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性学前教育及其相关议题探讨
——基于2011—2016年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

2018-02-10 03:17索长清孟奕彤
关键词:普惠性研究者政策

索长清,孟奕彤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根据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国家为了实现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提出发展学前教育应按照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鼓励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扩大普惠性资源,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帮助弱势群体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有质量保证的学前教育服务,为所有学龄前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促进学前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对于巩固我国的基础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保障教育公平、维护社会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自2010年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以来,关于“普惠性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的研究也日渐丰富。在CNKI中国知网分别以“普惠性幼儿园”和“普惠性学前教育”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发现,2011—2016年间有关“普惠性幼儿园”的文献228篇,有关“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文献118篇,研究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有关“普惠性学前教育”与“普惠性幼儿园”的研究趋势

从以上的趋势图可以发现,从2011年起,无论关于“普惠性幼儿园”或“普惠性学前教育”,相关研究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有关“普惠性幼儿园”的相关研究总体上多于有关“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研究。再对已有文献资料的研究热点进一步整理分析,得出有关“普惠性学前教育”与“普惠性幼儿园”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2所示:

图2 有关“普惠性学前教育”与“普惠性幼儿园”的关键词共现网络

通过图2可以发现,已有研究以“普惠性”“普惠性幼儿园”“普惠性学前教育”为核心词汇,出现“入园难”“民办幼儿园”“问题”“现状”“对策”等相关主题词。对普惠性学前教育及其相关议题的分析探讨,可以为相关研究的深化拓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关于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价值的研究

教育政策具有引导、调控、规范等客观属性,是国家为了使教育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有效地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在协调一系列教育关系后做出的一种战略性规定。教育政策的价值应是政策的选择能够满足受教育者需要的关系体现,并且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包括目标、途径、结果的选择等,它体现了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表达了教育的价值追求。

目前,关于普惠性学前教育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一方面,就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实施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政策能够普及学前教育、促进学前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提高我国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例如,有研究者提出,整合学前教育资源、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有效实现学前教育目标、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价值诉求。[1](P20~22)同时,实施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还能够为我国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从而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研究者们认为,普惠性学前教育能够为所有儿童继续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2](P199~202)

另一方面,就社会发展的价值而言,实施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政策,能够帮助社会弱势群体、阻断代际贫困的循环。例如,有学者表示,普惠性的学前教育能够救助弱势群体、打破社会结构性束缚,从而阻断贫困的代际循环。[3](P7~11)并且,实施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还能够为普通百姓提供质量高且收费低的学前教育服务、合理分配学前教育资源,从而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现实社会问题。有研究者提到,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是以解决“入园难”“入园贵”为起点,为了使普通百姓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有质量保证的学前教育服务,并且保障学前教育资源的充足供给。[4](P26~31)此外,维护教育公平、维护社会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也是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在社会发展方面的价值。有学者认为,学前教育普惠性政策是以解决“入园难”问题、帮助普遍惠及弱势群体为取向的一项价值选择,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5](P28~31)

二、关于普惠性学前教育内涵的研究

“普惠性”原本为经济学领域的一种概念,是指普遍、全面地给予好处和恩惠。例如,一些学者提到,普惠即普遍优惠,包含普及、平等、非竞争、非排他等含义。[1](P20~24)根据经济学中普惠性的优势和特点,研究者们将其引入教育学领域,提出教育普惠性概念。有学者在解读我国教育发展政策时提出,教育的普惠性即教育面向所有人、无歧视,能够达到普遍惠及的理想状态。[6](P36~38)还有研究者在其研究中还提到“普惠性文化”这一概念,认为普惠性文化的概念核心是无排斥、无歧视、低收费、非营利、有质量。[2](P7~11)

对于普惠性学前教育内涵的理解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根据教育的发展措施将普惠性学前教育理解为一项国家政策。如有学者提出,普惠性学前教育是以高度包容为核心,由国家公共财政支持、各项制度及措施都能普遍惠及人民群众,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感受到学前教育带来的实际利益的一种国家政策选择。[7](P1~4)其二,是根据普惠性学前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福利性质将普惠性学前教育定义为一种服务大众的公共产品。如有学者认为,普惠性学前教育是由政府提供的、学前教育资源平等分配的、以所有适龄儿童及其家庭为服务对象的公共产品。[1](P20~24)其三,是根据普惠性学前教育的运作模式将其定义为一种制度。有研究者认为,普惠性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提供者给予学前教育接受者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一种优惠制度。[8](P116~120)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对狭义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即普惠性幼儿园,进行了概念界定:普惠性幼儿园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受政府资助的、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平、优质、收费合理、规范的学前教育服务机构。[9](P42~44)并且研究者们强调,普惠性幼儿园既包括公办性质的幼儿园,也包括非营利性的民办幼儿园。[10](P17~20)

