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练习对小学生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8-02-10 03:43李晓冉樊永安
四川体育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单脚站立年龄组实验班

李晓冉,樊永安



陈式太极拳练习对小学生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李晓冉,樊永安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238000。

为探讨陈式太极拳练习对小学生平衡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习练陈式太极拳对小学生平衡能力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在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小学筛选2、3、4年级164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班81人,对照班83人,对实验班进行为期32周,每周1次的陈式太极拳运动干预,选取平衡能力评定指标3个即睁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闭眼原地踏步。通过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所测指标数据,得出小学生平衡能力的变化结果,从而验证练习陈式太极拳有利于小学生平衡能力的发展。

陈式太极拳;平衡能力;小学生

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态以及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其按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平衡、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1]。儿童少年时期是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身体机能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在这一阶段,发展良好的平衡能力对其今后的身体形态、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是由明末清初陈家沟陈氏第9代陈王廷先生,依据祖传拳术,博采众家技击术之所长,结合道家修炼养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等理论,创编的一套阴阳相合,刚柔相济,具有鲜明特点的拳术。针对太极拳的研究,其研究对象多为中老年人,因此,练习太极拳对于中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所产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针对儿童少年练习太极拳的相关研究较少,尤其是陈式太极拳练习对儿童少年平衡能力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陈式太极拳练习对小学生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等资源,查阅研究中涉及小学生平衡能力、陈式太极拳运动特征和运动理论、运动方案设计、实验设计等方面的相关资料,为研究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采用走访、电话的方式对相关专家、班主任、体育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旨在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并对适用于小学生平衡能力的评定指标和测量方法进行深入认识和筛选,为后期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1.2.3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所测数据均采用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对实验前、后数据进行检验和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将实验班和对照班测试结果利用归纳、对比等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结合研究的实际情况探究陈式太极拳练习对小学生平衡能力所产生的影响。

1.2.5 实验法(1)实验对象。为了探讨陈式太极拳运动对小学生平衡能力的影响,在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小学2、3、4年级中进行筛选了81名学生为实验班,随机抽选83名学生为对照班。通过统计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P>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1)。

表1 实验对象的人数、年龄、性别

(2)测试指标的选取与测试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和书籍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认定的平衡能力测量指标中选取3个适用于小学生的评定指标,其中2个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指标、1个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指标,为本研究评价小学生平衡能力指标的信度和效度提供了保障。

(3)教学内容设计。陈式太极拳教学内容是经过专家进行选定,本着动作简练、易学,适合小学生初练为目的而选编了“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套路中的动作。小学生练习陈式太极拳运动方案的初期选定了15——20个动作,在2015年11月—12月将选编的套路对小学生进行了尝试性教学。期间,根据小学生生理特征、运动喜好等因素,经过数次调整,确立了12个动作。这12个动作包括:起势、金刚捣碓、懒扎衣、单鞭、云手、摆莲腿、雀地龙、金鸡独立、掩手肱捶、单拍脚、白鹤亮翅、收势,学生通过5—8个学时可学会套路。

(4)实验方法与实施方案。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试实验设计,对实验班81名学生进行为期32周,每周1次(周5下午3:30—4:50),每次80min的太极拳练习,对照班学生不参与太极拳练习,维持原有的生活作息和体育活动。

表2 测试指标与测试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后8岁年龄组学生平衡能力的对比分析

2.1.1 实验前8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平衡能力的对比分析 如表3所示,实验前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8岁年龄组学生的平衡能力进行组间对比,结果8岁年龄组男女学生的睁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闭眼原地踏步指标分别显示P值大于0.05,表明8岁年龄组男女学生该指标具有可比性。

表3 实验前8岁年龄组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平衡能力测试对比表

2.1.2 实验后8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平衡能力的对比分析 实验后,8岁年龄组实验班、对照班学生睁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闭眼原地踏步测试指标结果如下表:

表4 实验后8岁年龄组实验班、对照班(男生)平衡能力测试对比表

注:*表示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5 实验后8岁年龄组实验班、对照班(女生)平衡能力测试对比表

注:*表示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通过表4、表5中数据分析可看出,实验后8岁年龄组实验班和对照班男生、女生睁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测试指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从均值来看,两项测试指标实验班均高于对照班,说明通过32周陈氏太极拳练习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对8岁年龄组学生的静态平衡能力产生有利影响。根据表4、表5中闭眼原地踏步数据可看出,实验后8岁年龄组实验班、对照班男生原地踏步测试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女生闭眼原地踏步测试指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班闭眼原地踏步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班,说明经过32周陈式太极拳练习对8岁年龄组女生动态平衡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1.3 实验前、后8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平衡能力的对比分析 运用SPSS17.0软件对8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所测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所得结果如下表:

表6 实验前、后8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平衡能力测试对比表

注:*表示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图1 实验前、后8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平衡能力测试指标均值变化比较

