,提高水稻发根能力;第二,减苗,以土地肥力为标准开展减苗工作,提高水稻的产量[2];第三,扩行,水稻实现高产增收必须改变传统水稻作业的苗间距,由20.00 cm扩大至25.34~27.58 cm,提高结实期的光合利用效率,缓解稻苗倒伏、病害频发的情况,保障结实率的同时提高穗质量。

1.3 田间管理

水稻由幼苗到成熟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灌溉、施肥。水抽穗的生长需要保证稻田具有良好的湿润度,因此需要对稻田进行合理的灌溉。科学合理的灌溉既能够保证水稻生长所需要的土壤水分,还能够促进水稻多分穗、提高产量。在合理灌溉的同时还需要施加氮肥和有机肥,有机肥与氮肥共同作用可产生良好反应。以水稻生产大省江苏省为例,氮肥(纯氮)的使用量为25 kg/667 m2左右,最高可达30 kg/667 m2左右,在低地力情况下,产量可达650 kg/667 m2,高地力则能达到800 kg/667 m2。因此,水稻栽培应将氮肥的使用量控制在25~30 kg/667 m2。在部分高地力地区,可以通过减少氮肥施用量来达到高产目的。

2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大规模的病虫害危害不仅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分穗,甚至可能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因此,病虫害防治是水稻能否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能够保证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水稻病害防治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定期检查水稻的生长状况,清理稻田中出现的杂草;喷洒杀虫农药时要根据水稻的具体情况在适合的时间进行喷洒,防止药效流失。水稻害虫防治方法主要有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3种,以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在这两种防治方法不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时再考虑使用农药防治[3]。喷洒农药时要选择对环境污染最小的农药,本着“预防为主,标本同治”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水稻的高质量和高产量。下面具体介绍水稻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 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

水稻白叶枯病属于细菌病害,该类细菌通过水稻根茎叶部位的伤口或水孔处进入水稻苗内部,为害水稻的维管束导管。水稻白叶枯病主要表现为叶片枯黄、短时间内凋萎、叶片出现褐色枯斑等。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2种:种子处理和化学防治。种子处理主要是用低浓度石灰水或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对水稻种子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两三天。还可以用福尔马林50倍液浸泡2~3 h后再闷种10 h。化学防治为使用叶枯唑可湿性药剂或氢氧化铜悬浮剂对稻苗进行喷雾处理,病情较轻的可隔10 d喷雾一次,病情严重的则需要间隔6 d喷雾一次[4]。

2.2 稻瘟病的防治

稻瘟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在水稻的整个生长周期均可感染稻瘟病。稻瘟病的病变部位较多,可据此将稻瘟病分为苗瘟、叶瘟、谷粒瘟等。病变种子引发的稻瘟病属于苗瘟,一般发生在稻苗3叶期前,不容易发现叶片的明显症状,但常常导致秧苗枯死[5]。叶瘟主要分为急性型、慢性型、白点型、褐点型4种。谷粒不饱满、发黑、出现斑点是谷粒瘟的常见症状。稻瘟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药剂防治,目前主要采用的药剂为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种。使用这三类喷雾性粉剂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稻田喷雾,不可盲目改变粉剂用量。

2.3 稻飞虱的防治

稻飞虱的种类较多,大多数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微乎其微,而褐色灰飞虱和背飞虱对水稻的危害最大。稻飞虱主要通过吸食水稻茎汁液使病害部分组织坏死,不能够进行养分传输,从而导致水稻枯萎死亡[6]。另外,灰飞虱还能够传播水稻病毒病,对水稻的危害极大。稻飞虱的防治措施有滴油杀虫、毒土杀虫、药剂杀虫3种。滴油杀虫是比较传统的物理杀虫方法,人工驱赶稻飞虱致使其落入油中死亡,但水稻进入孕穗期后不能再采用该种方法。毒土杀虫是将乐果粉和细土按照3∶4的比例均匀混合后进行撒施。药剂杀虫是用40%乐果粉剂进行喷雾防治。

3 结语

探讨水稻栽培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对于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当前阶段水稻栽培种植的技术要求和水稻生长过程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旨在促进水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稻飞虱杀虫稻瘟病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新颖手性酰胺类的合成、杀虫活性和药害研究
“杀虫专列”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中国科学家发现水稻IPA1基因具有稻瘟病抗性功能
家用卫生杀虫产品质量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