三、关于普惠性学前教育衡量标准的研究

根据经济学领域中普惠性的相关特征以及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内涵,研究者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出普惠性学前教育的衡量标准,具体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首先,从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施惠主体角度而言,有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政府承担主要责任来保证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均衡发展是普惠性学前教育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例如,一些研究者强调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必须是政府承担主要责任,并且布局合理、城乡广泛覆盖、普遍惠及、公益的、公平的。[3](P7~11)

从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施惠媒介角度而言,普惠性幼儿园能够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是普惠性学前教育最低的衡量标准。例如,有研究者提出,适宜的办园规模、充足的基础设施、标准化的师资、基本的保教质量,是普惠性学前教育能够良性发展的最低标准。[11](P22~26)在维持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普惠性幼儿园必须是低收费、高质量、足够便利、类型多样、实用性强的幼儿园。例如,一些研究者提出,能否保证幼儿园多样、便利性、低价、多样化、公平、高质量,能否确保学前教育对于每一个幼儿家庭都具有可选择性和可接受性,是学前教育普惠性最重要的衡量标准。[12](P16~21)

从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受惠主体角度而言,普惠性学前教育必须满足的一项标准是普遍化的受惠面,即教育对象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广泛接纳、无歧视、弱势群体优先、重视帮助低收入家庭。例如,有研究者明确表示,普惠性学前教育的衡量标准是面向所有儿童、教育对象大众化、帮助和扶持低收入家庭、实施结果公平。[13](P22~26、30)还有研究者着重强调,无歧视、能够接纳弱势群体儿童是普惠性幼儿园必须满足的条件。[14](P112~114)

四、关于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困境的研究

普惠性幼儿园作为一种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事物,它的发展条件并不是十分成熟和完善,在其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诸多问题。在政府的政策实施方面,普遍存在对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的概念认识模糊、扶持和监管力度较小、政策执行力不足等问题。例如,一些研究者发现,由于政府对于普惠性幼儿园的内涵和作用理解认识不够准确、深入,影响了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积极性。并且,政府对于普惠性幼儿园的扶持、宣传与管理力度不足,幼儿园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导致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政策难以具体落实。[15](P45~49)还有研究者通过研究和比较美国开端计划得出,我国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存在由于政府宣传和扶持不到位,从而导致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缺少经费保障、幼儿园办学缺少监管、普惠性学前教育缺乏社会普遍认同等问题。[16]

在园所建设方面,存在普惠性幼儿园数量供不应求、收费不合理、质量参差不齐、幼儿园师资队伍准入门槛较低、缺乏专业人员等问题。例如,有研究者发现,目前普惠性幼儿园普遍存在收费偏高、保教质量偏低、过分追求市场效率等问题,使普惠性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受阻。[12](P32)也有些学者提到,普惠性幼儿园没有严格统一的收费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是当前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难。[17]并且,目前社会大众普遍将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理解为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忽视公办幼儿园,导致高质量的普惠性幼儿园供不应求。[18](P18~24)

五、关于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对策的研究

针对当前普惠性幼儿园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研究者们也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及建议。首先,对于政府方面,应加强宣传、引导社会对于普惠性学前教育内涵的正确认识、明确政府职责、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相关机制、重视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的具体执行、在政府的引导下形成多方面的教育合力。例如,一些研究者认为,想要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第一,政府要明确普惠性幼儿园的内涵,并将其发展意义进行扩大宣传;第二,政府应建立长效的扶持与管理机制、加强立法、科学合理发展;第三,政府应对普惠性幼儿园加强评价、监督与管理。[15](P45~49)还有研究者提到,政府应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在政府的干预和指导下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前教育社会地位的大幅度提升。[16]

在园所建设方面,普惠性幼儿园应制定详细明确的收费标准、自我评估、科学管理、努力提升园内各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保障学前教育质量。例如,一些研究者以普惠性幼儿园自身建设为切入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认为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幼儿园首先应组织学习,明确政府的政策指示,深入理解普惠性学前教育理念;然后,可以通过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来加强普惠性幼儿园的师资队伍建设;此外,幼儿园要创新服务的方法和体制。[19](P23~26)另一些研究者提出,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的有效措施包括,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规范收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学前教育质量和机会均等。[17]还有研究者通过分析英国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得到发展启示,即普惠性幼儿园必须将弱势群体作为发展基点、培养和训练园内学前教育专业人员、制定长期有效的自我评估体系。[20](P54~61)

在政策的服务对象方面,应树立正确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观念,真正以所有适龄儿童的利益作为政策实施的根本出发点,无歧视、无差别对待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对象。为了保证普惠性学前教育顺利发展,就要对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的具体实施对象作出明确的调整,要真正以所有儿童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明确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核心属性,树立正确的教育服务观念。[18](P18~24)

六、关于当前普惠性学前教育相关研究的反思

目前,有关普惠性学前教育相关研究的数量还十分有限,尽管研究者们在某些方面的研究结论已基本达成一致,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关于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深入。