由表6、图1显现得出:经过32周的陈式太极拳练习,8岁实验班男生睁眼单脚站立指标变化值P<0.05,实验前后成显著性差异,其实验班男生睁眼单脚站立时间增长8.31s,增长幅度为13.8%,8岁实验班男生闭眼原地踏步指标变化值P<0.01,说明实验前后成非常显著性差异,其闭眼原地踏步时长增加4.71s,增长幅度为28.17%,但8岁实验班男生闭眼单脚站立指标变化值P>0.05,与实验前相比较无明显著性差异;8岁对照组班男生睁眼单脚站立指标变化值P<0.05,与实验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睁眼单脚站立时间增长6.89s,增长幅度为11.69%,8岁对照班男生闭眼单脚站立和闭眼原地踏步与实验前相比无明显著性差异(P>0.05),其闭眼单脚站立和闭眼原地踏步时长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

表7 实验前、后8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女生)平衡能力测试对比表

注:*表示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图2 实验前、后8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女生)平衡能力测试指标均值变化比较

由表7和图2可看出,8岁实验班女生睁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和闭眼原地踏步与实验前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睁眼单脚站立和闭眼原地踏步指标变化值P<0.01,与实验前相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8岁实验班女生睁眼单脚站立时长增长10.97s,增长幅度为18.11%,闭眼单脚站立增长6.3s,增长幅度为31.26%,闭眼原地踏步时长增加10.60s,增长幅度为50.88%;8岁对照班女生睁眼单脚站立与实验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增长时间为7.73s,增长幅度为12.52%,对照班女生闭眼单脚站立和闭眼原地踏步与实验前相比基本无增长,变化幅度较小。

2.2 实验前后9岁年龄组学生平衡能力的对比分析

2.2.1 实验前9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平衡能力的对比分析 如表8所示,实验前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9岁年龄组学生的平衡能力进行组间对比,结果9岁年龄组男女学生平衡能力三项测试指标分别显示P值大于0.05,说明9岁年龄组男女学生的三项指标具有可比性。

表8 实验前9岁年龄组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平衡能力测试对比表

2.2.2 实验后9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平衡能力的对比分析 经过32周太极拳练习后,9岁年龄组实验班、对照班学生睁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闭眼原地踏步测试指标结果如下表:

表9 实验后9岁年龄组实验班、对照班(男生)平衡能力测试对比表

注:*表示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10 实验后9岁年龄组实验班、对照班(女生)平衡能力测试对比表

注:*表示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对表9、表10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看出,实验后9岁年龄组实验班和对照班男生、女生睁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和闭眼原地踏步测试指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从均值来看,三项测试指标实验班均高于对照班,说明通过32周的太极拳练习对9岁年龄组实验班学生的平衡能力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2.3 实验前、后9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平衡能力的对比分析 经过32周练习后,对9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所测的数据统计处理,所得结果如下表:

表11 实验前、后9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平衡能力测试对比表

注:*表示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图3 实验前、后9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平衡能力测试指标均值变化比较

由表11和图3可得出:经过32周的陈式太极拳练习,9岁实验班男生睁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及闭眼原地踏步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睁眼单脚站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9岁实验班男生平衡能力指标较实验前有很大程度的增加,其中睁眼单脚站立时长增加12.89s、闭眼单脚站立增长6.94s、闭眼原地踏步增长9.24s,该3项指标增长幅度分别为:19.11%、31.0%、46.98%;9岁对照班男生闭眼单脚站立和闭眼原地踏步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睁眼单脚站立与实验前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分析,实验后9岁实验班男生平衡能力3项指标均高于实验前,且高于对照组,增长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表12 实验前、后9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女生)平衡能力测试对比表

注:*表示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通过表12与图4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针对于睁眼单脚站立这项指标而言,9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女生较实验前相比,两者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从均值来看,两班女生的实验后均值均大于实验前的均值,增长幅度分别为:13.5%、5%,即实验班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9岁实验班女生在闭眼单脚站立和闭眼原地踏步指标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班女生这两项指标较实验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

图4 实验前、后9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女生)平衡能力测试指标均值变化比较

2.3 实验前后10岁年龄组学生平衡能力的对比分析

2.3.1 实验前10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平衡能力的对比分析

表13 实验前10岁年龄组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平衡能力测试对比表

如上表13所示,实验前分别对两班10岁年龄组学生的平衡能力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0岁年龄组男女学生平衡能力所测指标均无明显性差异(P>0.5),说明,10岁年龄组男女学生的平衡能力具有可比性。

2.3.2 实验后10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平衡能力的对比分析 实验后,对10岁年龄组实验班、对照班学生睁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闭眼原地踏步测试指标进行后测,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14 实验后10岁年龄组实验班、对照班(男生)平衡能力测试对比表

注:*表示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15 实验后10岁年龄组实验班、对照班(女生)平衡能力测试对比表

注:*表示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由表14、表15显现出,实验后10岁年龄组实验班和对照班男女生平衡能力测试指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从均值来看,3项测试指标实验班均高于对照班,说明通过32周的太极拳练习对9岁年龄组实验班学生的平衡能力提高程度要大于对照班学生。

2.3.3 实验前、后10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平衡能力的对比分析 在实验班进行32周的太极拳运动干预后,再次对10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进行平衡能力测试,所得后测数据与实验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所得结果如下表:

