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数学学习中思维品质发展的支持策略研究

2018-02-11 02:30周桦卜骥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策略研究

周桦 卜骥

【摘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发展,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教学追求。倡导主动思维、深度思维,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品质,将思维品质发展和课堂教学紧密衔接,注重调动学生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思考探索是当下夯实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儿童学习;思维品质;观察支持;策略研究

一、忧于学思:儿童数学思维呈现浅层化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大脑快速发育和接受新知识的黄金阶段,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学习是最快的成长方式,也是兒童认识世界、建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儿童天性活泼好玩,很多儿童更喜欢的是无忧无虑的自由自在的玩耍以及观看电子游戏视频等娱乐消遣,并不喜欢思考复杂的学习问题和训练学习思维。表现在课堂学习上,许多儿童学习数学课程看起来像是被迫在学习,学习对他们来说毫无快乐而言,更加谈不上积极主动去学习了。被动的数学学习让儿童的学习思维呈现出了浅层化的倾向,儿童不愿意努力探究各种学习问题,不愿意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这对儿童树立终身学习观和发展学习能力也很不利。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深入探究儿童学习被动的根由,找出解决儿童学习思维浅层化的方法。

二、案例分析:儿童数学思维被动的潜藏根由

要解决儿童数学学习被动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深入探究导致这一现象的潜藏根由,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小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既有自身注意力不够持久等内在原因,也有教师没有完全掌握儿童的身心发育规律和学习兴趣爱好,制定的教学方案不能完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等原因。

1.忽视儿童数学思维的客观规律

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在提到儿童学习数学情况时,更多关注的是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成绩,忽视了儿童学习所蕴含的儿童性、真实性和发展性。儿童只有真正喜欢数学这门课程,他们才能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去学习。家长和教师从成人的角度来给他们说教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即使上升到人生发展和人生价值的高度,也是很难发挥作用的,因为这种教育方式没有考虑到儿童性和真实性。相反地,教师和家长创新性地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引入“趣”点,在各项课外活动中渗透理论知识点,才能保持和发展儿童童趣的同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淡化儿童数学思维的真实状态

儿童的智力发育和对新知识的接收能力也是逐步发展的,具有明显的发展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大大超过了儿童的学习能力,完全没有考虑到儿童学习的发展性,起到的是“拔苗助长”的不良效果。孩子数学学习的差异性表现在:思维的逻辑性、形象性、敏捷性、发散性、顿悟性等等,由于本身的思维品质不同,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也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状态。所以,对于孩子真实的数学思维状态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要以分数论思维成败。

3.轻视儿童数学思维的滞缓原因

儿童数学思维滞缓的原因教师要多多进行分析研究,有的孩子天生思维敏捷,有的孩子则思维慢且不搭思维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儿童数学思维滞缓的呢?主要是孩子对知识的储备,以及孩子天生的思维遗传,还有就是后天的教育转化情况等。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就有必要对学生学情穿插不同的课程和知识点,缩短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放慢或加快教学节奏,让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4.缺乏儿童数学思维的研究深度

大多数教师在儿童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时,没有仔细地深入研究导致这一不良现象的根本原因,对儿童学习问题的研究缺乏深度。要么是怪儿童太调皮不听管教,要么认为是学校硬件设施不够齐全。总而言之,在面对儿童被动学习这一难题时,他们考虑得更多的是表面的物质条件和环境创设,而没有深入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也没有细致全面地了解儿童的学习兴趣爱好。缺乏对问题的研究深度,也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导致儿童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始终提不上来。

5.缺乏儿童数学思维的观察反思

儿童数学思维能力不能仅存在表面的理想化的理性表达,更应该进入课堂进行实地观察,并通过观察寻找支持提升儿童思维能力的教学举措。教师不能过于关注学习结果和学习成绩的快速提高,甚至把小学生们当成是学习机器,忽视了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要增加学生数学学习体验和过程观察,借以各种手段激活孩子数学思维的冲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并在快乐思维中不断提升思维品质。

三、策略探索:推动儿童优秀的思维品质发展的策略支持

1.针对学情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很受环境影响,教师可以针对学情设计问题情境,将学生注意力引入课堂,让学生思维跟着情景“动起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学习积极性。

在讲授“分数的概念”这节课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介绍数字和加减乘除,学生听起来也枯燥无味。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则一群猴子分食一堆桃子的动画片情景。桃子的总数是30个,每只猴拿走的数量都不同,猴王最多是6个,小猴子只有2个。学生们看猴子们吃桃看得津津有味,他们的注意力也聚焦在桃子的数量和分配问题上来了,随着越来越多的猴子分到桃子,孩子们的思维也逐渐活跃起来,在心里默默计算着还有多少桃子。就在学生们还在讨论为什么每只猴吃到的桃子数量差别很大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导入分数的概念,问孩子们每一只猴吃到了“几分之几”的桃子。孩子们很快就用分到的桃子数量除总的桃子数,得到了正确的结果,也深刻理解了分数的含义。

2.针对知识特点设计研讨环节,让学生思维“钻起来”

部分小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觉得课本知识太简单,也会失去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因此,针对知识特点设计研讨环节,鼓励学生们深入钻研较难的问题,也是训练他们主动思维意识的优良途径。在钻研思维难度大的问题后,学生会感到问题很有挑战性,调动了他们想解决问题的欲望,一步步的诱导使得他们的数学思维不断朝着目标冲刺。

例如在讲到分数和小数时,教师列举了几组分数让学生们转换成小数,常规的教学模式下这些分数都是能够很快得到小数的,位数也不多,比如1/5、3/4等。我特意选取了几组除不尽的分数1/3、4/7,让学生们钻研它们的特殊之处,很快就有同学告诉我1/3、4/7这两个数转换的小数位数太多了,无穷无尽,这和1/5得到的0.2明显不一样。我告诉学生们1/3和4/7转换后的小数是无限小数,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一个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有规律的,另外一个则是杂乱无章的。学生们通过一番钻研,在收获学习成就感的同时慢慢培养起了数学学习的钻劲。

3.针对学习知识延展特点,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小学数学知识强调基础的重要性,也具有逐步延展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能够让学生思维“活起来”。比如在讲解小数时,数学上有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后一种又是无理数。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们以后会遇到很多无理数,鼓励学生们探索在小学阶段都遇到过的无理数。许多学生课后查资料、问家长,知道计算圆面积的圆周率就是非常典型的无理数,只是以前为了计算方便进行了简化。引入无理数概念,在提前导入中学数学知识的同时,小学生们很好地锻炼了探索知识难点的能力,活跃了数学思维。

四、总结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和家长需要深入了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探索推动儿童优秀的数学思维品质发展的支持策略。首先要让小学生们的思维活跃和转动起来,其次是增加一定难度的研讨环节,让小学生们体验到探索数学知识的美妙,进而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策略研究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