(一)拓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相关研究的视角

综合近几年来关于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已有研究通常是就教育而言教育,仅仅局限于教育学领域内单学科的研究,缺乏在大的社会背景中,跨学科、跨系统的研究。并且,已有研究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的施惠主体(政府、地方机构等)与施惠媒介(幼儿园)等政策实施的宏观角度上,缺乏对政策的受惠主体(幼儿、幼儿家庭等)微观角度的分析和探讨。同时,已有研究多着眼于我国国内的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缺乏对于国外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研究。

对于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的研究,应综合人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增强系统性的研究意识,全面剖析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及发展。由于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利益,除了对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等施惠主体方面进行宏观性的分析,还应进一步放大研究视角,增加对于政策受惠群体及个体等微观角度的研究。例如,对于幼儿教师、幼儿家庭等其他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研究,也可将农民工随迁子女、留守儿童、贫困地区儿童等特殊处境群体作为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此外,由于我国普惠性的学前教育发展仍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除了及时、适时地对国内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学习和推广外,还应加强对国外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相关研究分析和比较,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

(二)综合使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方面,研究者们在其已有研究中主要采用逻辑思辨、文献分析、个案研究、调查等单一研究方法。例如,对普惠性学前教育内涵的分析、政策的意义及价值的探讨,以及针对某个幼儿园所提出的衡量标准及建设意见等大都采用的是以上方法中的某一种。在一项研究中仅仅使用一种研究方法就可能会忽视一些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信息,从而导致研究内容的片面性,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并且从另一个角度说,已有研究多集中于教育学单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缺乏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此外,在已有研究中还可以发现,理论推导和经验总结的思辨性研究较多,实证类研究较少。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普惠性学前教育研究的多元化取向,研究者应根据研究主题的性质、内容以及开展研究的主客观条件等,灵活多变地使用教育学研究中的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充分发挥不同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的优势基础上,综合运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方法,以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全面性,提高研究结论的说服力,促进研究结论的推广。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应有意识地使量化研究、质性研究以及思辨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相互验证、相互补充,从而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相关研究的学术质量,揭示普惠性学前教育更深层次的规律及意义。

(三)提高研究结论的针对性与应用性

在研究者们的研究结论中可以发现,一方面,已有研究侧重于对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现象的静态描述,局限于对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理论层面的思考以及一些简单经验的总结,缺乏对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实施过程的动态分析及探讨,致使理论与实践逐渐脱节。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关于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研究力量相对单薄,未形成系统的研究合力,使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相关研究滞后于客现实际。此外,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的研究主体与决策主体趋于一致,且理论基础的唯一性和政策实际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多样性不相适应,导致现有的研究结论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缺乏理论的系统性和操作的可行性,应用价值不高,从而失去已有研究借鉴和参考的意义。

普惠性学期教育的相关研究结论能够指导教育实践,同时,政策及研究结论的合理性、有效性也需要教育实践的检验。因此,在分析静态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总结简单经验的基础上,应将普惠性学前教育理论与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实践紧密结合,接近政策事实,深入地进行实地考察及实践探索。研究普惠性学前教育,除了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及困境,还应预测发展趋势、预见后续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设想对策及办法,增强研究结论的前瞻性。与此同时,相关研究还应根据普惠性学前教育在不同省区市政策制定和落实的情况,展开富有针对性与建设性的研究,以提高相关研究及其结论的实际效用。

[1] 索长清.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的价值诉求[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3).

[2] 杨卫安,邬志辉.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内涵与实现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4(10).

[3] 王海英.从特权福利到公民权利——解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的普惠性原则[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1).

[4] 王东.普惠性学前教育:内涵与政策意蕴[J].教育科学,2014(2).

[5] 秦旭芳,王默.学前教育普惠政策的价值分析[J].教育研究,2011(12).

[6] 张力.中国教育发展与规划的政策要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1(7).

[7] 郑子莹.我国学前教育普惠性概念的建构及政府责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8] 余中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内涵及其政策价值[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9] 孙广颖.我国普惠性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的创建及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6(12).

[10]王元凯,刘传莉.对发展农村普惠性幼儿园的思考[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7).

[11]赵彦俊.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标准问题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13(7).

[12]丁秀棠.“普惠性”目标定位下民办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3(3).

[13]秦旭芳,王默.普惠性幼儿园的内涵、衡量标准及其政策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2(7).

[14]刘思博.新政策下我国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策略[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6).

[15]庄小满,程立生.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意义、困境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

[16]赵玥.美国开端计划的普惠性特点及借鉴[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7]夏梦雪.教育公平视角下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8]刘颖.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的执行偏差: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6(6).

[19]秦旭芳,王默.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桎梏与突破[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3).

[20]赵明玉,杨秀玉.英国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4(8).

猜你喜欢
普惠性研究者政策
政策
政策
近十年我国普惠性幼儿园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把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
助企政策
政策
普惠性减税政策落实处 小微企业发展添活力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让科技成果更具普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