表16 实验前、后10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平衡能力测试对比表

注:*表示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由表16和图5可显现出:实验后,10岁实验班男生睁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及闭眼原地踏步与实验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项测试指标增长时长分别为:27.89s、10.38s、11.31s,对应增长幅度分别为:39.66%、26.12%、53.55%;10岁对照班男生睁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及闭眼原地踏步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项测试指标增长时长分别为:10.86s、8.27s、5.64s,对应增长幅度分别为:15.12%、20.89%、26.14%;从增长均值和增长幅度可看出,实验后10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平衡能力均有提升,但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其测试指标成绩进步幅度较大。

图5 实验前、后10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平衡能力测试指标均值变化比较

表17 实验前、后10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女生)平衡能力测试对比表

注:*表示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通过表16和图5可看出:实验后,10岁实验班女生睁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及闭眼原地踏步与实验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项测试指标增长时长分别为:24.91s、16.4s、14.68s,对应增长幅度分别为:34.98%、44.85%、68.09%;10岁对照班女生睁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及闭眼原地踏步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项测试指标增长时长分别为:13.89s、6.42s、9.16s,对应增长幅度分别为:19.75%、17.74%、43.19%;从增长均值和增长幅度可看出,实验后10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女生平衡能力均有提升,但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其测试指标成绩进步幅度较大。

图6 实验前、后10岁年龄组实验班与对照班(女生)平衡能力测试指标均值变化比较

2.4 讨 论

人体行动体力中最基础的运动能力之一就是人体的平衡机能,维持人体平衡的机制十分复杂,一般认为,人体维持姿势平衡主要依赖于中枢系统对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觉信息的协调和对运动效应器的控制[2]。

研究结果表明,2、3、4年级实验班、对照班各年龄段的男生与女生睁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和闭眼原地踏步时间都有相应的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其所测指标数值随之增长,说明在儿童少年时期,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规律,随着少年儿童年龄的增长平衡能力也相应呈逐渐增长趋势,8岁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平衡能力指标数值无明显差异,而9岁、10岁年龄组实验后实验班男女生指标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男女生指标增长幅度,说明陈式太极拳练习有利于小学生平衡能力的发展,可对其产生积极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经过32周陈式太极拳的练习,各年龄阶段实验班学生平衡能力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平衡能力存在差异。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平衡能力会随之有相应的提高,而参加陈式太极拳练习的小学生平衡能力的增长要比不参加太极拳练习的小学生平衡能力的增长较为明显。在平衡能力方面,实验班各年龄阶段女生的平衡能力增长幅度要高于男生。对照组上体育课、参加一般体育活动同样有利于平衡能力的发展,这与少年儿童的生理发育期有关,但与实验班相比,其平衡能力提高的幅度较低、速度慢,更进一步说明陈式太极拳练习对小学生平衡能力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陈式太极拳是屈膝状态下完成的运动,以螺旋缠绕,节节贯穿为核心技术。陈式太极拳步法注重虚实变化,步法的变化时而在快慢相间中显现,时而在缓慢柔和中完成。在完成这些动作过程中,膝关节一直处于半蹲状态,以腰为核心一腿实,一腿虚支撑身体重量。因此,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应根据其生理特征和身体反应状况来决定陈式太极拳的教学内容以及练习时间和强度。陈式太极拳可促进小学生平衡能力的发展,因此,建议学校开展太极拳活动或在体育课中加入太极拳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除练习太极拳技术外,更要注重太极拳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文化的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1]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2] 刘钟钖.轮滑对学龄前儿童平衡能力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2000 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傅纪良.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体系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2.

[5] 郭建美.动作训练对三年级小学生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6] 于志钧.中国太极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06~311.

[7] 荣湘江.太极拳运动对中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4):344~345.

[8] 张贝贝.轻器械体操、体操类游戏对7—8岁儿童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5.

[9] 刘 崇,任立峰,等.人体平衡能力的评价系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364~366.

[10] 姜 娟,刘志华.太极拳健身理论系统的建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03:115~118.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Chen-style Tai Chi Chuan Exercise On the Balance Abili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I Xiaoran, PAN Yongan

Guangdong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238000, China.

To investigate of Chen style tai chi chuan exercise influence on pupils balance ability, this study by practicing Chen style tai chi chuan balance ability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influence of the Huaqiao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in Guangzhou filter two ,three and fourth grade 164 students as the subjects, elected 81 students as experimental classes, randomly selected 83 students as the control classes, the experimental classes for 32 weeks, once a week of Chen style tai chi chuan exercise intervention, selecting balance 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three namely :open standing on one foot ,Close your eyes to stand on one foot and Close your eyes marking time .By analyzing the experimental classes and that in comparative classes measured index data, it is concluded tha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alance changes as a result, to validate the practice of Chen style tai chi chuan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pil balance ability.

Chen style tai chi chuan; Balance ability; Pupil

G852.11

A

1007―6891(2018)01―0119―06

10.13932/j.cnki.sctykx.2018.01.29

2017-08-10

2017-09-08

猜你喜欢
单脚站立年龄组实验班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单脚站立马拉松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单腿站立健脑髓
单腿站立健脑髓
健康来自单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