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黑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02-10 22:48代远富
乡村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贵州省茶叶加工

张 钺 周 莉 代远富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为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湖南、湖北、陕西、云南和安徽等省区。传统黑毛茶原料为成熟度较高的鲜叶经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和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其营养物质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B1、B2、U、C、E和K)、矿物质(超过20种)、蛋白质(其中20%~30%为叶蛋白)、氨基酸(20余种,含量在1.5%~4.0%)和糖等,其中大多数都是人体所需的必需物质,具有抗衰老、抗辐射、抗心脑血管、抗癌症等药理保健功效[1]。

黑茶生产历史悠久,且销区广泛。在交通不便的时代,黑茶是中国边疆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西藏、新疆、内蒙古等边疆地区,素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无茶则病”之说。随着黑茶营养保健功能得到世界各国的逐步认可,近年来以湖南“安化黑茶”品牌为代表的黑茶类产品销往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和台湾等城市,并远销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云南“普洱茶”品牌为代表的古树茶正风靡市场,方兴未艾,呈泉涌式发展。可以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黑茶因为其保健功能愈发受到市场推崇,做好黑茶产业将会成为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2]。

1 安化黑茶发展模式

1.1 安化黑茶概述

安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是全国知名的黑茶大县,也是茶马古道的经过区域。安化县产茶历史悠久,是中国黑茶的发源地之一,但是安化黑茶在很长一段时间发展缓慢。2006年,安化县茶园面积只有0.33万hm2左右,产量和产值都很低,仅有的几家茶厂都不景气。近年来,为大力发展黑茶,益阳市和安化县两级政府确定了打造“安化黑茶”特色产业的发展战略,实施基地、企业、市场、文化建设“四措并举”,高起点、高标准、高位推动黑茶产业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现如今安化县茶园面积恢复到约2万hm2,茶叶产量达到7.5万t,其中黑茶占绝大多数,茶叶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税收近3亿元,安化黑茶品牌价值达到30多亿元,并荣获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连续数年位居全国茶叶重点县并名列前茅,是全国黑茶产量第一县、茶业科技创新第一县、茶叶税收第一县,制定了下一个10年将打造300亿元级的目标,可以说安化黑茶的发展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3]。

1.2 安化黑茶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是基地建设上注重规模化、标准化,最大限度地保证品质和质量。安化县茶园大部分属于企业直接管理或者代管,企业通过自建基地、流转土地建基地再返包农户管理,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式农业模式。二是在龙头企业建设上扶优扶强。对大额投资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成功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三是在品牌建设上上下齐心。湖南省是历史上的产茶大省,但后来被福建、云南、四川等省区超过,尤其是黑茶,云南省一家独大多年。安化黑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团结一心,创造了黑茶赶追的神话。四是依靠科技支撑。紧紧依靠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领衔的团队,以科技带动产业发展,增强市场宣传力。此外,还设立了安化黑茶学校、安化黑茶研究院、安化黑茶工程研究中心、华莱博士工作站等一大批科研机构用于安化黑茶的研究。五是重宣传。建立了中国黑茶博物馆,展示安化黑茶等。大力发展茶旅一体化,打造了众多茶旅景点。还大力实施走出去策略,目前安化黑茶在全国众多茶博会都搭建了超大型专馆用于宣传安化黑茶,安化黑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知[4-7]。

2 贵州省发展黑茶产业的优势

2.1 贵州黑茶有一定的加工历史

1972年,桐梓茶厂生产的康砖、金尖深受西藏、青海等省区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1983年,康砖、金尖获得了商业部颁发的优质产品称号,20世纪80年代最高产量达到4 000 t。其品质优良、行销藏区的桐梓“金龙牌”康砖边销茶,在藏区给爱茶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晚清时期,湄潭随阳山人陈德轩家有九堡十三湾茶园——从那时起,手工制作的黑茶开始往外销售。明末清初,湄潭县兴隆镇大庙场茶商杨秀财制作的手筑黑茶,陆续销往遵义市新舟镇等地。20世纪40年代,民国中央实验茶场汇集了众多制茶大师。制作手筑黑茶,并将人工筑制改为木制机具紧压成形。20世纪70年代,湄潭县核桃坝村支书何殿伦开始指导黑茶产业进行规模化、系统化生产。21世纪初,贵州湄江印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入驻湄潭县核桃坝村,并筹建黔蒙砖茶厂。可以说,贵州黑茶的生产、销售盛极一时。可惜,随着市场的变化和贵州省茶产业的转型发展,导致黑茶产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低迷发展时期,规模小,产量和产值都很低。

