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思路的变革:从新农村到美丽乡村

2018-02-12 17:18邹晓光
乡村科技 2018年33期
关键词:水源地供水水库

邹晓光

(大连市金融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辽宁 大连 116021)

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按照社会、自然与人和谐相处这一定律而得到的精神和物质的总和,是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全面发展、持续繁荣、良性循环为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人类不断地对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人类物质财富也是有限的,人类需要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需要完成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单一追求物质财富。生态文明具体涵盖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行为文明和生态意识文明。人民的健康和幸福要有优良的水质作为保障。水源地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力量,通过行政、法制、经济和生态的各种措施共同作用。对水源地保护的具体内容或行动指南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强化水源地的保护,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1]。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必须建设美丽中国,完成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提升至战略层面,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都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中。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即是水源地保护和利用。为了响应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笔者带领村两委积极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并对工作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在今后的农村建设和规划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水源地保护对于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

1.1 水源地保护是保障美丽乡村的重要承载体

生命结构大部分是由水组成的,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水可以帮助人体完成排泄废物、润滑关节、平衡体温和助于消化等一系列生理功能,水质明显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都与水密切相关;全世界每年有7 000万人因为水质的退化或污染患病,5 000万儿童死亡。饮用水影响着国民的健康[2]。

1.2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保护水源地工作的重要指导方向

饮用水的安全问题直接关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饮用水的安全问题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种检验和考量。近几年由于水源地的污染,社会稳定被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黄浦江死猪事件、太湖蓝藻的大规模暴发等、接连不断的饮水危机等,破坏了社会稳定,人民群众也饱受饮水困难的折磨。水源地的安全直接干扰到生活稳定、社会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的发展。只有全面提升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才能确保水源地的保护平稳步入良性发展轨道[3]。

1.3 健康的水源地能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

水源地的安全及饮用水合格决定着人民的健康,没有干净的水,再繁荣的经济也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人民的满意。又快又好发展一定要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实现。人作为生产力最根本的要素,健康的身体和工作热情是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让全民共同关注、共同监督,人人都呵护水源地、关心水源地才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不二途径。因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是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和重要举措,能够有效促进民生和经济的发展[4]。

2 坚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的措施

2.1 合理发展畜牧业或相关工业

在水库的周围区域有可能引发水源污染的位置做好调查工作,确立禁养禁建范围,不得在禁养禁建区内设置畜禽养殖场或者会造成污染的工厂,针对已经存在的要限期整改关闭。禁止区之外是限制区,应遵循环保第一的原则,适当发展生态畜牧业或者相关工业,其选点布局要远离环境敏感区,保证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畜禽养殖场的建立要依据建场审批制度,凡场址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一律不能建场,对符合环保条件的,要求配套畜禽粪尿无害化处理设施,禁止直接排放粪便。

2.2 升级换代监测网络,重视警戒保护

①提高监测频率。将之前的10天/次提高至3天/次。②延伸警戒线。严密监控上游水质,全程跟踪调水的前、中、后阶段,分析调水对水质的影响。③扩大监测范围。在之前5个监测点的基础上增加至10个,严密监测水质变化情况。修建新的供水监测中心,实时监测水库流域供水水质,获取更加可靠与准确的水质动态资料。

2.3 重视流域治理,加强生态保护

凭借生物调节技术对水质进行净化,保障水库水质标准得到提升。利用生态链的功能,尽可能提高水生生物净化水质的能力。依靠水库生态物种的多样性维持水库水体的生态平衡,促进水质的改善。不断更新水库的林木,优化树种结构,不断增大绿化面积。依靠综合治理和“水陆并进”等手段不断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5]。

2.4 充分利用调水置换,进行科学保护

根据水库供水这一职能,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用水,统筹生态用水及河灌区的农业用水等,从根源出发,控制调水方式,不断优化调水方案,提高水体更换频率。增加每年从上游和附近水库调水的频次,不间断地更换水库水体,保障水库优质的水体状态。

2.5 提倡超前保护,增强库区的管理

水库管理处需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接洽参与重点工程的施工。要将全市人民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第一要义,保证饮用水的水质没有受到影响,督查和监管必须到位。与施工方签订及时拆除临时设备以及充分保证水质安全的协定,做出备用应急预案。经由专门的人员在施工期间全程跟进,一旦出现异常状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及时处理。

2.6 了解水源地发展趋势

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城镇生产、生活用水量与日俱增,城镇供水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现有供水水源地不能满足长远供水需求,对于扩建供水水源地存在着客观需求。该水源地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较大,水源地供水潜力较大,供水前景好,水源地扩建后地下水允许开采的保障程度高,扩建后的水源地供水能力可满足远期供水需求。

2.7 完善预案,未雨绸缪

制定水库突发污染事故预案预防可能发生的水污染事故,为水库供水做好充分立体的准备。完善组织体系,确定应急监察组以及小组所负责的详细任务,具体细分现场的污染控制、相关处置措施以及调查报告的工作程序。

2.8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

尽可能创造出一个护水、管水的和谐社会环境,将保障饮水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根本。通过绘制宣传海报、照片、宣讲会、警示牌以及标语等潜移默化地提醒人们对水源地的保护意识,形成人人保护水、人人关注水的良好社会风气。

2.9 依托水源地构建美丽乡村

当前,水源地的建立、保护及开发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任务,依托水源地发展地方经济、生态、民俗等,首先要做好水源的保护工作,因此在日常就要全力保障水库饮用水水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彻底消除水质安全隐患,确保水库水质免受外来因素的污染。其次要对水源地资源进行开发,树立良好的民风民俗,在号召民众自发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要重视对水源地的开发和建设,缓解人水矛盾,增进水资源利用,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 结语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水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民生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加强水源保护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自2004年以来,国家已经连续14年出台了针对农村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了“三农”在中国现代化建设时期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的建设也是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发展高潮,农村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现在备受青睐的休闲、养老胜地,再也不是过去的落后样子。坚定不移地继续建设美丽乡村,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逾越的一道难关,依仗农村得天独厚的优势,创设出一个能可持续发展的、有着舒适人文环境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是时代规划师的任务。必须立足于“自下而上的参与”,革新传统的农村建设规划,让尽可能多的村民参与到规划设计中;也要关注经济发展、老年人和儿童、历史文化等一系列软实力。只有这样,农村规划才更加切实可行,美丽乡村才会有真正美丽的韵味。

猜你喜欢
水源地供水水库
漳河有一水库群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出山店水库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河南省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评价