2.2 贵州省茶产业已初具规模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1 100 m,年均温度15℃,年降水1 300 mm,无霜期260~330 d,是典型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特点突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干物质和营养成分的积累,尤其适宜发展高品质茶叶加工。贵州省茶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贵州省农业的第一大产业,茶园总面积已达46.67万hm2,承接了东茶西移大势,正在努力成为中国茶叶的原料中心[8]。

2.3 原料供应充足且成本较低

从全省来看,遵义市、铜仁市、黔南州的部分区域在基地的规模、品种、标准化上都具有优势。全省主要栽培的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和黔湄大叶种等国家级良种,这些品种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均较高,适宜制作后发酵类的黑茶。贵州省夏秋茶的利用率很低,茶青下树率最高的遵义市也只有60%,大部分地方茶青下树率不足50%,利用春夏秋三季修剪下来的鲜叶用于黑茶加工的原料是充足的。同时,加工黑茶的时间一般是在春茶后,这段时间茶叶采摘已错过名优茶采摘高峰,因此人力成本较低。夏秋季生产厂房空置现象普遍存在,给黑茶加工提供了场所。

2.4 全省发展茶叶的大环境好

自2014年贵州省政府出台《贵州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来,贵州省狠抓落实,整合资源、合力推动,实现了茶产业从规模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快速转变,茶产业已成为贵州省后发赶超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在基地建设、茶叶加工、品牌和渠道上扶持力度大,同时致力于服务体系建设。目前,贵州省正在大力发展“三绿一红”(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同时也将黑茶发展提上日程。因此,贵州省发展黑茶产业的大环境良好。

3 贵州省黑茶产业发展对策

3.1 挖掘茶文化,保护古茶树资源

3.2 培育经营主体,做强产业支撑载体

一是要积极培育经营主体,目前安化黑茶做得大的重要原因就是有大的公司进入,只有经营主体主动作为,产业才能做大做强。二是要引导其他行业资本介入。贵州省绝大部分茶企都是从小变大,普遍资金不充足。黑茶陈化对于茶叶品质提升和价值提高有重要作用,因此黑茶企业库存一般都很大,对于资金的需求较大。如果能像安化黑茶一样引入大公司介入,将会产生质的飞跃。三是围绕品牌推进基地标准化建设,黑茶加工所需原料为成熟采或者开面采,因此基地的管护与传统的名优茶基地有区别。四是加快黑茶标准化茶厂改造和设备布局,提升黑茶的加工水平和生产能力。

3.3 建设黑茶产业的技术力量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茶叶从鲜叶到加工成成品茶所需时间长、工艺多,特别是渥堆对于茶叶加工影响很大。贵州省的黑茶加工技术与云南、湖南等省区有一定差距,正在发展和准备发展的加工企业在技术上的短板尤为突出。这就要求要通过政府扶持和企业主动作为相结合的方式去补强,同时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黑茶产业技术团队。

3.3 借鉴中找准定位,走贵州黑茶特色之路

黑茶在全国多地均有生产,目前市面上有一定知名度的有湖南黑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四川藏茶、湖北青砖茶、安徽古黟黑茶、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及陕西黑茶等。各地的黑茶加工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要多出去学习、借鉴,提升基本加工技术。同时,要结合贵州省的茶文化、茶品种、茶加工和茶叶消费市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有特色、有竞争力的贵州黑茶。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贵州省茶叶加工
贵州省种公牛站
《茶叶通讯》简介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香喷喷的茶叶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